1《中国药典》收载附子 3 种加工品中生 物碱的含量分级对比测定作者:余葱葱,彭成,郭力,叶强【摘要】 目的系统对比研究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3 种附子加工品的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常用滴定、UV、HPLC 方法分别测定附子 3 种加工品的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乌头碱、乌头次碱、新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盐附子同黑顺片、白附片相比,总生物碱含量下降 80%~85%,酯型生物碱下降70%~85%,乌头碱等等双酯型生物碱下降 90%以上,其中乌头碱下降 92%以上结论在生物碱含量方面,盐附子与黑顺片、白附片有显著差异,后二者差异较小建议新版药典单列盐附子质量控制标准 【关键词】 分级对比 加工品 生物碱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alkanoid contents in 3 kinds of prepared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aeparata:salty Aconiti Root,black slice of Aconiti Root,white slice of Aconiti Root.MethodsNormal titration method,UV,HPLC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total alkanoid,ester alkanoid,double ester alkanoid involved aconitine,hypaconitine,mesaaconition.ResultsCompared with black slice of Aconiti Root and white slice of Aconiti Root,the total alkanoid declined 80%~85% ester alkanoid declined 70%~85%,double ester alkanoid declined over 90% in salty Acontit Root.ConclusionIn term of alkanoi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alty Aconiti Root and black slice of Aconiti Root,white slice of Aconiti Root.Black slice of Aconiti Root is similar with white slice of Aconiti Root in alkanoid content.It is recommended that salty Aconiti Root is unilined in new edition Chinese Pharmacopoeia.Key words: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aeparata; Processing; Alkanoid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来源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侧生子根及加工品。
是四川道地药材之一[1] 《中国药典》[2]22005 版附子项下规定了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3 种加工品,其中盐附子在炮制淡附片和炮附片时使用,临床是否直接使用未作规定;黑顺片、白附片为可直接入药的加工品种在药性、药效和质量控制上 3 者并无明确区分对生品与炮制品含量研究多有报道[2~4],但均以单一方法为主,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中药药性和毒效物质基础的特征本课题拟采用适用性较好的滴定[1]、UV[1]、HPLC[4]对比测定 3 种加工品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和乌头碱的含量,为规范附子不同加工品种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HPLC 岛津 LC 10ATVP 液相色谱仪,SPD 10AVP 紫外检测器,N2010 数据处理软件;分光光度计,Perkin Elmer Lambda35 型;pHS 2 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 Sartorius 系列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德国);R501B 旋转蒸发器(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容量仪器均经校正1.2 对照品新乌头碱(110799 9403)、乌头碱(110720 200208)、次乌头碱(110798 9403)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3 试剂甲醇为色谱纯;淀粉为药用级;乙醇、溴甲酚绿、氯仿、硫酸、盐酸羟胺、高氯酸、乙醚、氨水皆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自备1.4 药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购于四川省江油市恒源药业有限公司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为附子加工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05 版Ⅰ部规定经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严铸云教授鉴定为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侧生子根32 方法与结果2.1 溶液的制备2.1.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药材粗粉(1 号筛)适量(白附片 5 g,黑顺片 5 g,盐附子 1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用氨水 1 ml 润湿,用乙醚-氯仿(3∶1)(总碱)50 ml 冷浸 24 h,滤过,残渣用 50 ml 混合液洗涤 3 次,合并洗液和滤液置蒸发皿中,水浴低温蒸干,残渣加混合液 5 ml 溶解,蒸干,加适量溶剂使溶解,定容于 5 ml2.2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05 年版Ⅰ部制川乌含量测定项下方法[1],供试品精密加入硫酸液(0.01 mol/L)10 ml,水 10 ml 与甲基红指示液 3 滴,用氢氧化钠液(0.02 mol/L)滴定至黄色。
每毫升硫酸液(0.01 mol/L)相当于 12.9 mg 的 C34H47NO11求得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 1表 1 不同加工品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略)结果表明,盐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是另两种加工品的 5~6 倍,黑顺片与白附片差别较小2.3 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2.3.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照《中国药典》[1]2005 年版Ⅰ部制川乌项下含量测定,将乌头碱碱性盐酸羟胺4显色溶液在波长 400~600 nm 进行紫外扫描,在 520 nm 处有最大吸收,与药典中 520 nm 一致,故选择 520 nm 为测定波长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量取乌头碱标准液 0.00,0.20,0.50,1.0,1.50,2.00,2.50 ml,分别置于 25 ml 干燥具塞锥形瓶中,各依次加入无水乙醇至 2.5 ml,各瓶中均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 1.50 ml,在 65℃水浴中保温 10 min,取出冷至室温,加 13.0 ml 高氯酸铁试液,摇匀,放置 5 min,再精密加入高氯酸溶液 8 ml,用高氯酸铁试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以第 1 份为对照空白液,于 520 nm 处测定吸收度,以生物碱量与吸收度值作图。
结果见表 1并经直线回归处理得线性方程:Y=0.141 5X+0.078 7 ,r=0.999 0结果表明,乌头碱在 0.412~5.15 m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3.3 供试品含量测定自“2.3.2”项中“各瓶中均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 1.50 ml”起,至“于 520 nm 处测定吸收度”依法测定,计算求得乌头类酯型生物碱含量结果见表 2 表 2 不同加工品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略)结果表明,盐附子酯型生物碱含量是另两种加工品的 3~6 倍,提示三者毒性成分差别甚大2.4 单一乌头类生物碱的测定2.4.1 色谱条件参考文献[5] VP ODS 150 mm×4.6 mm 色谱柱; 流动相: 甲醇 水 氯仿∶三乙胺(70∶30∶2∶0.1);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0 ml/min;柱温:30℃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新乌头碱 10 mg,乌头碱 6 mg,次乌头碱对照品 9 5mg,精密称定,置 10 ml 容量瓶中,用二氯甲烷适量溶解后,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贮备液2.4.3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量取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贮备液各 2 ml,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加二氯甲烷至刻度,即得混合对照液,依次取 6,9,12,15,18 μl 进样,依法测定,以生物碱量与峰面积值作图,得线性回归方程:中乌头碱:Y=13 541X 53.328,R=0.999 9;乌头碱:Y=14 016X+1 028.6 ,R=0.999 9;次乌头碱:Y=11 842X+359.83 ,r=0.999 4。
结果表明,中乌头碱在 12.0~36.0 ng范围内,乌头碱在 14.8~44.5 ng 范围内,次乌头碱在 11.04~33.12 n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4.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药材粗粉(1 号筛) (白附片 2 g,黑顺片 2 g,生附子 1 g),精密称定,按药材总生物碱制备法提取,改用乙醚萃取备用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加乙醚 5 ml 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使溶解,转移至 2 ml 容量瓶中,加二氯甲烷至刻度,用 0.22 μm 的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备用2.4.5 供试品溶液的含量测定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供试品溶液进样 10 μl,依法测定,记录峰面积值,按外标法分别计算含量结果见表 3表 3 不同加工品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药材盐附子(略)结果表明,盐附子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是其他两种的 9~12 倍尤其是乌头碱含量显著超过规定3 讨论从《中国药典》[1]2005 版中附子项下关于盐附子的叙述有 3 条,一是盐附子的来6源,二是盐附子的性状,三是在淡附子的项下从中可以发现盐附子是作为泥附子的加工品,同是淡附子的加工来源通过产地江油调查表明,泥附子极其容易腐烂,不易保存,产地在采收后,集中加工成盐附子保存。
其他炮制品均由盐附子加工而成从来源上分析,盐附子应属于中间体产品在附子质量控制方面, 《中国药典》[1]2005 版中对附子和含附子的 7 个成方制剂中均未作规定但同种植物不同用药部位的制川乌项下规定了总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低于 0.20%在毒性指标成分控制上面[5],多采用酯型生物碱和乌头碱为指标通过对附子主要生物碱成分的系统分析表明,总生物碱含量盐附子炮制后总生物碱下降了 80%~85%,酯型生物碱含量下降了 70%~85%和文献报道的一致[5,6]单一生物碱总和下降了 90%~95%,文献中市售附子中毒性指标成分乌头碱和新乌头碱有未检测到的报道[6]从实验中还发现,单一生物碱含量方面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炮制后乌头碱下降最快,新乌头碱相对稳定参照三者的毒性,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因此我们建议附子质量控制采用总生物碱为指标,毒性控制采用三者之和为指标毒性方面,炮制解毒已得到公认杨明等[7]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的顺序为生附子白附片香港炮附子但盐附子的毒性研究还不够系统,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盐附子并不具有乌头碱常见的神经毒性[8]综上所述, 《中国药典》2005 版收载的附子 3 个加工品,来源相同,但盐附子是黑顺片和白附片炮制加工前体。
炮制后总生物碱含量和毒性成分含量显著下降在毒性方面也有差异故建议《中国药典》委员会把盐附子单列,同时考虑选用总生物碱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和 3 个双酯性生物碱之和作为毒性控制指标将更为合理7【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陈其华.中成药中乌头总碱的酸性染料比色测定法[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8):476.[3]刘秀秀,晁若冰.HPLC 控制参附注射液及附子中 3 种双酯型生物碱[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32(2):153.[4]彭波,杨华元,刘世瑞.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乌和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