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9825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空腹血 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按是否合并 MS 将 T2DM 患者分为 MS 组(A 组 150例)和非 MS 组(B 组 62 例),与正常对照组(C 组 44 例)分别比较空腹 FFA 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 组较对照组 FFA 明显升高(0.600.26)mmol/L vs (0.430.20)mmol/L,P0.01,较 B 组 FFA 也明显升高(0.600.26)mmol/L vs (0.500.18)mmol/l,P0

2、.01,将腰围、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年龄、性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G、BMI、LDL 是影响血浆 FFA 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 合并 MS 人群空腹游离 FFA 水平明显升高,而 FFA 水平与 TG、BMI 等多种因素有关。 【关键词】 糖尿病 2 型 代谢综合征 游离脂肪酸Regression 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of free fatty acids and metabolism syndrome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Abstract

3、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evel of free fatty acids in type-2 diabetic(T2DM)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Methods T2DM patients were grouped into T2DM with MS(group A 150 例) and T2DM without MS(group B 62 例),we measured their FFA level,then

4、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subjects and each other.Besides,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Results The FFA level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0.630.26)mmol/L vs. (0.430.20) mmol/L,P0.01;It was also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patients of group B (0.600.26)mmol/L vs.

5、 (0.500.18)mmol/L,P0.01;multiple regression showed triglycerides (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body weight index (BMI)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plasma FFA.Conclusion The FFA level in patients of T2DM with MS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it can be influenced by BMI,TG and LDL.2Ke

6、y words type 2 diabetes;metabolic syndrome;free fatty acids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症候群,包括向心性肥胖、糖耐量减低、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脂血症、高游离脂肪酸(FFAs)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血栓前血液状态等,其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T2DM)与代谢综合征(MS)关系密切,共同促进了心血管疾病(CVD)的流行。有证据表明,血浆中脂类水平的升高主要原因是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TG)导致胰岛素抵抗1。2 型糖尿病人群常伴随有血浆 FFAs 水平升高。但在代谢综合征人群中,对于

7、仅具有上述高危因素而尚未发展成 2 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其血清 FFAs 水平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通过对 212 例T2DM 患者进行不同分组,并与 44 例健康人对照,探讨 MS 对 T2DM 患者的FFA 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 FFA 的影响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T2DM 组 212 例,来自北京市海淀医院 2003 年 8 月2006 年 12月内分泌科住院病人,根据 1999 年 WHO 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 T2DM,病史均在6 个月以上,并排除近期感染、酮症酸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消化性溃疡等应激状态以及肿瘤、手术、外伤者,无激素及

8、免疫抑制剂服药史,经询问病史、查体、常规生化检查肝功及血常规正常者。全部病例符合 1999 年 WHO 代谢综合征推荐定义并参考国人特点制定的诊断标准2,将病例组分为 A 组(T2DM 合并 MS)150 例,B 组(T2DM 不合并 MS)62 例。两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6.3%或6.3%)各分为两个亚组,A1 组(血糖控制不佳)、A2 组(血糖控制良好)、B1 组(血糖控制不佳)、B2 组(血糖控制良好)。对照组 44 例,为我院3门诊健康体检健康者,年龄、性别与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匹配。所有入选者经询问病史,测空腹及 OGTT 服糖后 2 h 血糖证实排除 2 型糖尿病,肝肾功能正

9、常,无吸烟史,2 周内无服药史。1.2 研究方法1.2.1 生化检测 受试者禁食 12 h 后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发色底物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血清检测 HbA1c、TG、TC、LDL-C、FFA,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0 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进行自然对数转换使之成为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应用方差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预测一个应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依存关系。2 研究结果2.1 各组之间一般指标及观察生化指标的比较 见表 1。糖尿病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性别

10、构成上差异无显著性。A 组较 B 组女性比例明显升高(P0.01);A 组和 B 组的年龄、病程及应用胰岛素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A 组和 C 组之间 BMI、TCH 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B 组和 C组之间只有 BMI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 组和 B 组之间 FFA、腰围、TG、BMI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C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各组之间 FFA 水平的比较 见表 1、表 2。A 组 FFA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600.26)mmol/L vs (0.430.20)mmol/L, P0.01,A 组较 B 组

11、的 FFA 也4显著升高(0.600.26)mmol/L vs (0.500.18)mmol/L,P0.01。进一步按HbA1c(HbA1c6.3%或6.3%)分组后显示,A1 组和 A2 组的 FFA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A1 组与 B1 组的 FF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 组与 A2 组、B1 组与 B2 组、A2 组与 B2 组的 FF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FFA 与观察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见表 3。糖尿病组作为整体,FFA 与其他指标的简单相关分析显示,FFA 与 TG、BMI、LDL 呈正相关,将

12、 FFA 作为因变量Y,以年龄(x1)、病程(x2)、HbA1c(x3)、TG(x4)、HDL-C(x5)、TC(x6)、LDL-C(x7)、BMI(x12)、WHR(x13)等 12 项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后 TG 和 BMI 进入回归方程,常数项为零。TG(=0.514,P0.01)、BMI(=0.378,P0.05)、LDL(=0.391,P0.05),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血浆 FFA 水平。表 1 各组一般指标及观察生化指标的比较注:A 组与 B 组比较,*P0.05,*P0.01;A、B 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 四个亚组之间及与对照组

13、FFA 的比较注:常数项为零3 讨论代谢综合征(MS)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的积聚现象,临床表现为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高 TG 血症、低 HDL-C 血症)及高血糖等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MS 发病率逐年升高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MS 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 MS 者4,5。治疗 MS 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 MS 的诊断标准较多,2005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 MS 定义与其他标准最大的不同在于5将中心性肥胖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IDF 定义突出了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性,更符合 MS 的基本特征

14、。本研究统计显示,住院的 T2DM 中 MS 的患病率为 67.8%,较一般人群明显升高。MS 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 IR,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FFA 浓度的升高通过特异性地阻断胰岛素的信号传导系统通路,在 IR 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6。此外,IR 也可以导致 FFA 升高,其机制可能与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和脂蛋白脂酶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改善 IR并降低血浆 FFA 水平对 MS 的治疗至关重要。美国的 Boden 指出 FFA 是连接肥胖、IR、T2DM 以及 MS 其他成分的联结点7。 本研究发现,T2DM 合并 MS 人群的 FFA 水平不仅

15、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与 T2DM 不合并 MS 人群比较也显著升高,这提示我们,糖尿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脂代谢紊乱。多数研究表明,对于T2DM 患者,糖代谢异常来源于 IR,而 IR 的原因是脂肪代谢异常。同时,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又具有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一系列因子参与了 IR、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发生机制8。随着血糖的控制,胰岛素活性恢复,脂肪分解得到抑制,FFA 水平下降,从而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中断 IR与 FFA 升高之间的恶性循环。对四个亚组比较发现,随着血糖降低,FFA 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且合并 MS 组的两个亚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 FFA 的多元

16、回归分析中显示,BMI、TG 和 LDL 可作为 FFA 独立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FFA 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尽管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纠正脂代谢紊乱,但是并不能纠正高 FFA 血症,这可能从侧面反映出脂代谢障碍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发病理生理改变9。6T2DM 和 MS 的高患病率是伴随着超重/肥胖率急剧增加而来的,本研究表明,BMI 和 TG 可以直接影响血浆 FFA 水平,因此,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是这些患者的治疗基石,在 ADA 第 56 届年会上,许多专家提出,锻炼是目前可供选择的 MS 的“最佳药物”。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仅限于良好的血糖控制,而且要控制体重并降低血脂、循环 FFA 水平,降低糖脂毒性对胰岛细胞和心血管的危害。MS 概念的提出使得 T2DM 的治疗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由过去的以降糖为主转变到现在的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或病死率为总目标。T2DM 合并 MS 是心血管疾病的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