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下我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初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9660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技术下我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媒体技术下我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媒体技术下我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媒体技术下我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媒体技术下我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媒体技术下我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技术下我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媒体技术下我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初 探【内容提要】在中国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曾流行过一种通俗文学样式实话秘话谜话。其大致有“案件聚焦”、 “八卦名人”、 “服务时局”和“博物探险”四种类型。这种文学样式的出现,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但是这种妥协和迎合并没有为伪满洲国所谓的“国策”推波助澜,而是走向了与其无关的不合作之路。在妥协和不合作同时运作下,这种文学样式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 【摘 要 题】文学与出版 【关 键 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伪满洲国/麒麟/实话秘话谜话 【正 文】 1931 年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把中国

2、东北掠为其殖民地,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强权和暴力虽能得逞一时,但不能束缚人们的心灵。文学是人类的心灵产物,即使是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 19321945 年的伪满洲国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依然有自己的心灵史,有自己的文学,有其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形成了殖民统治下的异态文学。对这段时空中产生的文学进行考察,不仅可以填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缺失;而且可以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解释文化侵略背景下的文学独立存在等问题。本文以当时的大型通俗文化杂志麒麟为中心, (注:笔者一共搜集到 30 期杂志,经推算和相关人员的回忆,该杂志共刊行 46 期。30 期杂志是:1941 年

3、 612 期,1942 年112 期,1943 年 18 期、12 期、1944 年 3 期,1945 年 1 期。现分散藏于长春市2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市图书馆。为了更清楚地厘清一些问题,笔者两次访问了现居长春的麒麟编辑人刘迟(刘玉璋)。 )钩沉伪满洲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通俗文学样式“实话秘话谜话”,对其具体形态给以描述,归纳其基本类型及特征,探求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借此揭示东北伪满洲国时期通俗文学发展的一个侧面,并探讨强权挤压下文学变体发展的可能性。 一 伪满洲国文学生长在一个特殊语境中。当时伪政权当局的文艺“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宣传“建国精

4、神”为主,提倡“国策文学”。这一阶段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政权当局制定了一些和文艺相关的“法令”、制度、纲领。第二阶段以“服务战争”、 “服务时局”为基调,提倡“报国文学”。其目标是建立文艺家和文艺团体的总动员体制,力求把伪满洲国的言论文化机构、人员和活动都引向服务战争的轨道。前后两个阶段都伴随着强制就范和残酷镇压。而且除了具体的文艺“政策”和相关法令,控制文艺的“机关”也多种多样,伪政府相关机构、日本关东军、宪兵、警察、通讯社,以及各种文艺组织等。各种势力不断筹划和加强对文艺的控制,通过书报检查制度、作家的管理制度等来控制言论,取缔报刊和书店,规范作家言行。伪满洲国当局在对文艺控制、镇压

5、策略实施的同时,还试图迫使文艺成为建构并传播其统治意识形态的工具,直接服务于“建国精神”和“战争时局”。 在此种背景下,1941 年 7 月“满洲杂志社”正式收购了大型画刊斯民, 并它改为麒麟杂志。 麒麟杂志创刊于 1941 年 6 月,月刊,终刊于 1945 年,历时 5 年,共刊出 44 期以上(笔者所见最后一期麒麟为 1945 年 1 月号, 此期没有终刊声明,之后又刊出几期,还不能确知。封世辉先生在东北沦陷区文艺期刊钩沉一文中3说麒麟终刊于 1945 年 3 月,即第 5 卷第 3 期。1(P565)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目录标有麒麟第 5 卷第 4 期,但笔者去查找时,此书已不

6、在架上,管理员说可能早已遗失。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可以确定不会超过 3 期)。该刊 32 开本,每期容量 180 页左右, (注:麒麟杂志页码不固定,从 150200 页之间徘徊,大部分在 180 页左右。 )临近终刊时 88 页。前 5 期由赵孟原(小松)任编辑人,第 6 期改为刘玉璋(疑迟),发行人先后是顾承运、唐则尧、黄曼秋。 麒麟的发刊辞声称为“安慰民众”及“含养国民情操”而创刊,目的是使读这本杂志的人“得到安慰”、 “情操向上”、 “被别人景仰”。 (注:发刊辞, 麒麟创刊号,1941 年 6 月,第 31 页。 )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编后记明确表示:“将用最通俗的文字,含容最丰富的

7、趣味,这是本刊一贯方针。 ”(注:编辑后记, 麒麟创刊号,1941 年 6 月,第 174 页。 )杂志以一半以上的篇幅,刊出了言情、实话秘话谜话、侦探、史材、幽默、武侠等各式通俗文学,而且相对集中地展示了盛行于伪满洲国的“实话秘话谜话”。 二 麒麟杂志以“最通俗的文字,含容最丰富的趣味”为其办刊方针,刊出了大量的通俗读物。在当时的东北没有专门刊载通俗文艺的杂志, 麒麟杂志可以算作当时文坛通俗文学的大本营。 (注:汤哲声认为麒麟杂志是模仿华北的三六九画报的编辑风格, 但没有论证。见范伯群、孔庆东主编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 324 页。 )言情俊杰、侦探专家、武

8、侠高手、幽默说客等汇聚于此,他们演绎出种种离奇古怪、哀艳伤情、实话秘闻等故事。其中的实话秘话谜话,是以实有之事为底本,用小说的形式加以描绘,侧重故事性、趣味性、揭秘性,同现在的纪实文学、报告小说相类似。通览这些实话秘话谜话,可归纳以下四种类型。 4(一)案件聚焦型实话 以真实发生的案件为蓝本,大多采取侦探小说的叙事方式,“发案侦察歧途破案”为情节链,对犯案或侦破过程进行详细描述,中间穿插合理想像,叙述过程有意隐去不良行为的社会背景和其他一切因果关系。 麒麟中的平定桥惨案、 梨花浴血记、 这一下子就要了三条命、 上海杀人事件、 老余家从此热闹起来了、 两个被判五年徒刑的人等就属于这一类型。 斯琪

9、的平定桥惨案,以齐齐哈尔发生的“杀妻屠子”的刑事案件为底本,结构故事,展开叙述。其情节设计为:“麻袋里的怪尸”“迷途的羔羊”“我的老婆跑了”“凶手就是你自己”“冲出迷阵”“荡妇风流”“尾声”。为吸引读者,采取了倒叙的叙述方式;为增加真实性,叙事过程中还穿插了当地报纸的新闻报道。结尾也很独特,用黑龙江民报中的一段新闻结束:“平定桥边弃尸案尾声出力警官受表彰本市平定桥边焦尸案,由市警务处之总动员检查,在该案之发生二十六小时内,竟为破案,其搜查之迅速,行动之敏捷,殊为一般人所赞许,现真相大白”作品没有对罪案的动机进行深入分析,把原因归给罪犯金连财的个人品行,叙事重点放到侦破者一方,赞叹侦破者的迅速和

10、敏捷。这篇实话作品注意叙事策略,是同类型中比较优秀的一篇。 老余家从此热闹起来了和两个被判五年徒刑的人是另一种奇案的复述。 老余家从此热闹起来了复述的是桃色案件,儿子和爸爸为了媳妇发生了诉讼。据说此案轰动了新京市(长春),在“最高法院”开庭时,万民空巷。作者李耶抓住读者的心理,写得绘声绘色。 案件聚焦型实话,以具有新闻性的案件为主要表现对象,借性、奇、怪、死等元素,来迎合市民的喜奇尚怪的娱乐心理。 (二)八卦“名人”型秘话 以名人的隐私或轶事为作品的主要内容。秘话作品主要卖点在选取大众感兴趣的“名人”,女演员、女5名流、女土匪等是这种类型要捕捉的对象。 麒麟中的吴素秋、 女匪驼龙、 刘明达经理

11、成功史话、 乐府真声、 杨宇霆之死、 宋美龄艳史等属于这种类型。 白素杰的北京菊坛实话吴素秋,介绍当时名满中国的菊坛名角吴素秋的糜烂私生活。吴素秋本是戏校中的“吴哑翅儿”,不但唱得不好,还因为谈恋爱被校方开除。但因其长相迷人,被人捧红。小说还写了素秋、唱戏的男友、盐商的大少爷 3 个人的不正常关系, “循环的三个人成了三对姻缘”。这些蝇营狗苟之事, 被作者饶有兴趣地讲出。这种作品写作出发点不在文学上,所以也根本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言。 当然此种类型的作品不都是宋美龄艳史、 吴素秋这样无聊作品,也不乏优秀之作。华北作家亚岚的长篇梨园秘话乐府真声就是一篇优秀之作。亚岚,北京人,“在一般大众小说家中最为

12、接近新文艺的一人,其小说内容难近通俗,而其笔法与用语等,均十分新颖。 ”(注:亚岚氏略历, 麒麟1 卷第 7 期,第 83 页。 )乐府真声是长篇秘话,在麒麟上连载了 14 个月,从形式到内容都可以说是“八卦名人型”秘话的变体或发展。作品不是以一个名人为主,而是以一群菊坛演员的生活为对象,描写中国菊都北京剧坛的种种故事,作者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小说虽采用了“回体”结构,但其内容、笔法、描写、布局、接榫等都脱离了“回体”的窠臼。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作品。 田菱的女匪驼龙也比较有特色,叙述过程不但令人感到惊险紧张,并且可以从叙述看出一点当时社会的情况,驼龙临刑

13、前骂军阀的话颇耐人寻味,这在此种文体中是比较少见的。 八卦“名人”型秘话,以伪满洲国之外的“名人”为主要写作对象,还以此为武器抨击一下不和伪满洲国合作的军阀政客,如杨宇霆之死、 宋美龄艳史等。 (三)服务“时局”型实话或秘话 顾名思义这是为“时局”服务的作品。服务“时局”6的题材很多,选择什么,作者也还有一定的自由,甚至可以把自己的一些隐蔽的想法浸入其中。这类作品目的明确,但它借用了文学的形式,在选材和叙事上也还有写作者的经营之志。 虎门风云、 穷凶恶极的蓝衣社、 蒋介石与蓝衣社、 所罗门大海战、 英宫外史、 夏威夷海战记等是属于服务“时局”型的作品。 林华的排英实话虎门风云,用传奇的形式写出

14、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小说塑造了林则徐、林维喜等生动的人物形象。林维喜看见一群英国水兵调戏一个中国女子, “怒火冲进丹田,他握紧了拳头,恶狠狠的向那大个子扑过去。大个子恐惧地向旁一躲,拳头虽然躲开了,却被底下的腿踢了一个跟头,直挺挺地迭进水里”笔法纯熟,叙述富有节奏感。写作水平不逊色于其他通俗作品。伪满洲国推崇的“英雄”中有两个今天我们仍然认同,一个是林则徐,一个是印度的甘地。他们二人反抗英国的行为和当时“抗击英美”的“国策”相一致,得到伪满洲国统治者的认同。林则徐被称为“东亚反英第一人”。当时以林则徐为原型的文学作品很多,(注:笔者所见有关林则徐的作品及评说有:悦生林则徐杂话, 新满洲第

15、3 卷第7 号,1941 年 7 月;刘汉林则徐(用新手法来描绘之史材的小说), 新满洲第 4卷第 6 号,1942 年 6 月;话剧林则徐大同剧团,1942 年林则徐家书,艺文书房,1944 年。外文、安犀、辛实林则徐公演鼎评会, 电影画报第 6 卷第 6 号,1942 年 6 月;鸦片与大东亚战争林则徐与荣成祥, 青少年指导者第 15 卷,1942 年 1 月。 )关于甘地的消息也时常见诸报章。这种现象有其背后的原因,在伪满洲国推崇的“英雄”人物很多,除林则徐和甘地外,还有乃木大将、希特勒、汪精卫等,但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真正认同的是林则徐和甘地,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笔诉诸这样的英雄,他们隐

16、蔽的内心中既反日也反英美,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伪满洲国中后期为什么有那么多作家被迫或主动地写了抗击英美诗。在伪满7洲国那个特殊时期,文学作品的情绪倾向很复杂,有时在为“时局”而写的作品中也可发现不合作的迹象,更多的作品是表面上顺从,骨子里不合作甚至抗争、反抗。敌人来临时,我们可以满足于对那时生产的作品作泾渭分明的思想倾向的评说;当敌人占领并在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统治系统后,那种泾渭分明的评说就失效了,对这时生产的作品要仔细端详,在相互缠绕中厘清作者的思路。 服务“时局”型实话或秘话还有一些“日系”作者加盟。宫崎世龙的穷凶恶极的蓝衣社(松吉译),介绍国民党中统局蓝衣社的组织和活动, “蓝衣社和戴笠”、 “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