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7595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 学创作摘要“雌雄同体”概念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文学观点,它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点概念,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概念的研究与争议、 “雌雄同体”观在伍尔夫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她常用的“雌雄同体”文学意象以及该观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雌雄同体”;小说创作;文学意象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的女性主义名篇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1929)借用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

2、ridge,17721834)的名言指出:“如果一个人是男性,他头脑中那部分女性因素必定仍然在发挥作用;如果是个女性,她也必须和头脑中的男性因素沟通对话。柯勒律治曾说,伟大的心灵总是雌雄同体(androgyny)的,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也许与单性的脑子相比,雌雄同体的双性心灵更不倾向于显示这些特征。 ”该著作中,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是一对青年男女坐进出租车的意象。伍尔夫希望,两性之间能够合作,并且认为其合作程度就是社会文明的程度。只要个人学会培养大脑的阳刚(maculinity)与阴柔(feminili-ty)的两个方面,他她就会越来越接近整体性(wholeness)。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以及人们

3、对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认识的加深,她的这一观点遂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长久论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进行探讨: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的研究与争议、 “雌雄同体”观在伍尔夫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她常用的文学意象以及该观点对西方女性主2义的影响等。 一 关于“雌雄同体” 许多中外作家和女性主义者都曾探讨过伍尔夫“雌雄同体”概念,而且,他们的表述也不尽相同。概括地说,以英美法为主的西方学者,大多以女性主义立场,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主要在肯定伍尔夫“雌雄同体”观(也有少数学者持否定态度)的基础上,或对英语文学史中的“雌雄同体”女作家进行宏观考察,如卡罗琳赫尔布伦(Carolyn Heil

4、brun)的走向雌雄同体(Towards Androgyny:Aspects of Male and Female in Literature,1973),或从伍尔夫的性格和特殊经历出发研究她提出此观点的原因,如南希贝茨(Nancy Bazin)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与雌雄同体幻想(Virginia Woolf and the Androgynous Vi-sion,1973)、艾利斯凡克立(Alice van Kelly)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事实与幻想(The Novels of Virginia Woolf:Fact and Vision,1973)以及简诺瓦克(Jane Novak)的平衡

5、的刀刃(The Razor Edge of Balance:a Study of Virginia Woolf,1974)、林顿戈登(Lyndall Gordon)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家生涯(Virginia Woolf:a WritersLife,1984)等,或结合其它理论来解读这一观点,如托利莫伊(Toril Moi)的性文本政治(SexualTextual Politics,1985)、马吉科米诺一品可奈(Makiko Minow-Pinkney)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与主体问题(Virginia Woolf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ubject,1987)等都借用了

6、解构主义的观点对“雌雄同体”观进行了分析。 在这些研究中,又以莫伊与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的“争论”最为著名。虽然肖瓦尔特的著作她们自己的文学(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British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1978)仅从题目一看便知,她套用了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暗示自己对这位前辈的女性主义思想的继承,内容更是沿着伍尔夫关于女3性缺席于英国历史与文学史的观点而进行的“补缺”工程。但是,肖瓦尔特并不赞同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她在书中辟专章批判了这一观点,认为伍尔夫是在去性别化(desex-uatio

7、n),是在逃避性特征(sexual designation),与其说这一概念是“富有成效的极致与完善”,不如说是“一个无性与不育的隐喻”。伍尔夫是出于害怕而逃避固定性别身份才提出这个概念的,她陷入了超性别的整体论中。莫伊的性文本的政治针对肖瓦尔特的批评进行批驳,她借用解构主义的观点,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是对性别身份认同以及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二重性的解构。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上,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这一观点对伍尔夫的单个作品进行解读,如对其传记小说奥兰多(Or-lando,1928)中带有双性

8、特征的主人公奥兰多的解读,对其意识流名著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的解读等;一是将伍尔夫的这一观点与其他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如将伍尔夫的“雌雄同体”与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比较等。 纵观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关于这一思想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空白点。首先,伍尔夫最先表达“雌雄同体”概念时,指的是作家的创作态度。伍尔夫在散文赞助人和番红花(“The Patron and the Crocus”,1924)中指出:“一个作家是没有性别的。 ”五年后,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具体而详尽地阐述了这一观点。同时,她还称赞大文豪莎士比亚、斯特恩、柯勒

9、律治、济兹、柯伯、兰姆、雪莱等雌雄同体的伟大作家,认为弥尔顿、本琼森、华兹华斯和托尔斯泰身上的男性稍为多了一点,而普鲁斯特身上的女性又稍为过了一点。如果作家创作时能忘记自己的性别,作品才可能具有永恒魅力。 “任何作家在写作时只想到自己的性别是致命的,做一个纯男性或4纯女性都是致命的。人必须是具有女子气的男性,或是具有男子气的女性。 ”伍尔夫不断强调的观点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两种主宰的力量,一种是男性的,另一种是女性的;在男性的头脑里,是男性胜过女性;在女性的头脑里,是女性胜过男性。正常而舒适的生存状态,就是二者共同和谐地生活,从精神上进行合作。由此可见,正如赫尔布伦沿着伍尔夫的这一概念

10、对英国女作家进行考察,并得出结论说,伍尔夫生活其中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中的大部分作家都具有“雌雄同体”的性格一样,伍尔夫的原意应该是,只有作家具有了“雌雄同体”的性格,才能创造出展示“雌雄同体”幻想的作品来,才能创造出不朽之作来。 其次,我们有必要将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其整个小说创作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因为,虽然她正式提出“雌雄同体”观是在 1929 年,但是如果我们考察她的全部小说,就会发现,自第一部长篇小说远航(The Voyage Out,1915)开始,她就在不断塑造“雌雄同体”性格的角色,至 1928 年的奥兰多,这一性格角色走向极致。根据赫尔布伦的观点,这说明伍尔夫本人的

11、确具有“雌雄同体”的性格,同时,她的“雌雄同体”观并非凭空而来的孤立产物,与当时的历史语境是分不开的。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英国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正处在风起云涌之时,广大女性深受影响,其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出现了一大批“新女性”(“New Woman”),以反叛维多利亚时代培养起来的“家庭天使”(“the angel in thehouse”)形象。 “新女性”是当时的一个时髦用语,出现在各种文字记载中,其特点与伍尔夫小说中那些具有雌雄同体性格的女性角色如出一辙。 二 “雌雄同体”与伍尔夫的小说创作 “新女性”与伍尔夫笔下带有“雌雄同体”性格的女性角色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5是,伍尔夫概念

12、中的“雌雄同体”不仅仅只有女性,也包括男性。伍尔夫小说中,具有“雌雄同体”性质的女主人公已经不再是备受称颂的“家庭天使”,而是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新女性”:远航中的艾伦和海伦、 夜与日(Night and Day,1919)中的玛丽和凯萨琳、 达罗卫夫人(Mrs Dalloway,1925)中的萨利、 到灯塔去中的拉姆齐夫人等等,阳刚与阴柔气质在她们身上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既有男性的阳刚之美,又不缺乏女性的同情之心。她们成为伍尔夫小说“女性共和国”(“womens republic”)中最丰满最有魅力的“公民”。玛丽虽然不是绝色美女,但身材匀称,穿着合时,透着女性的温柔。同时,她又给人一个

13、力气不小、办事果断的印象。她的额头上已冒出两道若隐若现的皱纹,但这并非焦虑所致,而是喜欢思索的结果。很显然,在玛丽身上, “某些非女性所特具的东西抵消了女性的那种讨人喜欢、给人抚慰与魅人心灵的天性。 ”朋友拉尔夫非常钦佩这样的玛丽,称赞她的个性是“书籍和丝袜”(分别为男性和女性象征)的结合体。那些与玛丽共事的妇女参政议政权论者(suffragists)也认为,她是刚柔相济的典范,她的温柔母性和劳动本色浑然天成。玛丽是靠自己双手养活的人,她的面孔也说明了她作为“那种劳工大军普通一兵”的身份。具有这种“雌雄同体”性格的玛丽,是伍尔夫小说中最能自给自足的榜样人物,也是她最肯定最赞赏的人物。与玛丽年龄

14、相仿的凯萨琳虽然出身不同,但同样具有雌雄同体的个性特点。凯萨琳出身名门,外公是已故著名诗人,但她的悲哀在于,她被逐渐训练成为“一项伟大职业的一员”,即伍尔夫在散文妇女的职业(“Professions for Women”,1931)中所命名的“家庭天使”。凯萨琳每天被没完没了、毫无意义的家庭琐事所困,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数学和天文。不过,她的女性气质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了,她不仅有一副干事业的非凡头脑,而且做起事情来一是一,二是二,以讲求实际而闻名。未婚夫罗德尼观察到她落座6的方式“带着男性的惬意”,她的态度漫不经心充满阳刚之气,而非阴柔之态。罗德尼认为,是凯萨琳的男性气质使他们无法继

15、续维持下去, “是你的理性使我们吹了”。换句话说,他们两人都有些自我中心,而罗德尼却把凯萨琳的自我中心看成是缺陷。因为在他看来,女性的职责应该是抹煞自己的个性,尤其是要对男性表示同情。伍尔夫研究者简维尔(Jane Wheare)也注意到,伍尔夫把凯萨琳与其堂妹卡桑德拉的性格做比较时,将前者置于男性的位置上,而把后者则置于女性的位置上:凯萨琳简单,而卡桑德拉复杂;凯萨琳坚定而直接,卡桑德拉则含糊而逃避。总之,她们正好体现了阳刚和阴柔气质的两个方面。凯萨琳与玛丽在妇女参政权事务办公室喝茶时,玛丽也注意到了凯萨琳这一点。作家将这样一个被关在深闺的女性刻画成具有雌雄同体性质的新女性,颇具深意。 新女性

16、的个性是发展的,玛丽和凯萨琳那刚柔相济的性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其自食其力或对传统的反叛精神等方面。在情感方面,两个人却都是比较谨慎的,这与比夜与日晚三年出版的达罗卫夫人中的萨利形成了鲜明对照。少女时代的萨利性格豪放不羁,行事积极主动,对于真爱,她是勇往直前的,她向女友克拉丽萨大胆示爱,主动吻她。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萨利明显扮演了男性角色。 新女性既有像玛丽、凯萨琳、萨利那样的年轻女性,也有像远航中的海伦和爱伦小姐这样的中年女性。尽管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海伦的性格魅力不减当年。她机智、愤世嫉俗、悲观、疏离,既有女性特质,也有男性气质。一方面,海伦充满了女性的同情和宽容美德,不仅像拉姆齐夫人那样把丈夫雷德利“惯坏”,承担起教导外甥女雷切尔的责任,还在于与自大自负的厌女症赫斯特相处时,她愿意照顾到他的自我中心,鼓励他与自己讨论他的未来,这就是为什么赫斯特能与她相处愉快的原因。赫斯特视她为唯一一个能从他的话中精确体味他思想的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