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新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6667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郎才尽”新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郎才尽”新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郎才尽”新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郎才尽”新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郎才尽”新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郎才尽”新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郎才尽”新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郎才尽”新探摘要江淹始终没有接受并融入永明时期新的文学风尚之中,这主要与三方面情况有关:1.永明时期文学活动群体性的特点;2.江淹在永明时期在身份地位上与新兴作家的差异;3.江淹的内向狷介性格。所谓“江郎才尽”是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江淹;江郎才尽;原因 “江郎才尽”是南朝历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研究者多从文学风尚转变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一般认为江淹“才尽”发生在入齐以后,特别是永明年间,而这正是“永明体”诗兴起、南朝文学风尚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不过对于这一看法,我认为还有必要做一些进一步的探讨。 据曹道衡、俞绍初等学者的研究,江淹

2、现存的诗赋文大多作于宋末,能确定作于永明年间的只有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铜剑赞、 自序传等很少几篇。不能排除有作品散佚的原因,但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江淹永明后确实很少创作。而且从各种情况看,我还认为,即使有少量作品,他的写作风格基本上也没有改变。总之,当永明文学时代到来以后,江淹始终没有顺应接受新的文学风尚并改变自己原来的风格,是可以肯定的。所谓“江郎才尽”主要就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在文学史上,一个作家一生中跨越几个文学时期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新的文学风尚兴起以后,在前一阶段已经成名的作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原有风格,努力跟随时代潮流的变化;第二类是尽管不

3、很情愿,但还是对自己原来的风格多少做一些改变,以适应新的文学风尚。当然他们在新时期的创作成就很可能比以前逊色,这也可以说是“才退”或“才尽”。也有2部分作家则像江淹一样,与新文学风尚保持疏离拒斥的关系。总之,江淹的情况是可能有的,但并不是必然的。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江淹没有能像许多作家那样多少融入文学的新风尚中呢?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类似江淹这种情况的作家不乏其人。由于年代近,保存的材料多,其中很多人“才尽”的原因是能够弄清楚的。以他们为参照来看江淹,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我认为探讨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三方面情况:永明时期文学活动的特点、江淹在永明时期的身份地位以及江淹的个性特征。前两者是客观方面

4、,后者是主观方面。 永明年间是南朝历史上文学繁荣的时期,观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势,可以发现它与刘宋时期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文学集团现象。据学者的研究,在永明年间先后存在过王俭、文惠太子萧长懋、竟陵王子良、豫章王嶷、随王子隆、宜都王铿等组织的文学集团,其中特别以竟陵王子良的西邸集团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文学成就最高。永明年间新的文学风气全都是依托于这些文学集团,并主要以集体活动的形式产生的。声律说的创立和永明体诗的产生离不开西邸文人集团的活动,这是人们熟知的。在王俭文人集团中首创了“隶事”这一对齐梁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南史王湛传:“尚书令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

5、此始也。 ” 1807)在文学集团中,集体创作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创作形式。萧子良经常亲自组织文人们一起创作,如同作桐赋(子良、王融、沈约)、 高松赋(今存谢朓、王俭、沈约之作)、 拟风赋(子良、谢朓、王融、沈约)、 永明乐(南齐书乐志:“永平(明)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 ”2196 今存谢朓、王融、沈约之作)、 药名诗(子良、王融、沈约)、 郡县名诗(子良、沈约、王融、范云)、3抄书诗(沈约、王融)、 游仙诗(子良、沈约、王融、范云、萧衍、陆慧晓)等。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从诗题看,子良不在场,而沈约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心人物。例如沈约、谢朓、王融、刘绘、范云、萧衍同作鼓吹曲

6、,沈约、谢朓、王融同咏乐器,谢朓、王融、柳恽、虞炎同咏座上一物等。据粗略统计,永明时期的文(除朝廷诏敕章表之外)和赋现存约 167 篇,其中产生于三人以上集体创作形式中的有 9 篇,产生于文人集团中的有 74 篇,共占 49.7%,诗现存约 284 首,作于三人以上集体创作形式中的有 65 首,作于文人集团中的有 103 首,共占 59.2%,可见这一创作形式在当时的重要性。 关于江淹在永明时期的身份地位,有三方面情况值得特别提出。首先,他永明五年(一般认为永明文学是从这一年开始走向兴盛)时 44 岁,永明时期活跃的作家中,除沈约是 47 岁、比他略大外,其余范云 37 岁,刘绘 30 岁,任

7、昉 28 岁,萧衍 24 岁,谢朓 24 岁、王融 21 岁,都比他小得多。其次,他在刘宋时已取得很高的成就,获得了盛名,而别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永明年间成名的,就是沈约在宋时也还没有十分出色的作品。最后,他在永明年间官骁骑将军,据宋书百官志,这一官职是四品, 南齐书何戢传载武帝欲加何戢常侍,褚渊不同意,说:“若帖以骁、游亦为不少”2584,可见骁骑将军地位不低。而在永明五年至十一年期间,沈约先后任太子家令、中书郎、太子右卫率(七品)、尚书左丞(六品)、御史中丞(五品),谢朓先后任太子舍人(七品)、随王文学(六品),范云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六品)、子良记室参军(七品),任昉先后任子良记室参军(七品)

8、,尚书殿中郎(六品),王融先后任丹阳丞(八品)、中书郎(六品)。总的说江淹和多数永明作家在官阶地位上也是有明显差异的。 在阅读江淹作品及有关他的史料的过程中,我渐渐形成一个印象:江淹是一个4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狷介的人;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他有近似自我封闭的心理倾向。下面我试图从几个方面对此加以证明。 江淹的这种性格心理特征在他的作品中有明显表现。他经常直接表达自己孤高自守、不愿随世俗俯仰浮沉的决心,例如“宁归骨于松柏,不买名于城市”(去故乡赋)、 “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还故园)、 “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 “暮心欲谁寄,江皋桂有丛”(外兵舅夜集)、 “

9、虽不敏而无操,愿从兰芬与玉坚”(江上之山赋)、 “拾一代而笑浅,访古人而求深”(伤友人赋)、 “信规行之未旷,知矩步之已难。虽河北之爽垲,犹橘柚之不迁。及年岁之未晏,愿匡坐于霸山”(哀千里赋)、 “学不为人,交不苟合”(自序传)等等。还有很多时候是托物言志,如“杜衡念无沫,石兰终不暌”(冬尽难离和丘长史)、 “乃御秋风之独秀,值日秋露之余芬。出万枝而更明,冠众蘤而不群”(金灯草赋)、 “冠百草而绝群,出异类之众伙”(莲花赋)、 “使杜衡可剪而弃,夫何贵于芬芳”(应谢主簿骚体)等。而在他的两篇书信报袁叔明书和与交友论隐书中,这种思想更是抒发得淋漓尽致。 江淹自称“仆本恨人”(恨赋)、 “忧人”(

10、从建平王游纪南城),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愁怨嗟恨的内容。从这种情况反复出现来看,这不是为文造情,而是他的真实的思想性格的表现。这种特异的心理思维特征有利于他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抉发出人类情感的幽微世界,但是就一个生活于现实世界中的人来说,总是处于消极负面的情绪中,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健康的。从他的这种心理素质,也可以推出他性格上的另一种缺陷。像这样习惯于独自咀嚼自己的情感体验、经常沉浸在悲伤中的人,一般而言不大容易得到周围人的理解,他们与别人相处交流会比较困难。这自然会促使他形成孤僻固执的不良性格。另一方面,这种性格反过来又会使5他更难以与别人接近,而且更增加了他精神痛苦的程度。他的诗文中有很多便抒

11、发了他因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江淹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本文不打算对此作全面分析,只提出两点。第一,他善于营造幽峭、荒僻、寒苦的艺术境界。例如“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摇风忽起,百日西匿。陇雁少飞,岱云寡色”(恨赋)、 “云清冷而多绪,风萧条而无端。猿之吟兮日光迥,狖之啼兮月色寒”(去故乡赋)、 “惟江南兮丘墟,遥万里兮长芜。带封狐兮上景,连雄虺兮苍梧。上皓皓以临月,下淫淫而愁雨。奔水潦于远谷,汨木石於深屿。鹰隼战而橹巢,鼋鼍怖而穴处”(思北归赋)、 “崩隍千仞,毁冢万年”(青苔赋)、 “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望荆山)、 “

12、万壑共驰骛,百谷争往来。鹰隼既厉翼,蛟鱼亦曝鳃。崩壁迭枕卧,崭石屡盘回”(渡泉峤出诸山之顶)。其次,他喜欢使用奇特的句法、生僻的字词,形成一种拙涩生新的风格。例如“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忧而填骨,思兮乱神”、 “道尺折而寸断,魂十逝而九伤”等。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难字僻字,有时甚至是大量拼凑堆砌(如学梁王兔园赋等篇)。钱钟书谈艺录中论作家人格与作品风格的关系说:“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 ”3根据这一观点,他的创作风格也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本文上述论点。 江淹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中

13、经常使用带有凝固、收缩、内敛意味的动词或形容词。据统计,在现存江淹的作品中,共出现“凝”33 次, “隐”25 次(不含为建平王聘隐逸教一次以及联绵词“隐辚”), “含”20 次, “郁”20 次(不含“酷郁”、 “蓊郁”等联绵词), “敛”16 次, “滞”15 次, “晦”15 次, “闭(閟)”11 次。这类词用得如此频繁,似乎不是偶然现象,这种行文特点应该也是他的内向性格的不自6觉的表现。 江淹在继承吸收文学传统的选择方面与宋齐时的多数作家很不相同。他的创作受屈原楚辞的影响很大。他有明显模拟楚辞的作品,如遂古篇、 杂词、 应谢主簿骚体、 刘仆射东山集学骚、 山中楚辞五首等;即使在其他诗

14、文中,他也经常运用楚辞中的艺术手法,特别是以香草比人格的手法;他的闽中草木颂十五首序中说:“恭承嘉惠,守职闽中”,显然出自贾谊的吊屈原赋;在灯赋中,他直接赞美“屈原才华,宋玉英人”。他也很喜欢司马迁、嵇康等汉魏作家,他的诣建平王上书、 报袁淑明书、 与交友论隐书等有明显依傍报任安书、 狱中商梁王书、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痕迹。这种文学趣味与他的性格似乎也有关系。以上作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与世俗社会相处大抵不甚融洽。屈原反复自叹“国无人莫我知”,司马迁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嵇康更是多怪少可、牢骚满腹、一肚皮不合时宜。因为江淹性格上与他们有相似之处,自然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而他看重这些作

15、家,又会反过来强化他的性格中孤独不合群的因素。 关于江淹的事迹记载,有的也能反映出他的性格。他的自序传说:“(青少年时)所与神游者,唯陈留袁叔明而已”,又说“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这些话出自本人笔下,应当是实情。 梁书本传说:“会南东海太守陆澄丁艰,淹自谓郡丞应行郡事,景素用司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选部,黜为建安吴兴令。 ”4249 南朝时府主僚属向府主求官的现象很普遍,但是像江淹这样认准目标便固求不已的情况则很少见。结果这一行为触怒了景素,江淹被贬到吴兴任县令达三年之久,在仕途上遭到了一次很大的挫折。 据南齐书良政传,江淹与刘怀慰、袁彖友善;江淹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与别人的

16、交往情况,如集中为数不少的与文友的唱和之作;从他的伤友人赋、 知己赋等看,他与袁炳、殷孚等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情况与本文观点并不矛盾。性格孤7僻的人不会全无人际往还,他们在与众人交往方面有困难,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可能有真正的知心朋友。 梁书本传说江淹“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4247,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往往受到童年生活很大的影响,很明显,江淹的性格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是有关系的。又由于出身、经历等原因,江淹思想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自卑与自尊混合的形态。例如他屡屡自称“孤贱”, “蓬户桑枢之民,布衣韦带之士”、 “愚陋”、 “贱士”,而现代心理学认为,自卑感正是造成自我封闭的心理缺陷的根源。 江淹的这种性格特点,前人已经有所认识了。隋王通中说事君篇:“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