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6318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摘 要: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全面控制的传播造成了单向度的人。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随着传统传播时代向新媒体时代的跨越,尤其是互联网传播的全时性、互动性和民主性优势正在逐步消解单向度的人,互联网传播正日益挑战意识形态控制,解放人的自由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单向度的人;网络传播;生成与消解一、引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迅速上升,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法兰克福学派最为知名的激进哲人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一书中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生活着一群“单向度的人”,他们的批判意识已消

2、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马尔库塞分析指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全面控制的传播造成了单向度的人。本文认为,随着传统传播时代向新媒体时代的跨越,尤其是互联网传播的全时性、互动性和民主性优势正在逐步消解单向度的人,互联网传播正日益挑战意识形态控制,解放人的自由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单向度人的生成(一)单向度社会形成单向度的人2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在政治领域内,一度是社会革命主导力量的无产阶级,也渐渐丧失了革命性,与先前的敌人联合在了一起。在艺术领域内,艺术成为了商业性的东西被出售,经典著作也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力量。在日常

3、生活领域,不再是人需要什么,资本家就生产什么,而是资本家生产什么,人才买什么。当人们在生活方面享用着大致相同的东西时,工人阶级就不会意识到阶级差别,就不会认为现存的社会有何不好,就会完全认可现存秩序,而不是反思和否定现存秩序1。(二)单向度思想形成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思想是受控制和操纵的单向度思想,这种思想是由政策的制订者及其新闻信息的提供者系统地推进的。 “思想的独立、自主和政治反对权,在一个日渐能通过组织需要的满足方式来满足个人需要的社会里,正被剥夺它们基本的批判功能2”。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里,现代新技术形态对人进行了全面操纵和控制,使人丧失了原先在前技术社会里拥有的否定

4、的、批判的、超越性的第二向度思维,同时也就丧失了内心的自由。人们只会接受大众传媒对人们思想的灌输,而不会反过来主动进行思考和斗争,更不会对现行制度进行批评。(三)全面控制的传播形成单向度的人1.全面管理的语言限制越轨的批判性观念在传统传播时代,统治者控制着传播资源,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3利用“我传-你受”的单向传播方式,控制着传媒内容。受众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有限范围内进行内容选择。马尔库塞认为,单向度传播的全面管理的语言所产生的“公共力量塑造着传播领域,使得单向度的行为在其中表现出来。它的语言有助于同一和统一,有助于系统地彰扬肯定性思维和行为,有助于一致攻击越轨的批判性观念2”。在

5、发达的工业社会,大众传媒不断傍依科技发展,凭借现实制度日益巩固了其无上的传播权力。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大众传媒有选择地传播受众意见中那些与其观点和立场一致的、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的信息,提供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框架,对个人和社会有着很强的影响、组织和操纵的支配性力量,限制着受众的越轨的批判性观念3。2.媒介掌控的意识形态清除社会文化的否定性马尔库塞认为,媒介即意识形态的控制。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的基础;通过传播上的操纵和欺骗,大众媒介不仅极为有效地清除了社会文化的否定性,甚至系统地清除了孕育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最终造就单向度的人和社会4。

6、因此, “实用的大众传播只是单向度的外层,它训练人们忘记否定的东西,或把否定的东西变成肯定的东西,这样人们就能继续发挥自己的功能,虽被贬低,却心安理得”2。马尔库塞曾驳斥“信息和娱乐媒介”论:“人们真地能将作为信息和娱乐工具的大众媒介同作为操纵和灌输力量的大众媒介区别开来吗”?必须记住,大众媒介乍4看是一种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工具,但实质上不发挥思想引导、政治控制等功能的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是不存在的。大众媒介是国家的“话筒”,是权力的工具,它的运作过程是受国家控制与操纵的。3.媒介真实使人们失去批判精神和超越维度随着技术革命带来的大众传播的全面繁荣,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介来了解外界,媒介营造的

7、“仿真环境”成为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新的异化力量, “媒介真实”代替了“社会真实”,生存在“媒介环境”中的当代人,变得远离“真实”生活,失去批判精神与超越维度。在媒介建构的虚拟环境中,人们沉醉于表层的欢娱,而不再关心社会现实问题,也更无法激起对现实不满的革命性情绪,失去了批判与挑战的革命勇气和斗争精神。三、网络传播挑战全面控制的传播随着传统传播时代向新媒体时代的跨越,网络传播对传统的全面控制的传播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一)网络传播是双向互动的传播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介的许多新的特点,如信息量丰富、传递速度快、链接性、检索性等,但其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它打破了以往人

8、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局限,既继承了以往大众传媒点对面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又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既担任着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舆论的功能,又充当着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人际传播的工具。它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互动的传播方式。5网络传播的这种交互性的特征,一方面,它打破了过去“舆论一律”的格局,使受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不仅为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参与社会管理开辟了通道,而且也为网络媒体搜集反馈、体察民意、了解舆情提供了窗口。由于网络传播充分发挥了传播的互动性,网络传播的各种表现形式如网络论坛、参与式新闻网站、博客、播客、维客等消解了传播

9、者与接受者间的界限,彻底改变了单向度传播模式,进入了双向传播时代。(二)网络传播是开放民主的传播网络是一个平民化,低门槛、高开放的传播平台,公民通过网络,享有充分的媒介接近权和使用权。网络传播不但为专业媒体提高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为其它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了传播渠道。网络传播不但使组织和个人的传播能力大大增强,而且也使传播活动的源头、终点、传播程序、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有了无限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载有“克林顿绯闻案”的德拉吉的个人网页能够压倒所有主流媒体的风头,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引领了美国的“舆论导向”;这也是为什么本应属于“绝对隐私”的木子美的遗情书能够在网上广为传播,成为具有轰动性的社会事件的重

10、要原因5。 (三)网络传播是虚拟隐蔽的传播在网络传播所建构的“虚拟世界”里,似乎“没有国度、没有警察、没有军队”,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去体验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的体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也没有现实生活中种族、身份、地位、性别的差异。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传播主体相互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地位相对平等,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事务而不受观点孤立的担忧,从而更加大胆更加自觉地充分利用自己的传播权表达观点。6(四)网络传播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网络传播实现了“以传者为中心”走向“以受众为中心”,在网络全新的传播模式的冲击下,受众的心理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受众开始拥有了对信息的选择权甚至发布权,不再满足与传统媒体所

11、提供的信息。即使主流媒体不予报道的事件他们也能从网上获得详尽的信息,读者不在处于信息受控状态。 “多种媒介,一个声音”变为“一个媒介,多种声音”,读者应该知道什么,应该什么时候知道不再完全由媒体控制6。四、网络传播消解“单向度的人”(一)网络传播形成了“意见的自由市场”,培养了公民的质疑与批判精神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意见同伴,更加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意见的自由市场”。在这个“自由市场”里,不同观点、信息交汇,议题很难以某个团体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民主观念与参与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深人人心。网络媒体成为公众最容易拿起的武器,表达政治见解,参与社

12、会生活,这是人类在网络社会中呼唤民主意识的一种新形式,张扬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平等,提升民主意识,就是新兴媒体给社会带来的开放和自由特征。近几年来,国内外每逢发生一些焦点事件,如近年发生的“洛阳性奴案”、 “我爸是李刚”事件、 “虐猫事件”, “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网络传播主体都会在网络空间中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些言论随即引起激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形成一个意见的自由市场。这些言论往往影响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7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二)网络传播建构了公共话语空间,培养了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网络传播通过官方与民间两条生成路线构成公共话语空间。一方面是民间自发的通

13、过论坛、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对共同关心的政治热点问题进行关注与讨论。这是目前我国网络民意形成的主要方式, 如“最牛钉子户”、 “华南虎事件” 、 “ 黑砖窑事件” 、 “南京彭宇案”等由民间自发的网络公众议题7。另外一个网络发展的路径,是自上而下由官方推动而形成的网络民主环境,如每年“”期间,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主流网站的“专题”频道及其设立的诸多论坛类栏目,借助图片、音视、视频等多种影像手段辅助互动,吸引受众参与,形成了强势传播效应。无论是民间自发的还是官方主导的网络论坛,网民在论坛中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自由平等地探讨国计民生,建构了良性的公共话语空间8。可喜的是,近年来,

14、网民的公告话题已经开始从“娱乐圈”、 “社会圈”进一步提升到“国家”、 “民族”和“政治”的高度,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三)网络传播消解了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掌控传统传播时代,主流意识按照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模式”进行宣传,保障了意识形态一元化至高无上的地位。受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统一9。随着互联网、手机短信、个人博客、网络视频、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公民享有充分的媒介接近权和使用权,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议程设置”的8垄断地位发生了动摇,控制和管理舆论的难度在增大。如,在孙志刚案中,由于网民的起而声讨和强烈质疑,导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被撤销;在刘涌案中,网络舆论

15、的压力导致最高法院对此案的再审;在“宝马撞人案”中,网络舆论再显威力,促使黑龙江省政法委组织专案小组重新调查,维持原判,并上报中纪委10。在网上,网民接受信息的自主性和发布信息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消解了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掌控。(四)网络传播大大提升了社会受众的主体地位网络传播培育、锻炼了受众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的独立评判意识、主观选择意识、不满足感和参与感都日渐增强。受众在接受信息阅读新闻时,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知道新闻事件本身,还有着对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探究。如在“洛阳性奴”案中,网民不仅要知道事件的状况如何,而且还要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事件的发生

16、,谁应该承担责任。正是在这样的受众主体性意识下,网络舆论迫使洛阳市公安局由半遮半掩到不得不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承认自身治安管理工作上的薄弱和民警责任心上的缺失,相关责任人被停职。当今社会受众的主体地位的发展促使人们逐渐拾起了自己曾经失去的另一向度,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既存的社会秩序,而是愿意去否定和批判事情,社会也因此而走进了“网络式民主的社会”11。(五)网络传播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知识和思想、道德和精神、性格和心理等各种素质的发展,是认知和思考、操作和社交、决策和创造等各种能力的发展。9网络传播满足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需要,包括信息和知识的需要,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参与和创造的需要。网络传播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人的各种权利,如知晓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传媒利用权,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网络传播为人们本真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彰显个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人们摆脱了现实社会中分工、地域和民族的狭隘性,形成了各方面、领域和层次的虚拟关系,使人的社会关系变得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