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央视《新闻1+1》选题分析

l****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KB
约4页
文档ID:39026230
央视《新闻1+1》选题分析_第1页
1/4

1央视《新闻 1+1》选题分析央视于 2008 年 3 月 24 日推出的惟一的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新闻 1+1》,开播三年来赢得观众普遍好评,影响力、收视率不断上升,除了受益于其形式、内容、主持人等因素,节目选题也值得关注选题,对于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 2010 年全年《新闻 1+1》节目样本的分析,探究其选题的主要内容,总结其特点及成因一、 《新闻 1+1》选题特点《新闻 1+1》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第一时间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作跟进评论,向受众传递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容一)节目选题类型特点1.立足社会民生,以国内新闻为主我们按节目内容将其选题类型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法制、文教、国际等通过统计,可以发现,社会类选题明显占较大比重,文教、国际类选题则占较少比重见表 1)表 1 显示,接近一半的选题是关于社会方面的,凸显了节目的人文关怀如节目中多次报道食品卫生安全以及事故灾难这种社会民生问题,仅 3 月份就出现 5次例如,2010 年 3 月 24 日播出的《地沟油:依然在“地下”?》,讲述了很多黑心厂2生产地沟油,然后以比平常价便宜的价格卖到餐馆里,这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制止,反而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市场秩序,而且危害社会,呼吁职能部门加大查处力度。

再如 3 月 26 日播出的《我的餐盒谁“做主”》,揭露一次性餐盒不合格的黑幕节目法制类选题占到五分之一以上,政治类、经济类选题也达到百分之十之多,国际性选题只占了 2.43%2010 年一共播出 227 期节目,国际性选题的节目只出现 5 次,分别是 4 月 22 日的《一个人和一个国家》、 5 月 25 日的《中美:是对话,不是谈判!》、6 月 11 日的《有的人过年,有的人过日子》、8 月18 日的《超级病菌的警告》和 8 月 24 日的《同胞 喋血马尼拉!》,即使这几档节目也多与中国有关由此可见, 《新闻 1+1》的选题主要偏向国内,国际新闻少之又少2.解读突发事件,评析社会热点《新闻 1+1》评析社会热点,解读突发事件的选题占得比重最多,为 60.68% (见表 2)社会热点是指与人民利益和现实生活相贴近的问题,突发事件则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等节目中出现较为频繁的热点问题有房价、食品、拆迁、教育、安全等2010 年,几乎月月都要提到跟房子有关的事情如:一月份的《房市:“火”从何来?》,提到房地产市场的红火态势,房子多了,可是房价没有降下来二月份的《海南:不是国际房地产岛》,指出有很多本地和外地人到海南购房,使得海南的房子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

三月份《房地产:有法办?没法办?》,五月份的《房价:限购令, “降压灵”》,说的是,由于房价的上涨,很多老百姓买不起房这种情况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出台限购令等法规七月份的《房租,又一个“绿豆”?》,讲述买房贵,租房也贵,涨幅由 10%、20%,到 50%,百分数越来越大,房租越3涨越高,许多在外打工的毕业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几乎都花在房租上,不堪重负再如有关食品的话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中毒的豇豆》、 《地沟油:依然在“地下”》等内容,以及涉及拆迁的《“拆迁条例”被拆除!》、 《说了“拆错了”,就对了吗?》、 《被强拆的“千年粮仓”!》等等,一系列节目都充分说明,社会热点是《新闻1+1》十分关注的重要选题再有,对突发事件的解读也是其选题的重要内容如玉树地震发生后, 《新闻1+1》在一周之内连续推出了四期《玉树地震大救援》及《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共五档节目,对地震发生以后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救援措施进行了全面解读,对受众了解灾区情况起到了较好作用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 《新闻 1+1》连续多日推出了《支援舟曲,支援舟曲》的系列报道,对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和救援工作作了比较权威的解读。

(二)节目选题来源特点《新闻 1+1》的选题来源有以下几种:1.源于生活事件如 1 月 13 日的《自行车:如何自行?》,广州市市长收到市民送来的自行车,以委婉的方式向市长反应自行车停车的不便节目围绕这一事件展开评论,分析造成自行车停车难的原因2.来自政府文件如 10 月 1 4 日的《“新政”下的“限购令”》,指出由于房价不断攀升,政府采取“限购令”,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期评论的内容就是“限购令”的颁布3.源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 5 月 12 日的《找回逝去的爱!》,正值汶川地震 2周年,节目播放了灾后重建的百姓生活,介绍了很多在地震中失去子女的家庭重4新组合后又诞生了新的生命,找回了失去的爱4.来自网络媒体网络与《新闻 1+1》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管是《新闻 1+1》的选题来源,还是在节目中出现的各种资料,都离不开网络如,2010 年 11 月 25日的《整容行业须“整容”!》,超女王贝整形出现意外不幸身亡,这则消息在微博上一经传播就引发社会大讨论 《新闻 1+1》就这一事件进行了解读节目中播放当地公安部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关于王贝死因的言论3 月 15 日的《日记内外》,题材也出自网络。

网上“日记门”,披露了日记主人某局长收受贿赂、贪污腐败的丑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电视媒体的内容,成为其选题的重要来源三)节目选题标准特点1.与群众的利益相贴近,关注民生《新闻 1+1》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解读社会热点,分析产生原因,探求相关对策,把关心群众疾苦和需求贯穿于整个选题过程中 如节目中多次出现的“民生价格”、 “食品和生命安全问题”、 “医疗”、 “腐败”等词汇,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2.追求时效的同时,注重深度思考《新闻 1+1》的选题时效性很强,大部分选题涉及到的事件都是近几天发生的,甚至是当天发生的节目在追求时效的同时,注重深度思考,解读事件不忘提出自己的观点节目在反映问题时,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一一解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如 2010 年 11 月 25 日的《整容行业须“整容”!》,除5了探讨王贝的死因,还对王贝之死折射出的整个整容行业的现状加以分析,指出其监督体系存在的漏洞时隔两天,节目又继续跟进,播出了《王贝之死:私了,公难了!》,进一步分析王贝事件的处理结果二、 《新闻 1+1》选题不足与建议1.增加科教文类选题的比重目前, 《新闻 1+1》科教文类特别是国际类选题占得比重太少,分别只有 5.34﹪和2.43﹪。

因此, 《新闻 1+1》在做好其他类型选题的同时,应该多做一些关于科教文和国际类的选题,使节目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引导的面更加宽广2.充分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新闻 1+1》在涉及一些案件报道时,评论的焦点大多放在其产生的原因、监督体制的缺失上,少有进一步的溯根求源,进行问责适当的问责,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如 2010 年 8 月 3 日播出的《农村扫黑:斩草,除根!》,报道了两个村委会主任因涉黑而被拘捕节目围绕这一事件展开,对两人为什么能当上村委会主任、村民为什么不敢说出来等问题,没有提出进一步的责任追问其实,节目完全可以对这类案件做一些深层原因剖析,以深化报道3.增强深度评论提升影响力深度评析是评论节目的精髓,但深度评论需要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也是评论节目制作中的难点 《新闻 1+1》的有些报道,感觉选题不错但评论不疼不痒;当然,直播也加大了评论的难度因此,要想使节目选题长期保持独到的思想性、观点性6和深刻性,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另外,能否长期保持第一手信源的获得、选题的深入挖掘,也是《新闻 1+1》节目面临的考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