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5230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关于奶粉“三聚氰胺”的记忆尚未散去,近段时间“瘦肉精”、 “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又出现在公众视野,而媒体对此类问题的报道也再次成为各方讨论的热点。随着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以及大众传媒在当前人们获取信息中作用的日益重要,探讨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就具有了更现实的意义。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尴尬地位食品安全成为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各类媒体的报道往往不吝版面、时段。总结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报道,大都遵循以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发现问题媒体曝光相关部门介入查处、检验、定性相关责任人受处罚。如今年的“瘦肉精”事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 月 15 日播出“

2、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市等地养猪场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而这些猪却顺利通过了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管,进入市场,甚至进入著名的双汇公司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公司。继央视曝光之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农业、卫生等有关部门查办“瘦肉精”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以及违法者予以处罚。这样的信息传播模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一方面,媒体往往先于相关政府部门对事件进行曝光,在获取信息方面没有政府部门这个权威信源,并非专家的媒体在把握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权威性上就大打折扣。这样,事件所带来的公众恐慌、行业损失等,往往又归咎于媒体的报道,有人甚至用“炒作”、 “失实新闻”来定性一些媒体的报道;另一方面,个

3、别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为追求政绩,对诸如食品安全等负面问题的报道往往慎之又慎,甚或欺上瞒下,再加上地方媒体2本就隶属于地方管理,因此在报道此类新闻时会有诸多顾虑。如此次“瘦肉精”事件涉及到河南双汇公司,河南某报对“瘦肉精”事件的报道就显得理性而谨慎。笔者选取 3 月 15 日5 月 30 日该报对此事件的报道分析发现,在刊登的 20 多篇报道中,只有几篇是对“瘦肉精”事件进展的报道,如我省严查瘦肉精济源双汇公司库存产品被封存、 165 批次样品未检出瘦肉精、 瘦肉精检出率逐年降低、 瘦肉精源头查明:湖北襄阳目前已有 95 名涉案人员被警方控制。除此之外,4 月 1 日以后报道的重点就已转向,如暴

4、风骤雨过后,市场逐渐回暖、 双汇万人宣誓 筑牢安全屏障等,并以“双汇新发力”为版面名称,做了两个专版刊登双汇在“瘦肉精”事件后的整改、恢复和发展信心。自始至终,未见对相关职能部门失职的追问。与此同时, 中国青年报也于 3 月 15 日5 月 30 日重点报道了“瘦肉精”事件,其关注重点为:连续追问“瘦肉精”屡禁不止的原因何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的缺失,如运动式监管难保食品安全、 整治“齐抓不管”:谁收费谁负责、315 后应有监管部门的道歉、 完美的分段管理为何总是效果平平、 瘦肉精:何以十年难禁。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角色定位媒体在一个比较健全的食品安全体系网络中究竟应该并且可以扮演什么

5、角色,发达国家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监管体系之一, “形成了从联邦到地方分工明确、全方位的信息披露主体,以及遍布全国的信息采集、风险分析以及综合的信息反馈等基础设施。 ”在这个强大的3信息网络中, “由于有独立评估机构的存在,媒体不会取代专家的位置对自己不够了解的事进行报道,公众也不会在事件水落石出之前不明就里地恐慌,媒体、公众、政府、企业都做好各自的分内事,耐心等待评估结果,在这个信息传播模式中,媒体就是一个最佳的信息传播载体,而不是信息爆料者,也不被公众寄予能力范围之外的期望。 ”而在我国,由于目前还缺乏有力的食品监管体系,没有一个完善、公开透明

6、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致使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领域中摆脱不了自己的尴尬地位,并不得不超越自己而扮演一个全能角色。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其实,如果有完善的社会相关监管系统,媒体只需真实、理性、建设性地报道真相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舆论保护公众合法权益即可,不必因为外在原因而去承担难担之责,并成为一切后果的“众矢之的”。健全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综上所述,健全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消除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各个环节的不规范甚至不作为,是媒体完善食品安全报道的重要前提。1.政府层面首先,作为媒体权威信源、重要信源以及社会管理者,政府应规范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媒体等的权利义务,对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方

7、追究严格的法律责任,严惩不贷。其次,规范食品安全质量评估检测,可以学习西方(如美国)建立第三方(区别4于政府部门和企业)独立评估机构,为媒体获取权威信源提供保障。再次,完善食品安全领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政府及相关方主动通过发言人或交由媒体发布,以保证公众知情。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公权部门行动落后于新闻媒体报道的问题,有了权威信源和信息发布机关,媒体只需做一个最佳的信息传播载体,而不会出现诸如“炒作”、 “失实报道”、疏漏报道等令媒体尴尬的问题了。 2.媒体层面首先,提升新闻专业主义理念。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存在多方利益制衡,从而制约着媒体的食品安全报道。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

8、在于媒体记者提升自身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时,遵从客观性、真实性、独立性和自由性原则。对媒体食品安全报道而言,以这四大原则为主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媒体记者排除一切利益制衡,牢记自己服务社会、影响社会的使命,客观、真实、平衡、建设性地报道,实事求是地满足公众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其次,加强媒体行业自律。用法律来约束媒体记者行为是强制性的,最终还需要记者养成内在习惯,这要通过媒体行业自律来完成。我国已有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各级各类媒体也有自己的媒介行为规范文件,但面对当前食品安全报道问题多发的情况,很有必要在该领域设立专门的行业自律守则,

9、如一旦发现某记者或媒体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恶意炒作之实,就从行业规范出发,对该记者5除名,或要求该媒体机构停业整顿。行业自律必须严格,这样才能有一定的规范效力,从而逐渐杜绝新闻炒作、失实信息乃至虚假信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再度出现。其三,加强记者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为提高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性、准确性,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有些国家明确规定:从事工业报道的记者,必须具有工程师资格证书;从事农业报道的记者,必须具有园艺师资格证书;体育记者必须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卫生记者要具备医师资格证书。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食品安全报道的专业性较强,要求从事报道的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最起

10、码在采写相关报道之前必须做足准备“功课”。具体而言,包括食品安全领域的一般知识、该领域的权威人士尤其是专家学者等重要采访对象的资料及联系方式等。3.公众层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媒介素养近日,第一调查网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对食品添加剂,17.7%的网友表示“非常了解”,26.92%的网友“比较了解”,38.46%的网友仅“了解一点”,16.83%的网友表示“都不了解”;此外,47.80%的网友认为“食品添加剂很不安全”。由以上数据可知,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只要媒体或相关方面提到某种食品中有“食品添加剂”,似乎这种食品就不安全,就有害人身健康。其实并非如此

11、,只要食品添加剂用量在安全使用范围之内,就对健康无害。实际上,不使用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因为变质的食物更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由此可见,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如果公众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就不会因为传媒的一时报道或所谓“炒作”而心理恐慌或拒买、拒食某类食品。6普及公众食品安全知识,媒体可大有作为。可通过采访相关专家、权威人士,加大这方面的报道力度,从正面培养民众关于食品健康的科学素养,增强其理性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提高公众的媒介使用能力,即“人们面对媒体各种新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 ”具体到食品安全报道,通过开展以如何正确认知媒介功能为主要内容的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再加上政府和媒体所作的积极尝试,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