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应该重视社会责任——从“非典”到“3•14事件”中看媒介职能的转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4529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应该重视社会责任——从“非典”到“3•14事件”中看媒介职能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媒介应该重视社会责任——从“非典”到“3•14事件”中看媒介职能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媒介应该重视社会责任——从“非典”到“3•14事件”中看媒介职能的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媒介应该重视社会责任——从“非典”到“3•14事件”中看媒介职能的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媒介应该重视社会责任——从“非典”到“3•14事件”中看媒介职能的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媒介应该重视社会责任——从“非典”到“3•14事件”中看媒介职能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应该重视社会责任——从“非典”到“3•14事件”中看媒介职能的转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媒介应该重视社会责任从“非典” 到“314 事件”中看媒介职能的 转变论文关键词:媒介不作为 把关 传播生态链 朦胧效应 关注民生 政治原则论文摘要:媒介必须带上严格的法律标准和道德操守竭尽所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为了这一无比崇高的目标,媒介甚至必须投入更大的力量来反映并关注全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愿望。媒介的这一精神应被无条件地确立为媒介主体的根本宗旨和至高无上的信条。媒介只有对社会实施积极而有效的干预,特别应注重青少年和儿童在现代信息环境及庞大复杂的人文环境中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生存生活环境,培养并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使他们能

2、够担当起引领人类不断前进与繁荣的历史重任。如果媒介不能或不愿履行其固有的传播义务,不去准确、及时、全面、真实地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资源,它就没有任何理由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信赖,媒介本身也就无法长期健康生存下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媒介脱离政治违反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违背基本国情,将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21 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从纽约到巴西利亚,从北京到东京再到新德里,从莫斯科到伦敦再到堪培拉,人们几乎再也找不到一块未被信息“入侵”过的宁静的土地。信息狂潮席卷全球,世界到处都在爆炸,信息技术与手段得到了空前壮阔的繁荣和发展,并继续以更加深刻的意义影响着全人类。媒介则恰恰充当了这一过程的主要执

3、行者和坚实载体。媒介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但有了媒介并不意味着信息就能得到准确、及时、公开和毫无偏颇地传播,2人们也未必能依据媒介传播的信息从而作出有益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正确决策。换而言之,媒介和有用信息不是孪生兄弟。媒介主体拥有决定信息“传与不传”“传多少”以及“以何种方式传”的特权。于是,媒介便拥有了“不作为”的基础和可能性。在进行进一步探讨之前完全有必要就“媒介不作为”下一个尽可能清晰和明确的定义。纵观媒介的传播规律和传播效果,以及媒介在改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类社会形态中的影响,笔者将“媒介不作为”定义为:媒介主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本身负有积极传播的义

4、务,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对某些本应该关注和传播的现象作出了不完整不全面不及时甚至完全不传播的行为。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涵义:第一,媒介必须负有某种特定传播的义务;第二,媒介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第三,媒介存在不作为的情形。 “媒介不作为”与传播学的“把关”理论在操作程序上有相同之处,但两者在行为、目标和现实影响上则恰恰相反。 “媒介不作为”是对一些敏感的信息采取保守的推卸责任的态度,从而达到媒介“消灾避祸”和“皆大欢喜”的目的。而“把关”理论则是对大量的原始信息按照新闻特点和新闻价值进行筛选择优,从而优化新闻本身。两者的最大不同在于两者关注的主要对象的不同。那么,什么是媒介“某些本应关注和传播

5、”的对象呢?决定“本应关注和传播”某一事件的主要衡量标准又是怎样的呢?这一关键性的限定语在媒介主体看来确实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其它西方的传媒大国,也没有哪一部现存的法典或条例明确而具体细致地规定了媒介应该关注和传播的内容,而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典律只规定了媒介禁止关注和传播的内容。并且,以法律手段限制媒介的全部传播行为被证明是徒劳和不可实现的。在道德伦理受到市场环境普遍3冲击和挑战的条件下,道德伦理对媒介的约束也显得更是苍白无力。正是因为传播领域的这一尴尬局面,才导致媒介主体在传播中也相应地出现了尴尬。众所周知,按照加拿大传播学家 H拉斯韦尔的观点,媒介传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环境

6、监视、社会协调以及社会文化传承等功能。媒介是反映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是反映社会生活、人类生存状态以及思维方式的风向标。由于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媒介只有及时了解、反映、传播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持续不断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也同样,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之上的有机统一体,媒介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传播来引导社会各组成部门之间达成协调统一的默契组合,才能更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社会文化传承的作用上,媒介更是责无旁贷。媒介只有对社会实施积极而有效的干预,特别应注重青少年和儿童在现代信息环境及庞大复杂的人文环境中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生存生活环

7、境,培养并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使他们能够担当起引领人类不断前进与繁荣的历史重任,从而使整个社会生活从无秩序的混乱和迷茫中摆脱出来,保证人类创造的精髓代代相传。对于这些功能,媒介具有不可委代的责任。因此,它必须带上严格的法律标准和道德操守竭尽所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为了这一无比崇高的目标,媒介甚至必须投入更大的力量来反映并关注全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愿望(媒介在这方面显然趋向于冷淡和缄默的态度),而不是仅仅反映少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媒介的这一精神应被无条件地确立为媒介主体的根本宗旨和至高无上的信条。这是因为,媒介的不作为相当程度上体现在缺乏对“权益受害者”(大部

8、分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关照,他们是媒介主体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这就是媒介的人文关怀。4同时,媒介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正义感来监督社会、政府机构甚至媒介本身。媒介无与伦比的舆论导向作用是被人们称为“道德医生”和“第二检察官”的主要原因。假如媒介为了纯粹的商业诱惑而放弃人们给予媒介的赖以生存的一贯的信任和荣誉,仅仅局限于满足低俗的感观的刺激的话,那么媒介的监督功能恐怕就彻底丧失了。而事实上,媒介正走上了一条不幸的道路,社会道德的沦丧,信任危机的来临,部分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恐怕媒介在此要作深刻的检讨。 (笔者实在不愿也不能将所有的罪名全部扣在媒介头上,但媒介确实有负众望。 )媒介不作为很显然

9、是对其自身的传播权利的一种主动放弃。如果媒介不能或不愿履行其固有的传播义务,不去准确、及时、全面、真实地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资源,它就没有任何理由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信赖,媒介本身也就无法长期健康生存下去。梅尔文德弗勒认为,媒介传播的互动关系依赖于将各种传播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的传播生态链。这条生态链就是:信息的创造和采集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受众的接受和反馈信息的采集和创造。但是,由于媒介主体的不作为政策,这条理想的原生态链已被破坏,媒介的内部机制因而无法正常有效地运转,媒介也就无法提供受众所迫切需要的信息,也就无力继续承担起引导舆论的任务。诚然,不作为的媒介不仅没有履行其应有的提供信息

10、、引导舆论的义务,而且严重地破坏了媒介的原生态,直接导致整个媒介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危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而使整个社会系统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媒介不作为的实质其实就是对广大受众媒介知情权的无理剥夺。在信息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知情权已经成为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对政府等实施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媒介自身拥有的建立在公共性和公益性基础上的一切特权,都是通过广大受众的权利体现出来的,如果媒介活5动仅仅是出于谋利的考虑,拒绝承认对受众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媒介无异于自杀。“媒介不作为”在其形式上表现为对其传播义务的拒绝履行、不予答复、拖延履行等,而且它还往

11、往与“政府不作为”联系在一起。 “媒介不作为”与“媒介乱作为”(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不作讨论)一样都将对广大受众和社会造成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社会系统的混乱。令国人闻风丧胆的“非典”事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从 2002 年 11 月起, “非典”开始在广州周边城市流行,从发现“非典”病例到疫情迅速扩散,从家家户户闭门“防非”到出现严重的抢购狂潮,主流媒体一直讳莫如深。2003 年 1 月 21 日,在确认“非典”具有超强的传染性和致命性后,有关专家曾建议向社会公布信息,但未被采纳。2 月 10 日之前广州已经谣言四起,但主要媒体依然“集体失语”,甚至当“非典”在北京上海等数个大城市大量蔓

12、延,已经威胁千百万人民生命的时刻,有关媒体依然不讲真话。2 月 10 日, 羊城晚报才发布“非典”新闻,但由于语焉不详,不仅未能消除公众的疑虑反而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广大不明就里的群众以讹传讹,再加上一些不法分子乘机散布谣言,结果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震荡。这就是媒介的“朦胧效应”。直到 2 月 11 日广州市召开“非典”新闻发布会,媒体才结束“特别沉默期”。后来媒体果断地积极作为,事实证明并未发生像大部分媒体事前所担忧的不可控制的混乱。而今年三月的“拉萨事件”刚刚结束,十几家中外媒体就奔赴拉萨实地调查采访,由于媒介的积极作为,国内人民群众对事件有了较深刻的、真实的、全面的了解,

13、使人民群众及时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的路线,国外对中国政府“血腥镇压”的谣言不攻自破,从而出乎意料地平息了骚乱,避免了更大的误解和冲突。由此可见,媒介不作为在国家政治、经济中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6对于定义中的“某些因素”,笔者亦作了归纳总结如下:一:政治民主的可信度。民主政治是媒介充分发挥其功能的根本基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主意识越是发达,那么它的媒介越是有胆量和勇气积极作为,相反,在一个封闭的、集权的、民主观念欠发达的国家,那么它的媒介就多半倾向于“不作为”。这是因为在民主丧失的地方,谎言就成为统治者惯用的伎俩,这些国家的政府就会通过命令、威胁、禁令和逮捕等各种方式威胁媒介,让它们屈服

14、于政府的愿望,否则政治权威就否认媒介存在的合法性。中国绝大部分媒介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公有性质,因而它们的行为时时刻刻都要受到党和政府的强力控制,才能确保在意识形态上的独立性。随着中国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将会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这将在考验媒介的同时也为媒介承担更大的责任提供了可能。二:法治及法治的执行力。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基本标志之一的法治是媒介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保障。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是其保障的两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法制环境不仅有利于避免媒介不作为,而且有利于限制媒介乱作为,从而使媒介始终维持生态平衡。尽管中国在新闻法规的立法建设方面初具规模,但仍然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步

15、伐。中国相关的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机制,规范媒介生态环境。三:部分既得利益者出于维护利益的目的,阻挠媒介功能的充分运行。四:媒介工作者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直接导致了媒介的不作为后果。不管媒介作为还是不作为,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媒介工作者的立场和素质。7媒介作为大众化的传播工具,应当在不违背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以及道德伦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地向大众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关注民生,大胆作为。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媒介不作为”进行批判,并不是要求所有媒介抛弃原则进行随心所欲地报道和传播,无原则地传播行为被证明是相当危险的。这一原则的核心部分就是政治原则。媒介

16、是政治的婴儿,它的成长需要政治的保护。至于这个婴儿最终是“叛逆”的还是“温顺”的,那要看它的监护人的想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媒介脱离政治违反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违背基本国情,将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总的来讲,不管媒介是出于自身狭隘的利益还是屈于外部压力而放弃责任,都将会对包括媒介在内的广大目标造成持久而深刻的伤害。媒介的立命之本,在于关注民生,关注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今天,媒介不作为显然与这一宏伟目标背道而驰。因而传媒界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出路,尽管这一出路艰难而凶险。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和国家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种局面将会得到扭转。从“非典事件”到“拉萨事件”,我们已经看到了迈出的一步。参考资料梅尔文德弗勒大众传播理论信息的扩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8张国良传播学原理传播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