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4473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 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关键词: 收视率 历史观照 现实反思 研究报告(接上)(二)应用篇电视台工作中的收视率电视台对收视率数据的应用,经过早期对收视效果的描述阶段,如今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分析阶段迈进,其中节目评估是一大重点。本调查主要从收视率分析的常用指标,在节目制作、编排和停开播时所起的作用,在节目评估中的地位,以及在广告营销中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电视台应用收视率数据的情况进行考察。1、常用分析指标:收视率和占有率收视率分析是各电视台几乎每天、每周、每月的例行工作,常用指标的选择大体反映了各电视台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收视分析的程度和水平。2001 年我们

2、对一些省市电视台相关人员进行的访谈中发现,不少受访者虽然声称自己经常做收视率分析,但是使用的指标比较单一、方式也很初级,绝大多数只是收视率数据本身,对于占有率、到达率的分析都非常少17。七年过去,如今情况又是如何呢?图 8:收视率分析常用指标分布在“做收视分析时,常用的指标是”一题中,我们设计了 11 个收视指标选项,要求受访者最多选择 5 项,并按常用程度依次排序。结果发现,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是2两个指标:一个是收视率或收视千人数,一个是占有率(市场份额),绝对提及率分别为 99.3%和 97.0%,即几乎所有受访者或所属电视台在日常收视分析中都会使用这两个指标。此外,观众忠诚度、到达率或累积

3、观众这两个指标的提及率也分别高达 73.1%和 59.0%,即有将近四分之三和五分之三的受访者声称日常使用这两个指标(详见图 8)。与 2001 年相比,除收视率指标依然位居前列之外,占有率(又叫市场份额)这个竞争性指标的受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升,被电视界普遍应用,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电视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有相当大的关系;而且一些过去较少使用的到达率、观众忠诚度等指标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一些更复杂的分析指标如“收视时长”、 “观众流入流出”、 “时段贡献率”等也有超过 20%以上的绝对提及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电视界日常收视率分析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无论在所用指标的丰富度还是分析的复杂

4、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图 9:各种收视指标常用程度加权排序我们按指标的“常用程度”高低排序,对受访者的选择分别用从 5 到 1 的赋值进行处理(见图 9),结果发现,图 9 的排序与图 8 大体一致,但小部分指标略有出入。排在前面的两个指标仍然是收视率和占有率,但是图 8 中排在第三、第四的指标,在图 9 中前后易位,即到达率的提及率虽不及观众忠诚度,或者说日常应用的广泛性不及后者,但是在常用程度加权排序中却高于后者,或者说应用中的受重视程度要高于后者;同样, “观众流入流出”在提及率排名中领先“时段贡献率”,但是在常用程度加权排序中,却落后于前者。这一方面说明,收视率和占有率这“两率”是收视

5、分析的“看家指标”,无论在应用的广泛性还是在常用程度上都远超过其3他指标;另一方面也表明,有些指标(尤其是相对复杂一点的指标)虽然被比较多的从业者采用,但是在常用程度或受重视程度上,不一定比广泛性上略低于它们的指标更有优势。表 4:受访者所在部门从事收视率分析人员分布频数百分比(%)没有 8 5.51 人 32 22.12-5 人 85 58.66 人及以上 16 11.0不清楚 4 2.84合计145 100我国电视界在日常收视分析方面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项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其专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调查显示,仅有 5.5%的受访者称自己所在电视机构没有专人从事收视分

6、析,除极少数回答“不清楚”的人之外(2.8%),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称自己所在部门设有从 1 人到 6 人不等的专门人员从事收视分析,其中有 25 人的最多(58.6%),其次是有 1 人的(22.1%),见表 4。虽然这些受访者并非一人一台的对应关系,但是从中仍然可以窥见在我国已有相当多的电视台设有专门从事收视率分析的人员,这或许是目前收视分析有了较大进步的一个原因。2、节目综合评估蔚为主流建立节目评估体系是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电视界的一道新景观。中央电视台在 2002 年推出被俗称为“末位淘汰制”的节目综合评估体系以后,引起国内各级电视台纷纷效仿,一时间各种节目评估方式层出不穷,形势蔚为大观。

7、在本次调查中,有将近九成的受访者称所属电视台进行节目评估(86.7%),未进行这项工作的是少数。其中,在来自市级台的受访者中,有 24.5%的人称所在电视台未进行节目评估,将近四分之一,省级台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为 9.1%,不足一成,低于市级台比例(见表 5)。换言之,省级台有评估者比例高于市级台。据悉,一些电视台是间断性进行节目评估,尚未形成制度,或者评估标准或体系尚在建5构中,这一现象省级台和市级台皆有。表 5:受访者关于有无节目评估及指标问题的回答分布对回答“有节目评估”的受访者继续追问“贵台在节目评估时是用单一指标还是综合各种指标”时,有四分之三(75.0%)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电视台采用

8、的是综合指标评估,回答只用收视率单一指标进行评估的受访者有 17.5%,另有 7.5%的人表示“不清楚”。其中省级台受访者回答“综合指标”的人数占省级台受访者总体的76.5%,超过四分之三;市级台为(67.6%),不足七成,市级台回答“单一指标”者所占的比例为 27.0%,超过四分之一,与省级台形成一定差别。虽然受访者与电视台并非严格的一人一台对应关系,但是,结合上述省级台与市级台受访者回答“无节目评估”的比例差,以及回答“综合指标”的比例差来看,应该说,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大致反映了省级台和市级台在综合性、深度应用数据上的落差。3、收视率:综合评估权重之首从受访者的回答来看,综合各种因素

9、的节目评价方式已然成为电视台工作的重心,那么在诸多因素中作何取舍,又是孰轻孰重呢?为此,我们采用五级量表来考察受访者所了解的各因素在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估中的重要程度,对“重要”、 “较重要”、 “一般”、 “不太重要”、 “不重要”分别从 51 计分,并计算各因素的得分均值18。由表 6 可知,在诸因素中,得分最高的是“收视率”(4.54),且标准差最小,显示受访者对其重要性的充分认可,而且意见比较集中,这也是诸因素中惟一有“重要”6偏向的因素;第二名是“广告效益”(4.09),偏向认为“较重要”,但是标准差较大,显示人们对这一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差异稍大;第三是“领导意见”,之后依次是“节目专业水

10、准”、 “观众满意度”、 “观众意见”和“专家意见”等, “节目投资(赞助)方意见”居于末位(见表 6)。表 6:节目评估中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重要性排序 因 素平均值标准差态度偏向1收视率4.54 .646重要较重要2 广告效益 4.09 1.050较重要37领导意见4.03 .938较重要4节目专业水准3.99 .837较重要5观众满意度3.61 1.005较重要一般6观众意见3.57 .964较重要一般7专家意见3.53 .924较重要一般88节目投资(赞助)方意见3.36 1.141一般较重要“收视率”的重要性获得如此之高的一致评价, “广告效益”紧随“收视率”之后,排在重要性第二的位

11、置,甚至超过“领导意见”,由此可以看出, “收视率”在节目评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告效益”也倍受重视。我们知道,收视率不仅反映观众的多寡,它也是广告投放的风向标。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台重视收视率或有单纯把握观众、了解传播效果的目的,但是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出于对广告效益的关注,两者基本上是同一个维度。事实上,目前几乎每一家电视台都是将“收视率”或“广告效益”作为硬指标,以精确量化的形式,分年度、季度或月份下达给各个部门、各个频道、各个栏目,此外鲜有其他量化硬指标。在各电视台,所有与“成绩”或“进步”有关的内容,都离不开“收视率”和“广告效益”这两个衡量标准,甚至主要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相形

12、之下, “领导意见”以略低的得分位居第三,作为电视机构的“当家人”,领导者掌握着各种人财物资源,往往一言九鼎,但在本题项中其重要性排在“收视率”和“广告效益”之后,这多少反映了市场压力在电视台内部管理中的一种强势释放。此外, “节目专业水准”、 “观众意见”、 “专家意见”等因素虽然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电视台作为传播机构,需要为人民提供优质而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兼顾导向性、专业性和收视率,满足人们的收视需求,但是相对来说, “节目专业水准”、“观众意见”和“专家意见”等这些因素量化程度不高,比较弹性,这或许是这些因9素在重要性方面排序略微偏后的一个原因。4、 “实占”与“应占”:从业者无

13、法承受收视率之重? 上述分析清楚地表明,在影响节目评估的诸因素中收视率的重要性最为突出。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各电视台评估工作中收视率所占的实际比重,电视从业者所认为的应该占多大比重,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我们设计了“贵台在对节目进行评估时,收视率在各种指标中占多大比重?”(实然)和“您认为对节目评估时,收视率应占多大比重?”(应然)两个题项,同时也与我们 1999 年调查时用同样两个问题得出的相关结论稍作比较。表 7:收视率指标所占及应占比例 由表 7 可知,受访者中认为本台节目评估时收视率所占比例为“70%左右”的人最多,其次是“80%及以上”,分别占回答总体的 26.5%和 22.5%,两者之

14、和将近总体的一半;之后是“60%左右”(16.7%)。显然,回答收视率所占比例在“50%左右”及以上的受访者,共占总体的八成以上。只有不足 5%的受访者称是在 40%以下,另有 14.7%的受访者对此不甚清楚。应该说,这一结果以清晰量化的方式进一步说明了前述“收视率”在各台节目评估的重要性排序中的突出位置。与此相比,电视从业者个人认为收视率应占 60%左右比例的人数最多,达 34.3%,超过三分之一,即认为收视率所占比例应该比电视台实际情况略低一些;其次是70%左右比例的,占 26.4%,与前述电视台实际比例情况相当;认为应该占 80%以上比例的受访者有 11.4%,比电视台同一比例实际情况的

15、回答人数低 11 个百分点,10后两者之和为 37.8%,大约占总体的三分之一强,低于上述本台实际情况(将近总体一半)。总体上看,认为收视率在 50%左右及以上比例的受访者,达 90%以上。可见,认为收视率“应该”占 70%以上高比例的人数比反映收视率“实际”所占高比例的人数略低,有相当一些受访者认为收视率在节目评估中“应该”占 60%的比例,而不应该更高,但是收视率“应该”占有高于 50%以上的比例,仍然是绝大多数受访者的普遍看法。通过配对样本检验可以发现,在 95%的置信度下,受访者所说收视率“实际”所占比例与他们认为“应该”占有比例,两者之间的均值差,并无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详见表 8。

16、换句话说,受访者个人认为在节目评估中收视率“应该”占据比“实际”情况稍低一些的比例,不过“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别在统计意义上不太显著。表 8:配对样本检验对比 1999 年的调查结果,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当时,受访者个人认为收视率“应该”占有的比例,不是低于、而是高于各电视台工作中收视率“实际”所占的比例, “应然”和“实然”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换言之,1999 年时受访者认为收视率的受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应该更高才对。然而时隔九年,当收视率由最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今天的“横扫千军如卷席”时,电视从业者的认知却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受访者认为收视率“实际”所占比例,已经高于它“应该”占有的比重, “应然”稍低于“实然”,即使这种差异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但是,至少时下已经很少有人认为收视率在实际工作中的受重视程度是低于其“应该”受重视的程度了。这一现11象多少表明,一方面收视率在电视台的际遇已非九年前可以同日而语,不仅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在节目评估中被“委以重任”,另一方面,当收视率被纳入体制,形成一种制度性压力时,电视从业者似乎已经难以承受“收视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