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13722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国情 论文摘要:在本世纪,我国将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养老方模式应该是,从我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出发,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加强家庭的养老功能,积极推动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然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我国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实行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加上我国社会经济的显著进步,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大力改善,各类疾病的发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也均

2、有所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由建国前的 35 岁提高到 70 岁,在本世纪,我国将步人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老龄问题是影响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必然会引起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家庭结构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必须把老龄问题纳人到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在老龄问题中,保障“老有所养”尤为重要。1982 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特别强调要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收人。大会指出:“对于老年人来说,关于老龄问题的任何其它问题都不如保障、维持及保护收人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保障收人意味着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应该

3、确保老年人足够的收人来支付某特定社会最低标准的生活费用。 ”1991 年 9 月联合国第 46 届大会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在第十八条中把保证“老有所养”列于首位。 2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敬老、爱老、养老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大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尊老文化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并逐渐成为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准则,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这种社会风尚无疑对确立我国独特的养老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养老方式不同于发达国家。由于

4、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老年保险制度,老年人在经济上不再需要子女的负担和赡养,因此其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家庭转向社会。而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保险覆盖面较窄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问题,加之老年人的收人总的来说偏低,就整体而言,无论城乡,子女供养父母仍然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 应该说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受儒家文化和传统的居家养老的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仍然把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作为人生的主要价值观念。除了极少数无依无靠的社会孤老外,绝大多数老人都希望在家养老送终。一些老人即使到了设备条件较好的老人福利院,但由于失掉了家庭的亲情而心情郁闷,使身心健康受损。事实上家庭生活的氛围和亲情的维系

5、的确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利,这也是我国老年痴呆症患病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总体上看,我国家庭养老负担还不算非常沉重。据调查,目前我国老年人在经济自立、日常生活自理及精神生活三个方面的独立性是较高的,其中以日常生活自理的程度最高,而精神生活独立性最低。从经济供养情况看,家庭经济养老对于拥有不同人口特征的老年人的家庭来说有显著的不同。对于城市、男性、低龄以及曾经就业的老年人来说,在基本的生活保障方面不存在严重问题。从日常生活照料情况看,老年人自己及其配偶是日常生活照料的主要承担者。从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看,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的满足3状况还不是很差,有“孤独感”的老人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发达地区的同一比率。

6、 但是在拥有高龄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女性老年人的家庭来说,家庭养老的负担还相当大。同时由于年老多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对生活料理的大量需求、精神安慰的极大渴望,是家庭养老的最大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明显地被困扰,并在经济、时间、精力和心理承受力方面付出相当的代价。另一方面,虽然近些年我国兴建了一些老年公寓和托老所,一部分敬老院和福利院也实行代养事业,但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设施养老尚未从为孤老服务走向为社会老人服务。加之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力量薄弱,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国家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来满足设施养老的需求,由社会养老显然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养老模式应该是:从我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出发

7、,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加强家庭的养老功能,积极推动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的大环境 尊敬和照顾老年人是人类社会中少数不变的价值因素之一,它反映了自我表现求存的动力同社会求存的动力之间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和进步。养老是人类发展的共同问题,关心和帮助老年人实际上就是关心和帮助我们自己。各个部门都应该大力开展老龄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养老意识,积极倡导和树立尊老、爱老、养老的社会风尚。 解决老龄问题,既

8、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政府逐步增加投人的同时,应该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参与老龄事业的发展,投资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多渠道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要。 家庭是老年人精神慰籍的主要场所,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生活在家庭中,作为4子女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要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努力创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的温馨、祥和、尊老爱幼的家庭环境,使老年人能幸福愉快的度过晚年。 二、建立完善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1999 年国际老年人年的主题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

9、的社会”。而享有社会保障,是老年人共享权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当前我国的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由于受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有的地方老年人收人降低、生活困难,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有的地方存在着拖欠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到我国老年人的生活。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且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应该基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应该是所有老年人都享有养老保险和卫生医疗保险。老年人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达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水准。 三、建立完善的老人福利法律体系,全面维护老年人的权益 我国现有的老年人口已超过一亿,但至今也没有一部完整的老年人权益保

10、障的法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虽然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尚不很高,但提高速度很快。人口老龄化速度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快的,但仍快于欧美发达地区,与日本接近。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可达到 12.1%左右,2050 年将达到20.4%左右。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老龄化程度相比,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虽然不是世界最高,但也属最高之列。因此,及早制定我国老人福利的法律体系,尽早做好老龄社会到来之前的各项准备,已成为迫切要求。老年人的权益是多方面的,除物质、收人、保健等外,还享有直接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和决策,享有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传统

11、美德相悖的情况,一些人敬老养老观念趋于淡薄,歧视老年人,遗弃老人、虐待老人、5侵犯老人财产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社会问题仅靠道德规范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这就需要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法规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司法机关用强制力来贯彻执行。 四、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老人福利管理机构对老人福利实行专业化管理 我国对老人福利还没有进行统一的社会化管理。现行的管理一般都放在各自的企事业单位,形成了一种块状的封闭性的体制,没有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虽然成立了老龄委员会,但它并不具有权威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管理老人福利的具有权威性的专门行政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建制,将企事业单位自行管理的老人福利

12、转化为社会化的统一管理。此外老人福利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专门人才进行专门管理。这就要求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使之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实现服务队伍的专业化。 五、建立服务功能完备、形式多样、网点分布合理、质量上乘的社区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家庭虽然依旧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生活依托,是老年人获得社会支持、生活照顾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在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方面,家庭所具有的能力受到限制。家庭成员给老人提供的服务技术水平显然比不上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营养专家、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这样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就日益迫切。为此我们要把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纳人社区服务整体,加大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为老服务照料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照料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