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12934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化;人和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论文摘要:体育杜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它们在发展进程中有相互交叉的结合点。体育杜会化的本质是体育促进人(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社会化,同样是对人的培养过程。本文认为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体育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已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以之神奇的魅力深刻影响着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尤其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众多体育运动在全世界的繁荣和发展,让人们

2、清晰地看到体育的作用力早已远远超越其本身内在的范畴,它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功效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2000 年在悉尼举行的第 27 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取得骄人的战绩,共夺得59 枚奖牌(其中金牌 28 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列世界第三。同时,政府非常重视社会体育的发展。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法规,卓有成效地推动了社会体育的发展,使体育逐步走进不同阶层和群体,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 所谓社会化,就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体育社会化

3、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体育社会化能促进人的成长,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具体讲,体育社会化过程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过程,是体育健身、健心、益群功能对人作用的过程,也是2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一、体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精神文明指人们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是属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方面的文明,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进步状态。两者缺一不可。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就有不同性质的精

4、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一切优秀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它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精神文明。“ 体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周恩来总理曾讲:“体育既是一种物质力量,又是一种精神力量。 ”这就精辟地概括了体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发展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既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国力、民气,又能反映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因而体现着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 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一是人民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规摸、广泛程度;二是体育知识的普及程度和运动水平的高低;三是人民体质的强弱;四是体育场地设施、

5、体育院校、体育科学研究、体育宣传出版等方面的发展程度等。显然,这几个方面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是受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制度制约的。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哪里还谈得上什么体育活动?体育事业从何得到发展?如果这个国家的政府只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它又怎么会顾及千百万人民的身心健康呢?所以说,一个国家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如何,就综合性地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同时,也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3二、体育社会化的功能揭示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效能 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他们在发展进程中有相互交叉的结合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6、本质是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邓小平同志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体育社会化的本质是体育促进人(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社会化,同样是对人的培养过程。 1.体育社会化的健身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物质基础,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它是促进人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体育的健身功能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提高人体适应能力;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7、。科学证明,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使青少年生长发育健全体型健美,姿态端正,动作矫健;中年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老年人延缓老化过程,健康长寿。这正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当然,在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方面,体育并不是万能的,还须与其他因素如营养、医药等相互配合,才能培育更加完美、更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人。 2.体育社会化过程中孕育出的体育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 体育不仅作用于生物的人,同时也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人们通过体育实践能感受到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执著顽强的拼搏精神、公平公正的竞争精神、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的精神等体育精神。特别是奥林匹克运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

8、强化体育的精神价值。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它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的拼搏意识和奋斗精神。在这个格言激励下,4优秀的选手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运动会的记录被一次次地刷新。 “在奥林匹克选手后面,有着亿万人民群众,选手们前仆后继、竞争超越、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强烈地感染着世人。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是奥林匹克运动价值体系的精髓。人们从中受到鼓舞、受到教育、受到激励,从而产生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 ” 我国体育健儿通过训练和竞赛孕育出可贵的中华体育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力量,给举国上下带来了

9、极大的鼓舞,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谢琼桓将中华体育精神归纳为六个方面: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江泽民总书记在会见第 27 届奥运中国代表团时,对中华体育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国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同志们都要大力发扬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发扬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创新,力攀高峰,同心同德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3.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 前文讲

10、过,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体育对个体人的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三个方面。这些方面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教导基本生活技能 人具备基本生活技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提、悬垂等。体育活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体育中的运动5动作是在劳动动作、生活动作等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人们从婴幼儿期到老年期都能找到恰当的体育运动方式,是一种便于在任何群体中广泛开展

11、的活动,所以,我们说体育运动是人们获得基本生活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样,人掌握体育运动动作对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直接的帮助。 2)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本身是一个有有章可循、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活动,又是在一定的执法人诸如:教师、教练、裁判等的直接教育和监督下有组织的进行的,这是对培养青少年遵守社会生活准则的一个强化。 “竞技体育比赛场是文明和道德行为规范的试验场。在一场竞赛中,包含着错综复杂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每一个人在运动场上不仅表演了运动技巧,而且同时也表演了他的思想品质和体育道德作风。为了发挥比赛双方的技战术水平,必须处理好队员与同伴、对手、裁判、教练及观众之间的关系。从队

12、员来说,要和同伴配合默契、互助互爱、尊重教练、服从裁判等,对待对手要以友谊为重,不伤害对方;教练员在场上要知人善任、随机应变、指挥得当;裁判员要做到公正无私、当机立断、坚持原则;观众要尊重裁判、爱护队员、积极鼓励双方赛出好成绩。 ”所以这些都是自我教育或接受教育的良好契机,是使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和途径。 社会角色是完成社会活动必要的社会形式和个人的行为方式。体育活动为人们提供了角色体验的机会和场合。在体育竞赛中有许多权利各异的角色, “通过体育角色的体验和学习,学生懂得了社会角色是与人们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

13、对具体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 3)传授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 6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必要在童年时期就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学会有益于健康的本领,并且通过传授这些知识,不断地发展他们的精神需要,学会合理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享受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财富的能力,譬如:我们在带领儿童和青少年实践体育时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中美的欣赏、创造和表现能力。通过体育这一特殊教育过程使他们的形体和动作日趋优美完善,使人体美与心灵美和谐一致,达到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另外,我们看到随着体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体育在社会中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对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的需求越

14、来越多,使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成为人的社会化所需要的知识。 三、加大体育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坚持以邓小平体育思想指导体育社会化 邓小平同志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运动,必须同时具有经济产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两重本质属性。他曾经说过:“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它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要把体育搞起来。 ”这段话简明扼要地表明了小平同志的体育思想,既指出体育运动是国家经济的表现,具有经济属性,又指出体育是国家文明的表现,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属性。因此,促进体育社会化意义重大, “要通过体质、速度、耐力和技巧的锻炼与竞

15、争,磨练人们的意志,表现人们的活力和精神力量,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世界和平。 ” 2.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体育社会化的力度 今天,我们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的竞争。面对现实,要成为有竞争能力的人,不但应该具备坚实的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所以,我们要清7醒地看到加大体育社会化,使自己通过体育途径成长为具备竞争能力的“社会人”的重要性。联合国体育运动国际宪章提出:“每个人都具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需的。通过体育运动发展身体、心智与道德力量的自由,必须从

16、教育体育体制和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加以保证。 ” 3.通过舆论宣传普及杜会体育,扩大体育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将使体育进人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这种体育本原的回归,对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借北京举办2008 年奥运会之大好时机,积极宣传体育,使人民群众对体育有全方位的认识,领悟体育社会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4.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学校体育 精神文明的建设关键在于全面教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启蒙阶段,发展学校体育意义非凡。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体育运动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它可引导广大青少年和成年人甚至中老年人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从事对身心健康有益的高尚而文明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保持健康,而且能促进相互交往和增进友谊,并能培养体育道德和集体荣誉感,而且能避免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就指出:“罪恶是来自不良教育以及不健全的体格。体育锻炼既是预防手段,又是改进手段,所以它也有消除罪恶的作用。 ” 5.重视老年体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