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11535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7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 eviews每月观察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和空心村整治新机制,涌现出“迁村并点”、“旧村改造”、“中心村整合”、“新社区建设”、“生态移民”等一些典型模式。但从各地区农村土地整治的总体进展来看,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时机选择不恰当、规划设计不合理、农民参与度不够高、整理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而着眼于中长期农村发展战略,系统的、整域的村庄整治规划和工程实践还较少见。相比之下,陕西省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是作为一项集新民居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居民饮水、生态林建设、农村历史文化保护、乡村产业培育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来持续推进的。在长期的整治实践中,陕西省基本做到了

2、“农民高兴、政府满意、企业盈利”,并在农村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集成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深入剖析陕西省村庄整治典型模式的内涵,提炼废弃宅基地整治的科学理念、战略思维和技术集成路径,对于推进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农村废弃宅基地整治与复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陕西宅基地整治模式及价值陕西省以“保发展、调结构、惠民生、保红线”为工作重点,以“促进农村持久发展,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为出发点,以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积极推动农村宅基地整治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渭北旱塬区为核心的农村废弃宅基地整治成套技术与工程技术规范,建立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整治技术与决策平台,提出

3、了农村宅基地整理后的分层次分功能综合利用模式。此模式可称之为“陕西模式”,并已成功累计整理宅基地22万亩,净增耕地19万亩,实现粮食年产值2.4亿元。理论上,可将“陕西模式”的科学内涵概括为“5432”体系,即五项目标、四个坚持、三大创新、两大平台。 五项目标。一是以提升农村土地价值为目标,整治农村闲置、废弃和低效利用土地,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二是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升新增耕地质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三是以补充耕地和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储备库为目标,破解建设用地难题,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的用地需求;四是以整合农村生产、生活

4、、生态空间为目标,为各级政府集约高效配置农村公共资源创造条件;五是以优化城乡空间等级体系为目标,搭建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平台。四个坚持。其一,坚持调整优化农村用地结构和保障民生权益的正确导向,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配套设施,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布局,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和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严格执行“指标调剂、收益返还”,明晰土地收益分配关系,保障民生权益;其二,坚持从陕西省农村发展实际、村庄废弃用地现状、农村土地整治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实地勘察、潜力测算和农户意愿调查,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整治模式与规划方案,分区、分类、分步推

5、进;其三,坚持理论指导,遵循城乡转型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发展的空间差异性,通过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合作,将农村发展节律性、空心化演进“生命周期”、空心村整治“三整合”等理论成果应用实践,踩准节拍适时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其四,坚持科研院所、各级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方向,凸显农村宅基地整治的多元主体性、全局性和系统性。三大创新。第一,技术创新。在长期的宅基地整治实践中,能够立足于整治区的农村现状,瞄准现实问题推进创新,形成了集宅基地整治规划、潜力评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刘彦随20 中国土地2011年第7期R eviews每月观察价

6、、工程技术、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第二,机制创新。采用“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科技支撑、企业投资、农户参与”的运作机制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协调联动机制,按照“规划统筹、计划管控、示范引路、重点突出、逐步推进”的原则,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整合资金,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政策创新。积极探索适应现阶段城乡发展的农村土地整治政策和整治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多项规划和多元整治投资,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农村支农资金政策和农用地流转政策的有效捆绑与创新。两大平台。工程技术平台。以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富平实验基地等为依托单位,搭建了农村宅基地综

7、合整治集成技术研发平台,立足于农村土地整治的现实问题,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研究,推进宅基地整治关键技术的研发、综合技术集成及技术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科学决策平台。以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的资深专家为主体组建专家顾问团队,为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献计献策,成功地将工程技术、科学理论、创新机制融入到农村改革发展的宏观决策之中,实现了农村土地整治实践与国家土地开发利用大战略的有效结合。陕西模式在全省农村土地整治中 的应用关中地区。近几年,关中地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较快,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剧,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的能力和意愿均比较强烈。该区域

8、特别是城市所辖郊区及近郊区县域,应加快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发展规划为基础,强化中心村和中心社区建设,推行城镇化引领型的空心村整治模式。积极开展城中村、城郊村和偏远旧村的更新改造,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废弃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重新规划和整理荒废的工矿、乡镇企业及违规、重置宅基地所占用的土地,并加大对废弃砖瓦窑、沙坑、土壕的复垦力度;尝试性开展组织整合,形成新型的社区化管理模式和行业协会组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用地结构优化;积极推广并实施“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技术和措施,重塑农民生产、生活新观念,发展低碳乡村。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因此,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土地要尽

9、可能转化为耕地,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将集中连片、产能高的耕地优先建设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建设大型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发展高效、优质、特色生态农业,逐步形成“大城镇、大农区”的城乡空间新格局。陕北地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高坡陡,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农村宅基地整治增地应以还草还林为主,大力发展低碳乡村和生态经济,把加强特色现代林牧业发展作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加快中心城镇与新农村建设,通过推行“中心村提升、大村扩容、小村归并、散户搬迁”的整合模式,推进农村旧宅基地、老院落、废弃窑洞区的整理复垦;以退耕还草还林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土地开发整

10、理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加快退化土地及中低产田改造、人工草场建设、水土保持林营造、特色生态产业培育,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农民持续增收;在陕北土地沙漠化地区,要综合运用现代土地工程、水利工程、生态工程、机械工程技术,整域规划、成片推进土地整治和退化土地再造,建设大规模、标准化农田。陕南地区。陕南秦巴山地区是由秦岭山地、汉江盆地和大巴山地构成的“两山夹一川”地貌,沟壑纵横,地灾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整体上,陕南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自然村庄散乱。因此,农村土地整治应实施以沟域为载体的整治模式,通过生态移民小城镇、中心村建设与生态防护林建设

11、的有效结合,实现中心村镇集聚化、农村经济规模化和沟域生态环境的全面优化。农村居民点整理宜采取“散村归并、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不同模式;整理的土地应以退宅还林还牧为主,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植树种草,盘活土地资源,重点发展特色生态旅游、林业经济和精品畜牧业,凸显生态保育功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地质量,增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根据微观层面不同农村居民点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化的功能CHINA LAND /2011 No7 21R eviews每月观察定位,在农村土地整理中侧重于农村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陕西模式对全国土地整治的启示全面构建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

12、治战略体系。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关键时期,以及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农村空心化加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构建融合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战略性为一体的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战略体系,并将其上升为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其核心内容包括:科学揭示农村土地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经济发展态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出发,明确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战略重点和功能定位;综合考虑生态保育、景观保护、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功能,明确农村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各区域之间合理配置的战略导向、时空格局与阶段目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和村镇等级体系,提升

13、农村土地价值与集约化水平;探讨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的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政绩考核等创新机制和政策,构建保障农村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的长效机制。研制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长期规划。农村土地整治中长期规划是国家引导土地整治方向、科学推进土地整治、有效提升土地整治效益的重要保障,是指导全国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建议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基础上,系统研制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中长期规划,国家编制纲要、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指导性意见、市县制定细则,并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一组织部署,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在农村土地整治中长期规划编制过程

14、中,要注意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要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依据,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制定农村土地整治近远期目标、重点任务和努力方向。建立不同类型区农村土地整治典型样板。我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禀赋、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农村空心化程度的差异很大,客观上形成了差别化的农村土地整治类型区。因此,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坚持试点引路、切合实践、稳步推进。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潜力、整理能力和整理迫切度,划分农村土地整理适宜类型区;在不同区域分别设置若干典型示范区,总结经验、完善理

15、论,探寻符合区域实际的土地整治典型化模式,建立不同类型区土地整治典型样板,然后,以点带面、不断探索、逐步推开,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多部门协作、效益明显的农村土地整治新路子。研究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演进规律、动力机制和统筹城乡土地配置模式,揭示农村演化的时空规律和未来情景;系统开展不同类型区域的空心村用地调查、潜力评价和情景模拟研究,分析中国特色乡村地域系统演进的时空特征、区域模式与差异规律,探索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乡村空间重构与城乡协同机制的政策体系及调控途径;以增加耕地和村镇建设用地为目标,研制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还田建设工程技术、废弃地整治快速熟化

16、技术、污染损毁土地再造技术等关键技术。结合不同区域组织开展综合规划与示范工程,创建不同类型区域空心村综合整治规范和标准体系;评估农村空心化及空心村整治前后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农村资源环境效应;探讨农村土地整治与流转中公平合理价格的形成机制,为农村土地整治实践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健全农村土地整治的法律体系及配套措施。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土地整治依法实施。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平台,从典型省市试点试验实践入手,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制定全国农村土地整治实施条例和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适应农村发展特点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办法,使土地整治有法可依,有序推进;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制度,明晰产权;研究探索农民进城落户、空心村整治还田还林还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依法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推进农村土地资本化,增加土地财产性收益。(责任编辑 李孟然)22 中国土地2011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