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选择题(不附答案)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009920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选择题(不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选择题(不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选择题(不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选择题(不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选择题(不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选择题(不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选择题(不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 )。A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 遍规律的学说遍规律的学说2 2、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B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 )。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B、与时俱进、与时俱进C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D、科学性、科学性4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 )。A

3、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 B、辩证思维的方法、辩证思维的方法C C、实用主义的方法、实用主义的方法 D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 ) )。A A、只坚持不发展、只坚持不发展 B B、只发展不坚持、只发展不坚持C C、既坚持又发展、既坚持又发展 D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 )。A A、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B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C、资本

4、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D、阶级斗争、阶级斗争7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 )。 A A、科学性、科学性 B B、革命性、革命性 C C、实践性、实践性 D D、与时俱进、与时俱进8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 )。 A A、吐故纳新、吐故纳新 B B、科学严谨、科学严谨 C C、博大精深、博大精深 D D、与时俱进、与时俱进9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 )。 A A、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

5、主义 B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D、实现人权、实现人权10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11、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唯一特性”是它的是它的( ( ) )。 A A、运动的绝对性、运动的绝对性 B B、本质的可知性、本质的可

6、知性C C、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的规律性 D D、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12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 )。 A A、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B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 C、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D D、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31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两种。两种 说法:说法:( ( ) )。A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 辩论观

7、点辩论观点C C、都是诡辩论观点、都是诡辩论观点 D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 证法观点证法观点1414、古诗、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化,这是用神化 形式说明时间具有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 ) )。A A、客观性、客观性 B B、有限性、有限性 C C、可知性、可知性 D D、相对性、相对性15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 ) )。 A A、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 B、二元论、二元论 C C、客观唯心主

8、义、客观唯心主义 D D、相对主义、相对主义16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 ) )。 A A、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B B、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C C、否定之否定规、否定之否定规 D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事物的变化

9、是否显著18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 )。 A A、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 B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9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020、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从物到

10、感觉和思想”与从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思想和感觉到物”是是( ( ) )。A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1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 )。 A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 认识都是真理认识都是真理C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真理有

11、待扩展和深化2222、列宁说,、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应理解为,这句话应理解为( ( ) )。A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 重要指导作用重要指导作用23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 ) )。A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24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 )。A A、对立统一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