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00778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186 大小:8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新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学(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电视新闻概述 第一节 电视新闻界说 一, 电视新闻定义 1990 年 7 月,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研究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牵头,组织电视新闻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工作者,根据电视新闻的实践发展,对电视新闻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与界定: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第 3 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上述定义的确立,是立足于概括其共性与个性。列宁说: “所有的定义都只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的各方面的联系(列宁选集第六卷第 808 页,人民出版社)新闻事业也和其他事业一样正在发展中

2、,但它又总是受到事物目前达到的认识的局限。定义在文字上要求简练、有概括力,不可能在有限文字内做到方方面面的周详考虑。因此,在对它作界定时,有必要对定义的内涵、外延作充分的开拓、说明。定义内涵:“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 ,这是界分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新闻、电影(新闻简报)的不同的个性。前一句,说明电视媒介与广播媒介一样,同属电子媒介,以区分与印刷媒介的报纸不同。后一句是在电子媒介中区别它和广播的不同。广播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 电视则是以声音和画面, 视听双通道传播信息。因这独特的传播符号,才使电视新闻具有个性化的传播特点与优势。 “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3、,是对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共性的界定。新闻的定义是取自于陆定一同志在延安时期对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已成为新闻界约定俗成的规范语言。这一 定义与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所言“新闻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都是强调事实是新闻的本质,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定义也突出了新闻“新”的特点。它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不是“旧闻” ,不是“历史” 。这一界定, 对新闻的本质属性的确立和概括也是简洁、 准确的。电视新闻的涵义, 正是在陆定一同志关于新闻定义的基础上,又根据现代电子技术提供给电视新闻的条件特点,从电视新闻本身的发展、题材的扩大而作了“正在”和“发现

4、”的补充。 “正在”电子摄录系统(ENG)使记者可在新闻事件现场,随着事态发生、发展而做同步的现场报道。卫星传送,即使在远隔大洋的现场报道新闻,也可以做到现场制播,使观众看到的新闻现场与事态本身是同步的。电视新闻实践,特别是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 )的电视新闻同步报道,改变了新闻的时效。电视新闻已使新闻时效由 “TNT(Today News Today)”,变成 “NNN(Now News Now)”,即由“今天的新闻今天报道”变成“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 。因此,我们在电视新闻的定义上要强调“就近或正在”的概念。 举例:ppt 电视新闻直播车照片和现场报道的相关照

5、片 “发现”新闻报道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报道题材面在不断扩大,报道内容也在深化。今天的电视新闻已不仅以形象化优势,以时效之快取胜,同样具有思想深度;更有大量的题材是观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探讨。作为问题、现象本身已不是“刚刚发生”的新鲜事,而报道则是 “新”的,新在“发现” ,尤其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逐步开拓,对事件的深入挖掘和探究,都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去发现新的线索、新的问题。 因此,在给电视新闻下定义时,要强调“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是指 新闻联播 等消息类新闻报道。广义的电视新闻概念, 则是指电视屏幕上所有传递新

6、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在“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的研讨中,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把电视新闻节目分为三类: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评论类新闻节目。各类节目中有多种的节目传播方式与形态。以图为例电视新闻性节目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分类的任务就是要“用比较的方法确定每一种和更高级的每一类群的典型特点,阐明这些或那些类群的共同特征。 ”借用传统的新闻学分类法,报纸、新闻分成消息、通讯、评论三大类。这种分类法可以说是集合事物的典型特点,按照其特征归类的,因此一直被新闻界所认可,并由报纸沿袭到广播。 电视新闻根据电视本身特点,形象化传播优势,在节目形态上较之广播、报纸

7、要丰富得多,但从其传播内容、任务的本质特征分析,仍可归属于三大类。 1,消息类新闻节目 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事态,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要渠道。 专题类新闻节目 是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 它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典型的人物、经验、观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剖析等。要求记者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对问题做出分析,以独特的见解引起观众深层次的思考。 2,评论类新闻节目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 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表示的意见和态度,它是电视新闻的旗帜、灵魂。需要说明的是图表中横跨

8、两大类的新闻报道与节目形态: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系列报道都是对同一新闻题材做多次连续的报道。从单条新闻看是消息新闻,在消息类新闻节目中播出,从整体报道的内容看,它是对新闻题材做详尽的有分析、解释的深度报道,应归属于专题类。 3,新闻杂志类节目 杂志节目顾名思义是借鉴杂志多栏目的编排方式, 用不同栏目、板块构成整体节目,这是一种节目的传播形式,不同栏目、板块可以承载不同内容。它既可以深度报道,也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述。 4,新闻评论性节目 集深度报道与评论于一体,两者融合的节目。它和阐述论点为主体的传统评论不同,而是更多展现事实过程,通过对事实真相的深入调查,作背景的分析、解释,用事实过

9、程说话,用事实逻辑力量来说理,用记者现场评点和主持人评论来加重评论分量。这是更符合电视传播规律,更为观众所接受的评论方式。 5,电视新闻纪录片 纪录片是影视特有的报道方式, 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发挥者不同功能。既可用于新闻题材,也可用于社教题材。新闻纪录片是对新闻题材用纪录片的手法做报道。 它又可分为报道与政论两大类。 6,电视讲话 同样是节目传播形式,讲话者根据传播需要,它可对事实作详尽的阐述:如物价开放决策出台,有关政策部门负责人在电视讲话中对决策实施有关情况作详尽解释。它也可对某一现象、事态发展评论。前者是报道,后者是评论。这里,对节目分类作概括的介绍与说明,教程将在以后 对三大类节目的具体

10、类项、界定及采编报道作详尽阐述。 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ENG 的摄录同步为电视新闻带来了声像同步的、有别于新闻电影声像后期合成的不同方式;这一技术手段的变化,也同时开创了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从而逐步确立起电视观念。 一,立体信息传播 信息理论认为,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电视新闻是立体信息的传播,主要表现在:电视媒介的技术基础决定了它可以利用动态画面、声音、文字以及静态画面作为传播手段,是信息综合化程度很高的信息媒介。电视声音与拍摄画面形象是同步的,这一方式和运动状态,决定了其信息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立体的,是一种立体的场结构。在物理学上场的概念是指,在同一空间

11、里的所有物质之间都相互有引力作用,力的互为作用从而形成更强大的能量。电视的信息系统,从形式分类有声音系统、图像系统,即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电视的声画不是平行的线性结构,而是密不可分互为作用的统一体。这一认识从根本 上澄清了电视新闻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命题:声音与画面以谁为主?谁能说记者在新闻现场的一段采访交谈,是以声音为主还是以形象为主。声像同步的信息传达不存在以谁为主的命题,需要探索的是如何使语言符号信息与非语言符号信息的结合能达到最佳传播效果:不是 11 等于 2,更不是 11 小于 2,而是实现 11 大于 2 的效果。确立立体信息传播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 1,重视同期声的运用 同

12、期声是指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 包括记者在现场报道、采访的语言,被采访对象向记者反映、提供情况的语言,以及新闻现场人与物所发出的声音,即效果声。前两种声音在新闻报道中是准确传达信息的重要渠道,效果声也是再现现场真实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真实生活中是有其形必有其声,也正因为形声不可分割,才有“万籁无声” 、 “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独特的意蕴。同期声使观众不仅能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真正做到了视听立体感知的亲临现场、目睹事态的真实感和强烈的现场感。 同期声再现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是现场报道记者和荧屏前观众的面对面的交流,是接着和被采访对象的面对面交流。传播学家分析,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是最佳传播形式

13、。电视新闻同期声传播如实地向观众再现了人际交流的最佳方式,它缩短了观众与荧屏的距离,具有一种亲近感,也因此容易激发观众的认同、参与意识。同期声在展示新闻报道的个性、魅力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俗话说, “文如其人” ,同理,话也“语如其人” ,说话是极具个性化色彩的,因人 而异的个性化语言,使报道也因此具有展望个性的魅力。 例证分析; 2,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 伴随着任务同期声讲话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 乃至空间环境、 氛围等非语言符号都是具有潜信息的,既通过观众的联想而产生信息,也因此有人把它归类到“语言”中来,称为“体态(或姿态)语言” 、 “环境语言”等。符号学家认为非

14、语言符号可以加强语言符号传播的效果,也可以削弱语言符号传播的效果。电视新闻要尽可能的在有限时间内传播更多更密集的信息;因此,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信息是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技巧。 非语言符号的潜信息与语言符号信息的确定性不同。 它需要通过观众的的联想、想像的参与。不同知识修养、不同人生经验的观众从中得到的感受也有层次上的不同。从信息结构上它具有开放性,同时也更有力度。非语言符号的信息还会因讲话人个性化的动作、神态,而使报道具有更多的个性色彩和情感因素,从而也更能调动起观众情感参与的积极性。例证: 二,直观形象思维 电视图像是直观的形象系统,这一系统里包括视觉因素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听觉因素事物运

15、动状态下的自然声响、效果声和人物讲话的语言。电视传播把视听因素同时存在的事物原生状态直接呈现在屏幕上,给观众直接的认知、感受。用直观的画面报道新闻,而不是用文字来描绘新闻,这是电视新闻特色,也是电视记者的工作特点。 报纸、广播记者是用文字语言进行采访,提炼主题,构思报道,用文字思维工作;电视记者则是把具体、可视的画面形象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能够耳闻目睹,产生“亲临现场”之感。视觉形象的现场直观感受,产生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是电视新闻所以能后来居上,成为影响力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根本原因。据各种实验资料证明,人的脑子接受来自眼睛的信息是另一重要器官耳朵的 30 倍,也就是说,形象化的视觉信息

16、冲击力和感染力要大大超过听觉。因此,有电视专家认为,在电视里,有时形象化比语言本身更为重要。美国电视片电视与政治曾以肯尼迪与尼克松竞选辩论为例,阐述这一论点。辩论前,两者的支持率不相上下,辩论以后肯尼迪支持率直线上升,最终赢得了总统宝座。这场辩论,电视与广播都做了直播。美国的舆论调查机构在辩论结束后,对电视观众和广播听众分别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电视观众认为肯尼迪胜了,而广播听众大多认为尼克松胜,可见,尼克松强在语言本身,而肯尼迪则赢在形象上。电视新闻实践也证明,越是视觉形象发挥好的新闻,也受观众的欢迎,形象直观性的优势,要求记者能做到: 1,善于抓拍典型的细节和情节 电视新闻形象化传播以具体物象作为信息载体, 直接作用与观众的感觉器官,并由感受而上升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思维的形成基础是要有具体、生动由能典型地说明某种思想的形象,离开形象由文字说理就不是电视新闻。电视记者在现场因具体事物的形象感受而产生思想,新闻传播则要让观众重新经历这一过程,要以拍摄到的声画结合的形象让观众感受而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