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义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006477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讲义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律讲义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律讲义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律讲义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法律讲义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讲义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讲义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产生时间、地点、早期社会学家的观点及主要贡献 孔德、赫伯特斯宾塞、迪尔凯姆(涂尔干) 、马克斯韦伯; 杨开道、李景汉、费孝通1、社会学的起源社会学的起源社会学简介社会学简介:孔德 法国人 1835-1837 提出。产生时间与地点产生时间与地点: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西欧产生的社会背景产生的社会背景:最核心的事件是两大革命-政治革命,1789 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产业革命,18 世纪从英国开始,19 世纪扩展到整 个西欧和美国导致生产力水平、社会问题(两极严重分化) 2、早期主要社会学家早期主要社会学家孔德孔德 法国:社会学之父社会学之父 1838实证哲学

2、教程 A 提出社会学概念 B 奠定实证主义 C 静态动态社会学赫伯特.斯宾塞 英国:有机论 进化论迪尔凯姆 法国:社会学走进大学马克斯.韦伯 德国:现代社会学 3、社会学体系社会学体系基本理论、原理、概念 社会学研究方法 应用社会学 4、农村社会学起源农村社会学起源 产生时间地点产生时间地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1) 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861-1865 美国南北战争,资产阶级政权确立十九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1908 年当时的美国总统下令组织了农村生活委员会(2)产生的思想起源基础产生的思想起源基础:1876 社会学诞生 1883 年芝加哥大学

3、建立社会 学系 1895 年创 办世界最早的社会学专业杂志 20 世纪初世界社会学研 究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5、杨开道:农村社会学 李景汉:河北定县调查 费孝通:江村经济 、 乡土中国第二章第二章 农村居民与农村人口农村居民与农村人口1.农民、社会化、农村人口等概念农民、社会化、农村人口等概念 农民农民是指居住在传统的农村社区,以从事种植业和简单手工业为主,受外界支 配较多,社会地位较低的一个阶层。 社会化社会化是新生人类隔离学习社会积累的文化,成为社会一员,并形成自己的个 性的过程,是共性与个性形成的统一过程。 农村人口农村人口:生活在特定区域、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之中的人的总称 2.现阶段农

4、民社会的地位现阶段农民社会的地位:低 3.农民社会化的内容、过程、影响因素农民社会化的内容、过程、影响因素内容内容: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内化行为规范,社会角色的培养。 过程过程:劳动前阶段:婴儿时期的社会化,幼儿,少年;劳动阶段:青年,中年; 劳动后阶段老年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家庭、学校、邻里、大众传播媒介、农村文化 4.农村人口的数量、质量特征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农村人口的数量、质量特征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特征特征:人口基数大、比重大、自然增长率高 问题问题:农村人口素质较低,农村人文发展指数低 对策对策:诱导农民把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转向智力投资;发张和完善农村的社会化养老制度; 大力

5、发展农村教育;强化行政教育,加强农村的人口管理;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丰富妇女 的文化生活。第三章第三章 农村社会群体与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群体与农村社会组织特征特征:1、农村居民长期直接交往的共同体2、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3、具有共同的社会规范 (一)(一) 农村家庭的结构类型及其变化特点:农村家庭的结构类型及其变化特点: 1、核心家庭:一对夫妻及未婚子女(包括丁克家庭) 2、主干家庭:核心家庭+一方的父亲或母亲 3、联合家庭:同代多偶家庭(兄弟姐妹成婚不分家) 4、不完全家庭:父母一方缺乏 (三)农村家庭的功能:(三)农村家庭的功能: 生育功能,经济功能,婚姻生活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精神生活

6、 功能 (四)转型期间家庭的变化(四)转型期间家庭的变化: 1 家庭基础-婚姻发生了变化 2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3 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4 家庭功能发生了变化:1 家庭的生育功能受到了控制 2 家庭的基 本功能得到了强化5 家庭派生功能逐步向社会转移 (五)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五)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农村基层政治组织:1 权力机关 包括政党组织和政权组织 2 村民自治组织:自我 管理,教育,服务 3 农村基层经济组织、事业组织(教育,卫生) 、群团组织 (红十) 、宗族组织。 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和政权组织 农村基层经济组织

7、: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农村社区与经济混合性经济组织 农村基层事业组织农村基层事业组织:组织功能和性质划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农村基层群团组织农村基层群团组织:共青团、妇联、红白理事会、农会、科协 农村基层宗族组织农村基层宗族组织: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同宗族人组成的社会组织第四章第四章 农村社区与农村城镇化农村社区与农村城镇化一:农村社区类型:一:农村社区类型: 1 散村以孤立农舍为基础的零星分布的点状村落 2 集村 聚集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村落 3 小城镇 达到建设镇的标准并且经国家批准列入建制的农村社区 二:农村城镇化现状:二:农村城镇化现状: 世界城镇化发展模式:同步城镇化,过度城镇

8、化,滞后城镇化,逆城市化。 三: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三: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 1 城市化必须以农业发展为前提,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2 城市化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必须与工业和经济发展适度同步 3 集中型城市化与分散型城市化必须结合,城市化规模和城市化布局必须合 理4 城市化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政府必须实行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第五章第五章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 1、 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状况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状况(1)农业劳动者阶层 (2)农民工阶层 (3)雇工阶层(4)智力型职业者阶层(5)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6)私营企业主阶层

9、(7)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8)农村干部阶层2、农村社会分层变化特点、农村社会分层变化特点3、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意义、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意义(1) 研究社会分层的意义:有助于科学认识农村,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有助于 协调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有助于促进农民合理流动。(2) 研究社会流动的意义:改变了农民职业结构;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由 之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智力开发和人才的合理流 动;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是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4、农村社会流动类型及其如何引导农村社会合理流动、农村社会流动类型及其如何引导农村社会合理流动(1)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2)

10、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3) 结构性流动与自由流动第二部分社会调查技能第二部分社会调查技能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绪论绪论1 1、 社会调查概念、特点、任务社会调查概念、特点、任务概念概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活动。特点特点:是一种自觉活动;调查对象是社会现象;调查方法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 识的结合;调查目的是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任务任务:认识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研究社会现象的客观原因;揭示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2、现现代代农农村社会村社会调查调查的特征的特征(1)

11、广泛化趋势:调查主体、内容日益广泛 (2)科学化趋势:方法日益程序化,规范化,数量化 (3)现代化趋势:数据收集过程 (4)专业化趋势:机构专业化,人员专业化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如何选择课题、如何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的原则有:1.重要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创造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选择课题的途径和方法有: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 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 3.从现有 文献中寻找 2、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初步探索初步探索:任务是弄清课题研究中心形成调查课题的研究假设提出123社会调查的指标,确定调查方法和调查工作的步骤安排。2.挑选和培训调查人员

12、挑选和培训调查人员:调查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热爱调查工作掌12握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原理和技能克服困难和吃苦耐劳的精神。33.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确定调查单位落实具体调查的个体1234.选择调查时间选择调查时间:计划完成该调查课题需要多少时间选择什么时机去正12是调查。 3、调查方案的设计(各项目内容,举例说明)、调查方案的设计(各项目内容,举例说明)1.设计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调查目的调查项目调查方式组织分工调查对12345象调查步骤和调查时间经费来源及开支情况。62.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实施方案:调查问卷、访谈大纲、实地调查3.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实用性

13、原则时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一定弹性1234第三章第三章 社会测量与操作化社会测量与操作化1、社会指标功能、类型、社会指标功能、类型功能功能有:反映功能监测功能比较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计123456划功能 类型类型有: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描述性指标和评123 价性指标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42、社会测量层次类型(举例说明)、社会测量层次类型(举例说明)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12343、社会测量信度与效度关系、社会测量信度与效度关系 社会测量可信,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1 社会测量不可信,必然无效2 社会测量有效,必然可信3 社会测量无效,可能不可信,也可能可信4第四

14、章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 掌握:普遍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概念及特点 普遍调查: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或普查,是指为了了解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对总体调 查对象进行 逐一逐一 调查。 1、普查方式 (1)填报表:即由上级制定调查表,由下级根据已掌握的资料进行填报。 (2)直接登记:即组织专门普查机构,派出专门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直 接登记。 3、普查应注意的问题;1.普查项目必须简明2.普查时间必须统一3.正确选择进行普查的具体时间4.迅速完成普查任务5.普查应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 4、普查的优缺点 (1)优点:收集到的资料是最全面的,误差最小,精确度高。 (2)缺点

15、:工作量大,花费大,组织工作异常复杂,而且时效性较差。调查内 容有限,只 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社会现象。 第 3 节 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 1、典型调查典型调查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概念概念: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 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 (2)理论基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之中。 2、重点调查重点调查的概念: 定义定义:是指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所进行的 调查。 3、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异同点 (1)同:非全面调查 (2)异:1、选择对象

16、标准不同2、调查目的不同3、调查具体方式不同:典型直接 重点直接或间接第五章第五章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五种概率随机抽样方法五种概率随机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 随机抽样;多段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从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的调查总体中,完全随机的抽取 调查单位,使每个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 类型抽样类型抽样:将全及总体按照某种标识划分为若干类型组,分组时,应保持组间 差异性或组内同一性,然后用纯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在各类型组内抽取样本单 位。 等距抽样等距抽样: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空间、时间或某些标识排列成顺序,然后按 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 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将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其中抽选一些群, 并对选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