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B卷)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006108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B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结业结业考考试试题试试题( (B 卷)卷)考号考号 姓名姓名一 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有很大影响。各新教教派积极提倡把教育扩大到 ,就这一点,比人文主义的世俗教育要进步一些。2.宗教改革后出现的唯实主义教育思想是 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想注重提高人的地位,强调教育应按照人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3.日本规定全体国民接受 9 年义务教育的法令是 。4.中世纪西欧晚期的教育形式有经院哲学、城市学校和_。 5.1862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_,规定由联邦政府拨给土地辅助各州兴办农业和工艺学院,培养工农业专业人才。6.1959 年 1

2、月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颁布的 ,吸收了以前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中有益的改革措施,成为至今仍被遵守的法国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7. 是苏联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教育立法,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学校构画了第一个蓝图。8.西塞罗在其著作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雄辩家的教育理想。9.洛克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了明确区分,并把贯穿于其中,形成了一套以资产阶级的事业、生活,尤其是获取个人幸福为主要要求的教育理论体系。10.中世纪西欧晚期的城市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基尔特学校,另一类是_。 二. 单项选择:(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联邦德国各州拥有( ),主管各类学校教育。A.地方主权 B.经济主权

3、C.文化主权 D.教育主权 2.“新教育”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欧洲国家工业化发展,垄断进一步形成而出现在欧洲的一种反对( )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革新已有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教育改革运动。A传统教育 B. 实科教育 C.古典教育 D.人文教育3 蒙台梭利还在自由教育中提出了向儿童实行( ) 教育的观点。她认为“自由教育”除了体现要使儿童的天赋本性得到自然和谐发展之外,它还表现为“秩序”、“规则”和“服从”方面,即纪律。A顺从 B.服从 C.理性 D.实际4. 赫权巴特把任何兴趣都分为四个阶段:即注意、期待、探求和行动。基于这种对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他把教学过

4、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 )。A学习 B。实践 C。方法 D。分解5. 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 )。A教育目的论 B。教育管理论 C。教育方法论 D。教育原则论 6.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 )A.军人 B.哲学家 C.手工业者 D.农民7. 在高等教育阶段,永恒主义者非常重视( )的教学。A理论课程 B。名著课程 C。活动课程 D。艺术课程 8.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颁布过一项直接影响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教育法案,它是 ( )A.高等教育法 B.职业教育法 C.生计教

5、育法 D.国防教育法9.日本在 1872 年颁布( ),成为现代教育的开端。A学校令 B大学令 C学制令 D教育敕语10. ( )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马卡连柯教育体系的核心。A.纪律教育 B.劳动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道德教育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1 骑士教育 2人文主义教育思想3婆罗门教教育 4帝国大学5史密斯休士法四、简答:(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 简析法国统一学校运动的背景。2 简述皮亚杰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3 泛爱主义教育思想的主张4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点5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五论述:(每小题 15 分,共 30

6、分)1论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2毛雷尔拨地法对美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B 卷参考答案卷参考答案一、填空:1 平民子弟 ;2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3. 教育基本法; 4. 中世纪大学;5初等教育法; 6教育改革法; 7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8论雄辩家;9 实际教育的锻炼 ;10行会学校二、单项选择: 1.D; 2.A ;3.A ;4.C ;5.A ;6.B ;7.B ;8.D ;9.C ;10.B 三名词解释1.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早期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学习内容以“骑士七技”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以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手段来培养英勇善

7、战、忠君敬主的骑士。2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文艺复兴前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文艺复兴后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贴近现实生活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宽泛;16 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的新教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运用和推广。此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强调“遵循自然”,强调新知识和新方法,充溢着一种入世、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被称为唯实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路德、加尔

8、文、夸美纽斯、洛克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人的发展和世俗利益成为教育关注的内容,奠定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基础,近代的自然主义、国家主义、科学主义、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其思想渊源。3婆罗门教教育 公元前 6 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在婆罗门的学校中最有特色的是“古儒学校”。 “古儒”即对婆罗门教经典有一定研究而又热心于教育的文人,他们在家中设立的经义学校即“古儒学校”。学生主要是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与其共同生活起居,学习年限为 12 年。这种教育以婆罗门教的教条为指导思想,以用梵语写成的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经为主要内容,教学

9、方法以背诵为主,同时也有一些讨论。4。帝国大学:是掌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领导部门,帝国大学的首脑为总监。其构造完整、组织严密、具有高度的服从精神和严格的纪律,按照帝国的统一模式培养为帝国服务的各种专门人才,进而统一国民思想。它奠定了法国教育中央集权领导体制的基础。 5.史密斯休士法:1917 年美国通过了以史密斯和休士联合提出的职业教育提案,史称史密斯休士法。法案对职业教育作了明确限定。史密斯休士法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化,对美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简答:1 简析法国统一学校运动的背景。在人民要求取消双轨制谋求教育平等的呼声和反抗中,法国的双轨制

10、,不得不朝着统一学校制度的方向发展。1919 年一些进步的社会人士和教师组成了“新大学同志会“,他们在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张,认为统一学校是“属于所有人并且为了所有人的共同的学校“,要求建立统一的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新大学同志会“强调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民主教育;二是择优录取。民主教育是废除双轨制而实行统一学校;所有儿童毫无区别地在统一开设的小学中接受同样的基础教育,一直到 14 岁(后降低到 13 岁)。并规定这种教育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是义务和免费的。择优录取是在学生进行初等教育之后,再根据儿童智力不同,让不同的儿童进入不同的中学。选择的标准应该是儿

11、童的智力水平和才能,而不是家庭出身、父母职业或社会地位。有能力和有兴趣的孩子都可以获得进入高一级学校的机会。“新大学同志会“的这些要求和主张,反映了欧洲新教育运动对法国教育的影响。以“新大学同志会“的活动为先导,法国很快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2 简述皮亚杰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结构主义教育流派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人们对儿童智力结构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知识结构规律的探讨,与教育变革的需要相结合的产物。从这个角度看,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最初萌芽可以追溯到本世纪 30 年代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的工作。在皮亚杰看来人的智力发展的任何水平都必定有其相应的认知结构。人的主体正是通过这一内部结构

12、才能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认识客体。因此,智力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思维的结构,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协调作用。智力从人类智慧活动本身看,基本上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就其外部功能看,智力活动目的就在于取得与客体的适应。儿童正是在这种适应的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一个又一个认知结构,从而使智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起来的。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探讨了人的智力结构的起源,认知结构与客体相互作用的途径。皮亚杰认为人的主体结构式“图式“不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物质生理结构,而是一种主体活动的功能结构,即外部动作和内部思维的功能结构。 他把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觉运动智力阶段(从出生到 2 岁左

13、右);(2)前运算智力阶段(大约从 2 岁至 7 岁左右);(3)具体运算智力阶段(大约从 7 岁到 12 岁);(4)形式运算的智力阶段(大约从 12 岁至 15 岁)。皮亚杰的智力结构发生、发展理论的确立具有深刻的意义。就教育来说,他的理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复杂而又有规律的儿童心理发展世界,提供了一个有关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模式,这些理论奠定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它为后来的美国结构主义教育家布鲁纳把结构主义教育推向实际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3 泛爱主义教育思想的主张18 世纪 70 年代,德国出现了以泛爱主义为宗旨、创办“泛爱学校“的教育运动。“泛爱派“的创始人巴西多(1724-1

14、790)根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提出教育应培养学生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反对压抑儿童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的最主要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他们要求教育者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地发展,他们还重视体育,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泛爱主义者所办的学校中,户外活动占有重要地位。巴西多还提出寓教育于游戏中的进步教育主张,并呼吁社会捐资助学。在教学上,泛爱主义者重视发展理性,重视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1774 年,巴西多在德骚创办了一所“泛爱学校“,实践他的教育主张。在它的影下,当时德国还

15、开办了另外一些泛爱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实科知识、本国语、外语、体育、音乐、舞蹈等科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以直观性原则为依据,通过对话、游戏和参观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智力,让儿童主动地学习。4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点17 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又发动了产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在教育上的要求愈来愈强烈,英国的近代教育制度也随之形成与发展起来。(一)初等教育英国虽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其封建的和宗教的色彩仍然很浓厚,教育中的双轨制特点十分突出。在整个近代史中,初等教育基本上是提供给劳动人民子女的,富家子弟

16、均由聘请的教师在家施教,与初等学校并无关系。英国的初等教育主要由教会开办。为传播宗教知识,教会最初在教堂附近的读经班或唱诗班里进行一些初步的阅读、唱读、读经活动,其对象主要是贫苦儿童。英国国教建立以后,开始创办一些简陋的教区学校,这是英国初等学校的最初形式。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英国国教会先后创办了“基督教知识促进会”和“国外福音宣传会”。为广泛进行传教活动,这两个团体动员富人捐款办学,于是,慈善性质的学校在各地相继出现。这种学校不收学费,主要讲授宗教教义和读、写、算常识,设备十分简陋。学校的名称各地不同,如乞儿学校、劳动学校、感化学校等。产业革命以后,英国的初等教育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刺激下迅速发展,国家日益重视教育事业,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在英国逐步得到确立。18 世纪下半叶,星期日学校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