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9006101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综)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文综)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文综)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文综)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文综)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高考主观题七类题型及答题策略】现象题现象题 上述材料反映什么经济现象或什么政治现象1 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整体把握;2 在文字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全部经济或政治问题;3 把图表、数据转换为书面文字,答案中不得有数据;4 浓缩材料,直接概括,不必引入观点,不用分析启示题启示题 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 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2 不答原理,只答方法,启示就是方法;3 答案最好是方法论和材料的统一。体现题体现题 材料体现了原理(原则)等。1 一个材料体现多个原理,要从多角度回答;2 多个材料体现一个原理,找共同点;3 答题格式:原理材料中的作法(即

2、如何体现) 。原因题原因题 1为什么这样做 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1答案各要点必须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关系2.答题格式: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措施题措施题 我们应怎样做,请你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1.从材料中找方法: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呈现水土流失、赤潮等,其反向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 ;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2 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3 从当前政策中找方法(狗党会议提出的重大措施)。意义题意义题 分析经济意义或政治意义1. 多答为好,面要广,点要多;2.经济意义:根据不同主体定要点(从对

3、国家、对企业、对居民等) ,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不同环节定要点(A 根本性质: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B 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等;C 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等;D 交换:繁荣市场、规范市场秩序等;E 消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扩大内需、树立科学消费观等) ;3.政治意义(略) ;4.文化意义(略) 。认

4、识、评价 分析说明题 谈对观点或现象的认识1.联系材料,分解设问,化大为小。把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是什么” (内容) 、“为什么” (产生的原因) 、“怎么样” (结果、意义、作用、影响等) 、“怎么办” (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 2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有这样四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审题时先审设问后审材料。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审题时先审设问后审材料。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的限定性:的限定性:知识范围限定知识范围限定(是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政治常识,要具体到课题、节题、框题) 、方向限定方向限定(应回答“是什么”还是回答“为什么” 、 “怎

5、么样” 、“怎样做” ,辨明该题属于何种题型) 、材料限定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 、对象限定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分析分析) 、主体限定主体限定(是从党的角度回答,还是从国家、政府、企业、个人角度回答) ;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有效信息,先找出核心思想,在围绕这个核心找出相关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题、表头、数据、尾注,不可遗漏。2 2回忆、联想曾学过的与该题设问、材料相关的概念、回忆、联想曾学过的与该题设问、材料相关的概念、观点、原理和其他基础知识,越全面越好观点、原理和其他基础知识,越全面越好。3 3整理答题思路时,一定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要整理答题思路时

6、,一定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要根据试题的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猜测答案要点根据试题的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猜测答案要点可能有几个;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还是采用归纳式,可能有几个;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还是采用归纳式,在书写答案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在书写答案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4 4书写答案时,文字要整齐,句子要完整,逻辑要严书写答案时,文字要整齐,句子要完整,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楚,要使用学科术语,要标清序号,不谨,层次要清楚,要使用学科术语,要标清序号,不可一段到头。可一段到头。【高中政治学科主观题的答题方法高中政治学科主观题的答题方法】(一)(一)“怎样型怎样型”的解题方略的解题方略 1

7、、先明确设问是哪一种情形的“怎样型”,是“怎样体现”、“怎样认识”还是“怎样做”。 2、根据不同情形有针对性地仔细阅读所给的材料,将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找出,并可给它标号。以上两点是共性的。下面分三种情形来分析: (1)“怎样体现”。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这种设问有两种情况:一是设问中明确告诉的知识点。二是不明确告诉的、宏观的,其基本形式为上述材料体现政治常识、经济常识或哲学常识的什么道理。对于这两种设问,解题方法上是有所区别的。第一种设问,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答题时,先写

8、教材中的原理,再引用材料中的关键句说明是体现这一原理的。我们以 00 年 36(1)为例: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其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分别是:中美就中国加入 wto 的问题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双赢”的结局。而教材中所阐述的我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共 6 个方面,即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和我国对外政策的五个基本点。经过比较、筛选,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和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两个基本点是符合题意的,这样答案的要点就明确了。第二种设问,应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去搜索教材中的知识

9、点,注意要全面,回答时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我们以 03 年39(1)为例,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其材料中的关键句是“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这一关键句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二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答案的要点也就是这两个方面。 (2)“怎样认识”。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材料给出的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一般来说,命题有两种情况,一是设问中有明确指定性的,二是不具有明确指定

10、性的。解答不具有明确指定性的,首先,必须给回答定性,明确答题的角度,是政治学、经济学或是哲学的角度。其次,根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从相应的角度去寻找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我们以 03 年 39(2)为例,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材料所描述的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气象行业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二是专业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出现,三是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这三层意思,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去搜寻教材中的知识点。第一层意思说的是气象是一种资源,第二层意思说的是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的出现,更有利于利用气象这

11、一经济资源,第三层意思说的是气象行业是第三产业,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怎样做”。一般来讲,这种设问都是给定做的主体(谁),政府、企业或个人,并且指定了某一方面的内容的。回答这类问题,首先,应将所指定的内容或知识点搞清楚,将它明确化。然后,根据所给的材料一一对照,一致的就是所要回答的要点之一。基本模式是材料加原理或知识点。我们以 02 年 38(2)为例,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这道题中设定的主体是“政府”,指定的内容是“管理经济职能”,教材中经济管理职能表现为: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从所给材料提取的有效

12、信息是:“退耕还湖”,“政府投资、综合治理”,“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增加居民收入”。两者一对比,就不难得出答案要点了。 (二)(二)“反映型反映型” 的解题方略的解题方略 “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的什么变化。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的什么变化。不管是哪种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我们以 02 年38(1)为例,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

13、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退耕还林、综合治理、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将这三条有效信息理上升到理性,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说明。即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要转变;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 (三)(三)“为什么型为什么型” 的解题方略的解题方略 “为什么型为什么型”的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的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什么为什么说说”,二是,二是“为什么要为什么要”。 第一种情形的回答,首先应明确设问所涉及的教材中的知识点,主要讲清其根据和意义。有时,也可讲清不这样做的危害

14、。我们以01 年 39(1)为例,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问题涉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及衡量标准,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明确知识点后,再根据设问去取舍,组织答案。第二种情形的回答,我们以 02 年 39(5)为例,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回答这一问题,首先,明确涉及到的教材中的知识点:资源与资源配置,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其次,抓牢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古城”、“旅游业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最后,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组合。 (四)(四)“意义型意义型” 的解题方略的解题方略 “

15、意义型意义型”主要针对某一主要针对某一“做法做法”或或“事件事件”的意义的意义来设问的。来设问的。对这种设问的回答,首先要明确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或是经济、政治两方面的。回答的要点要密切结合所学的知识,紧紧抓住材料中所提供的关键语句,不能乱编一通。如果是问政治、经济意义的,一般情况不必把政治、经济意义分得很清,分要点即可。有些意义还必须结合有关时事的论述。我们以 02 年 40(5)为例,据此分析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是交通运输业是基础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发展第三产业的作用及意义。材料所给的关键语句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联结欧亚大陆的新纽带”、“加强了东西部

16、的联系”、“加强了我国同中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往来”。根据涉及的教材知识点及所给的关键语句,分别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去组织答案即可。 (五)(五)“启示型启示型”的解题方略的解题方略 “启示型启示型”的设问,一般是以某典型的事件、事例为的设问,一般是以某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背景,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启示。这种设问的回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角度去搜寻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危害的原理或知识点。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即可,不必展开去分析。我们以 02 年 38(3)为例,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哲学原理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规律的客观性。为什么能这样做,其哲学原理是人的认识能力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这样做的危害是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