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校园建设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005353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校园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校园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校园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校园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校园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校园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校园建设(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会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实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就是要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是依法

2、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顺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在于对高等学校的治校权予以合理配置,对治校权的运作进行有效规范,对教师权、学生权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并促进治校权与教师权、学生权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预期目标。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是指一种治校的权力由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确定,高等学校依据明确、完备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运行治校权力,科学、全面地治理高校管理类事项的治校理念与方法。在进入讨论之前,首先需要厘清“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一般说来, “依法治校”的“依”是指依据或根据。 “依法治校”的“法”则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包括宪法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部

3、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狭义的“法”则指各个学校自己制定的章程及其他规范。 “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根据行使治理权的主体不同,可以区分为国家对学校的依法治理(所依据的主要是广义之“法” )和学校依法进行的自我管理(还需依据狭义之“法” ) 。 “校”则是指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所谓依法治校,就是指高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章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教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学校内部活动进行规制,纳入法治轨道,以确保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理论上讲,法治

4、的两个核心要义是完全可以适用于依法治校活动中的。具体而言,一是,法治要求有规则,而且规则被大家普遍遵守。在学校就表现为, 新疆大学章程 (以下简称章程 )以及其他的校内规范一旦生效实施,无论是学生,还是普通老师或者学校管理者,只要是该规则的规范对象,都应该共同遵守。二是,法治要求大家所普遍遵守的规则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是“良法” 。在学校层面,就要求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各级各类校内规范,如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管理规范、学生管理规范等,为依法治校提供明确的准则和依据。从学校内部来看,不管是我们制定的章程还是其他的校纪校规、院纪院规,判断其是否符合“良法”的标准主要有二:一是,制定的程

5、序是否科学民主,是否广开言路,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特别是利益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人员的意见,是否重视专家的参与。二是,规范的内容是否重视对各级各类管理权力的规范和约束,这是因为,法治的实质在于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所以依法治校的关键不是出台各种各样的校内规范去治理我们的普通老师和学生,而是在不违背国家宪法法律的前提下,对学校和学院管理者的权力范围、权力行使条件和行使程序等作出明确的规范,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如下要求:“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 “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

6、的决定” 。根据教育法 、 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学校章程是高校进行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规定了高校管理中一些基本的、重大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山东大学章程就是我们学校的“宪法” 。如果说在国家层面,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的话,那么从学校层面讲,依法治校首先就应当是依章程治校。由此,当前我们谈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或许就是要加强章程的实施,采取有效措施把我们已经制定出来的内容丰富、规范有据的章程落到实处,这里涉及到章程的解释和监督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

7、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 ”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自然也存在着如何完善章程监督制度和解释程序机制的问题。根据法治原则,在学校内部管理活动中,学校在章程之外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学校各院系、各二级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都不能违反作为上位法的章程 。当学校或各二级单位的管理者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中自我赋权或者给自己设定不当的额外利益,有老师或学生依据章程对此提出异议时,就面临着一个解释程序或者实施机制的问题,即如何启动章程的解释程序,进而撤销或者纠正那些违反章程内容或者精神的规范性文件。此外,如何构建校内各院系、各二级单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可能

8、也是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最后,无论是规则的制定、决策的出台,还是规则或决策的具体施行,都应当关注和重视程序的正当化问题,比如信息公开、平等协商、权利救济等。尤其是对于那些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规则或者决策,出台时一定要规定有相应的申诉机制和权利救济程序。对于确保规则和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师生的认同度和制度的执行力,这一点都非常重要。但凡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章程依法办校。通过章程明确相关各方权责利、组织治理结构等,在法律框架内,建章立制,使大学各类参与主体照章办事,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可以让社会各界知悉大学的运营规则与状况,并热心针对大学的公益事业;有助于大学明晰各方的权责利,依法追求、

9、保护与实现自己的应有权益,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大学教育实力的提升奉献智慧与能量。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良好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学习、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自觉地将自己的言行控制约束在宪法法律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内。关于新疆大学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关于新疆大学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实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教育部于 2012 年 11 月 22 日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 号,要求各高校积极进行依法治校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

10、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对高校落实依法治校,创新高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者、广大师生应树立权利意识、程序观念,山东大学要完善权利救济机制,清理校规校纪,实现法制统一。为此,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转变思想,大力宣传,树立权利本位观念要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全面领会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的理念,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中树立宪法意识即是权利意识的观念,把宪法意识贯穿到学校工作中。管理者应以宪法为最高行动纲领,尊重师生权益,树立服务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高校,制度实施不可朝令夕改,避免政策制定的随意性;教师应确立学生本位,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规则

11、意识;学生应树立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明确自己的权利,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山东大学的校训、校歌及治校理念,都要体现宪法精神,体现依法治校观念。我们的校规校纪中大多是从义务的角度,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而很少提及学生在学校管理中有什么权利。特别是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学校为学生提供救济渠道方面的规定太过简单、概括,学生往往不知找哪些部门投诉,申诉通道不畅,导致学生权利得不到及时救济,这有违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因此,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把权利放在首位,树立权利意识,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使权利、义务适当地平衡。其次,创新管理,建立申诉制度,实现程序公正公平公正是宪

12、法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学管理者应树立公平公正观念,在制度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积极进行配套程序建设,实现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要积极完善教代会、学代会的功能,认真听取专家意见,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无救济就无权利,这是权利保障的应有之义。依法治校应充分体现权利救济观念,建立权利救济渠道,真正体现对师生的尊重和保护。山东大学应建立教师申诉委员会和学生申诉委员会,制定申诉委员会成员组成规则和提起申诉的时间、条件、步骤等申诉程序,为师生提供权利保护机制。作为高校,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规范教师评价机制,严格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是头等大事。应完善教学评价标准,保障教学活动

13、制度化、规范化。运用法律手段,坚决打击学术失范行为,防止以道德判断代替法律制裁,培养师生学术研究的法律意识,守住学术规则的底线,杜绝抄袭、剽窃行为,保持大学校园的纯净、和谐。第三,清理校规校纪,实现山东大学的法制统一依法治校的前提是有法可依,科学立法是必然要求。从国家层面来看,立法活动要以宪法为依据,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一切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从学校层面看,山东大学所有规章制度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不得与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相抵触,也不得与国家教育部的规章相抵触。为此,山东大学应对已经制定实施的规定、办法进行整理、检查,以山东大学章程为核心,清理全部校规校纪律,理清校规校纪与教育

14、法规的关系,保证纵向法规的体系化、合法化。同时,应设立相应机构和程序,专门负责审查各部门规章制度的内容,避免山东大学各部门立法的冲突,保证山东大学的法制统一、内在和谐。具体到学校管理者,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应提前让有关专家学者看看是否存在法律问题,最好有一个审查机制。然后,把学校所有文件、规章制度分类汇编置于学校网站显著位置,做到公开透明细化,明确权责主体和具体流程。同时,制定校规校纪的目的是实施,要让大家普遍遵守,应注意事前广泛征询意见和事后大力宣传,然后一以贯之地持续稳定的执行下去,保证规范化的国法校规的落地、实施。第四,改革道德与法律课,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实践依法

15、治国、依法治校的迫切要求。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的现状和党的依宪治国理念,我们的法律教学无需面面俱到,应该着重加强宪法教学的分量。现在法律基础课的课时量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部门法都讲一遍,只能是蜻蜓点水,不会有好的效果。应该重点突出,把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宪法素养放在首位,加强宪法教学,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应改革道德与法律课,尽可能增加课时。 道德与法律原本是大学生思想修养与大学生法律基础两门课的合并。现在,根据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有必要进行改革,增加法律基础课的学时,加大宪法教学的份量。最好能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宪法学基础课,以案例教学形式,联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从理论高度系统分

16、析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阐述依宪治国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让宪法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并成为学生行为的最高准则。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对国家来说,找到了一个治理国家的好方法;对学校来说,依法治校是实践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必然选择。为此,高校管理者、广大师生应该积极学习,勇于践行。经济快速发展而管理相对滞后带来高等教育领域的腐败。如今,教育腐败、学术腐败已经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在法律关系上,学生和学校形成三种法律关系,这三种法律关系就是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首先,他和学校形成宪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代表国家满足学生受教育权的要求,学生是宪法权的主体,而大学是满足其要求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是学生的根本权利,要限制或剥夺它的时候要慎而又慎。几年前,在西南地区发生的一名大学生因怀孕而被学校开除学籍的事情,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