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恒等变换解析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005332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恒等变换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角恒等变换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角恒等变换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角恒等变换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角恒等变换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恒等变换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恒等变换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第三章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 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一些应用.1. 了解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2. 理解以两角差的余

2、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 的内在联系;3. 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引导学生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不要求记忆)作为基本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转化的观点去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体会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换元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数学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应用.二、编写意图与特色二、编写意图与特色1. 本章的内容分为两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在学习本章之前我们 学习了向量的相关知识,因此作者的意图是选择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为基础,运用向量的知识来予以证明,降低了难 度,使学生

3、容易接受;2. 本章是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为基础来推导其它的公式;3. 本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建立公式,学会变换,暗线是发展推理和运算的能力,因此在本章全 部内容的安排上,特别注意恰时恰点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对比、联系、化归的观点去分析、处理问题,强化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设计变换思路的意识;4. 本章在内容的安排上贯彻“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叶的内容”的理念,严格控制 了三角恒等变换及其应用的繁、难程度,尤其注意不以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作为变换的依据,而只把 这些公式的推导作为变换的基本练习.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三、教学内容及课时

4、安排建议本章教学时间约 8 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约 3 课时3.2 简单的恒等变换 约 3 课时复习 约 2 课时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相关的十一个公式,通过探索证明和初步应用,体会和认识公式的特征及作用.二、编写意图与特色二、编写意图与特色本节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引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证明及初步应用,和差公式的探索、证明和初步 应用,倍角公式的探索、证明及初步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5、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1.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讨论交流,导出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的十一个公式,并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为 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打好基础;2. 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与证明.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 公式打好基础.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 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

6、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 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三、学法与教学用具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启发式教学2. 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设想:四、教学设想:(一)导入:(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 ,由此我们能否得到2cos452o3cos302o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呢?cos15cos 4530?ooocos45cos30oo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二)探讨过程:(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等于角与单位圆交点的

7、1Pcos横坐标,也可以用角的余弦线来表示,大家思考:怎样构造角和角?(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展示多媒体动画课件,通过正、余弦线及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探索与、coscoscossin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到,认识两角差余弦公式的结构.sincos()coscossinsin思考: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提示: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展示多媒体课件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

8、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比较用几何知识和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不同之处,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与便利之处.思考:,再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得出cos?coscos coscoscoscossinsincoscossinsin (三)例题讲解(三)例题讲解例例 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cos75ocos15o解:分析:把、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75o15o232162cos75cos 4530cos45 cos30sin45 sin3022224ooooooo232162cos15cos 4530cos45 cos30sin45 sin3022224ooooooo

9、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要学会灵cos15cos 6045ooo活运用.例例 2、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4sin55,cos,213 cos解:因为,由此得,24sin52 243cos1 sin155 又因为是第三象限角,所以5cos,13 2 2512sin1 cos11313 所以3541233cos()coscossinsin51351365 点评: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四)小结:(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的

10、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五)作业:(五)作业:15012.PTT(胡仕伟)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 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

11、学法与教学用具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研讨式教学四、教学设想:四、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oscoscossinsincoscoscossinsin这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下面大家思考一下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是怎样的呢?提示:在第一章我们用诱导公式五(或六)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互化,这对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有帮助吗?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sincoscoscoscossinsin2222sincoscossin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sinsinsincoscossinsincoscossin 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

12、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 sinsincoscossintancoscoscossinsin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tantancoscos得到tantantan1tantan注意:,()222kkkkz 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 tantantantantantan1tantan1tantan 注意:,()222kkkkz (二)例题讲解(二)例题讲解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例

13、例 1、已知是第四象限角,求的值.3sin,5 sin,cos,tan444解:因为是第四象限角,得,3sin,5 2 234cos1 sin155 ,3 sin35tan4cos4 5 于是有 24237 2sinsincoscossin444252510 24237 2coscoscossinsin444252510 两结果一样,我们能否用第一章知识证明?3tantan144tan7341tantan144 例例 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 、;(2) 、;(3) 、sin72 cos42cos72 sin42oooocos20 cos70sin20 sin70oooo1tan15 1tan15 oo解:分析:解此类题首先要学会观察,看题目当中所给的式子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中哪个 相象.(1) 、;1sin72 cos42cos72 sin42sin 7242sin302ooooooo(2) 、;cos20 cos70sin20 sin70cos 2070cos900ooooooo(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