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应用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005231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人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人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人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人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人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人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人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应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thesis submitted toXXX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Engineering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处理人事争议(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总政治部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和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结合实际, 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全省各级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 处理下列争议:(一)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

2、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 (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 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 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五)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第三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 解,及时裁决。第二章 一般规定第一节 管辖第四条 根据本规则第二条规定的争议适用范围,省仲裁委员会管辖下列 争议案件:(一)省直各部门、省属驻

3、济南的事业单位发生的争议案件;(二)跨设区的市的争议案件;(三)中央机关驻济南垂直管理机构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所属 驻济南的事业单位发生的争议案件;(四)本省辖区内军级以上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发生的争议案件;(五)在全省有重大影响的争议案件。第五条 设区的市仲裁委员会管辖下列争议案件:(一)市直各部门、市属事业单位发生的争议案件;(二)辖区内跨县(市、区)发生的争议案件;(三)中央和省有关部门所属的在其辖区内的单位发生的争议案件;(四)辖区内师级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发生的争议案件;(五)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争议案件。第六条 县(市、区)仲裁委员会管辖本县(市、区)所属单位及其辖区内

4、团 级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发生的争议案件。第七条 仲裁委员会发现已受理案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至有 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对上述移送案件,受移送的仲裁委 员会应当依法受理。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 仲裁委员会管辖,或者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争议协商不成的,应当报请共同 的上一级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管辖。第八条 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应当在答辩期满前书面提出。当事人逾 期提出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当事人因此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 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撤销。第二节 仲裁参加人第九条 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

5、 (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与其聘用工作人员,社会团体与其聘用工作 人员,军队聘用单位与聘用文职人员为争议案件的当事人。第十条 法人组织由法定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非法人组织由其主要负责 人参加仲裁活动。在仲裁过程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更换,应当由更 换后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继续参加仲裁活动,原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 负责人已参加仲裁活动的行为有效。第十一条 当事人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参 加仲裁活动。法定代理人不明确或者互相推诿的,由仲裁委员会指定代理人参 加仲裁活动。当事人死亡的,由其近亲属或者法定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第十二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

6、一至两名律师或者其他人员作为 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 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第十三条 发生争议的一方在十人以上,并且有共同的仲裁请求和理由的, 可以推举三至五名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代表人放弃、变更仲裁请求或者承认 对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过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第十四条 与争议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经申请并获准后可以参加仲裁活 动,必要时也可以由仲裁委员会直接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第三节 申请仲裁时效第十五条 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仲裁时效期 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

7、算。第十六条 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时效 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二)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 院起诉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第十七条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员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 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 计算。第四节 回避第十八条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 请:(一

8、)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第十九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 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庭审辩论终结前提出;当事人在庭 审辩论终结后提出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当事人因此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撤销。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仲裁委员会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 案的处理,但因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第二十条 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者授权的

9、办事机构负责 人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案件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第二十一条 仲裁员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应当重新选定或 者指定仲裁员。因回避而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 重新进行,是否重新进行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已进行的 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第五节 证据第二十二条 争议仲裁证据有以下几种:(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

10、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 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第二十四条 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则第二十三条规定无法确定举 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庭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 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第二十五条 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限内提供 有关证据。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 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收集;仲裁 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决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 定予以收集。第二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依法调查取证

11、时,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协助配合。第二十八条 争议处理中涉及的证据提交、证据交换、证据质证、证据认 定等事项,国家和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未规定的,参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六节 期间、送达和归档第二十九条 仲裁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间。送达仲裁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 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仲裁期间的计算和仲裁文书的送达方式,仲裁委员会可以参照民事诉讼关 于期间的计算和送达方式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条 案件处理终结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材 料立卷归档。第三十一条 仲裁案卷分正卷和副卷

12、装订。正卷包括:仲裁申请书、受理(不予受理)通知书、答辩书、法定代表人身 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调查证据、勘验笔录、开庭通知、庭审笔录、延期通 知书、仲裁建议书、调解书、裁决书、送达回执等。副卷包括:评议记录、立案审批表、调查提纲、阅卷笔录、会议笔录、底 稿、结案审批表等。第三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建立案卷查阅制度。对不需要保密的内容, 应当允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查阅、复印。第三十三条 仲裁调解和其他方式结案的案卷,保存期不少于五年,仲裁 裁决结案的案卷,保存期不少于十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保存期满后 的案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处理。第三十四条 在仲裁活动中涉及国家秘密和军事秘

13、密的,按照国家和军队 有关保密规定执行。第三章 仲裁程序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 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通讯地址和联 系电话,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 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申 请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申请人的书面仲裁申请材料齐备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出具收件回执。对于仲裁申请书不规范或者材料不齐备的,仲

14、裁委员会应当当场或者在五 日内一并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要求补正全部材料的,仲 裁委员会应当出具收件回执。第三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仲裁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并在 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一)属于本规则第二条规定的争议范围;(二)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三)在申请仲裁的法定时效期间内;(四)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第三十七条 对不符合第三十六条第一、二、三项规定之一的仲裁申请, 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并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 通知书。对不符合第三十六条第四项规定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 申请之日起五日内

15、,向申请人作出书面说明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 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决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就该争议 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三十八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发现不应当受理的,除本规则第七 条规定外,应当撤销案件,并自决定撤销案件后五日内,按照本规则第三十七 条的规定书面通知当事人。第三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在申请人申请仲裁时,可以引导当事人通过协商、 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给予必要的法律释明及风险提示。第四十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 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仲裁委员会收到答

16、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 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第四十一条 被申请人可以在答辩期间提出反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 到被申请人反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通知被申请人。决定受理的,仲裁委员会可以将反申请和申请合并处理。 该反申请如果是 应当另行申请仲裁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书面告知被申请人另行申请仲裁;该 反申请如果是不属于本规则规定应当受理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向被申请人 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被申请人在答辩期满后对申请人提出反申请的,应当另行提出,另案处理。第二节 开庭和裁决第四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裁决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三名仲裁 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第四十三条 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涉及国家 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第四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组成仲裁庭并 将仲裁庭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第四十五条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 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 由仲裁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