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复习资料2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98283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2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2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2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2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2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复习资料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意义 一、会计的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 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可从四个方面理解: 会计属于管理的范畴; 其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而不是惟一的计量单位)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1、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 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

2、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核算的 7 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基本运作程序: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核凭证,按照确定的会计科 目设置账户,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登记账簿,按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定期 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表。 2、会计监督: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 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的三个特点: 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监

3、督依据包括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对经济业务活 动进行监督的前提是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相关而可靠的会计资料是会计监督的依据;同 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真正发挥会 计参与管理的作用。 ) 4、财务报告目标(也称会计目标): 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基本目标: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根据 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 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

4、包括: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府及有关部门等(选 择)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1、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判断)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 破产、也不会大规划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 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 起

5、讫日期确定。 (选择) 我国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 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判断) 2、会计记账基础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 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 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中现收现付制):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 费用的一种方法。收付实现制(一般用于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是和权责发生制(企业) 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企业会

6、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目前, 我国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如学校的复印 部、食堂等)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三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8 项要求: 4 个首要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4 个次级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应当要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 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 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重要性:凡对资

7、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的会计事项要充分披露,对次要的会计事项 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 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 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费用从高,资产或收入从低: 如收入每月挣 5000-8000,说 5000) 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 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编制同财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第四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 内容的具体化,是从会计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

8、的基本要素。也称财务报表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 6 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中,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三项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利 润三项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 一、资产: 1、资产的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分类:按其流动性(即变现速度或能力)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流动资产:指可以在 1 年或者超过 1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 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

9、款项、存货等。 长期投资:指除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 1 年(不含 1 年) 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 资。 固定资产: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 1 年, 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 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 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其他资产:指除以上四类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商誉等 3、资产的

10、基本特征: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在会计实务中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 资产。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2、负债的分类:按其流动性不同(或偿还期限的长短) ,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指将在 1 年(含 1 年)或者超过 1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 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暂 收应付款项和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长期

11、负债:指偿还期限在 1 年或者超过 1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负债的特征: 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是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的经济责任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 余额。 (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称为净资产) 。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 利得: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如罚款等) 损失:

12、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主要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两部分 4、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按其构成不同,可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等实收资本(或股本):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包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筹集资本过程中取得的由投入资本所引起的各种增值,包括资本 (或股本)溢价等。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 公积。 未分配利润: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历年结存

13、的利润。 判断或选择:一般而言,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盈余公积和未 分配利润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因而盈余公积和未分 配利润又称为留存收益。 四、收入 1、收入的概念: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 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分类: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 收入按经营业务的主次,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3、收入的特点: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它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有,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

14、权益的增 加。 判断:并非所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 (如投资者 投入资产) 判断:营业外收入不是收入,利得计营业外收入。 五、费用 1、费用的概念: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的分类:按经济用途不同,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费用的特点: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 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4、费用与成本的关系:联系表现在: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

15、化了的费 用。区别表现在:费用是资产的耗费,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 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六、利润 1、利润的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的实现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 增加,而亏损的发生则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会计等式: 1、第一会计等式(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 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 2、第二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也称为动态 会计等式) 3、第三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五节 会计确认和会

16、计计量 1、会计确认的标准:符合某项要素的定义;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2、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多选题)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1、含义: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2、分类: 按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二级科目或明细科 目,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 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按所反映经济内容的性质即按其反映的会计对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 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3、设置原则: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判断:企业在不影响质量和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前提下,可合并会计科目或自行设置一些 会计科目。 第二节 账户 1、账户的概念:是根据会计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