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一至第十六章完整笔记word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86952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至第十六章完整笔记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至第十六章完整笔记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至第十六章完整笔记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至第十六章完整笔记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至第十六章完整笔记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至第十六章完整笔记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教程》第一至第十六章完整笔记word(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 主讲主讲: :刘长荣刘长荣第一编第一编: :导论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本章要点:一 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术语二文学理论的性质规定三 文学理论的理论品格四 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一一 几个关键术语几个关键术语: : 文艺学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史 文学活动 文艺学: 是对文学及其规律进行完整研究的人文学科,是一个复杂知识体 系,包含了几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和渗透的分支学科(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文学史). 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文学一般本质及其规律,重在建立 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相关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意识 形态性)文学活动:文学活

2、动是指文学从创作到文学接受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由四个元素构成的几个关系来构成,是一个流动和反馈的过程. 文学批评: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 评价,及其一定文学规律的揭示. 文学史:对历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及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一 种历时的视角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也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 二文学理论的性质规定二文学理论的性质规定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1 文学理论也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 2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是文艺学 3 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对象: A 对象:以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为对象,即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 和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注:不但从具体

3、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文学现 象中得出原理,还要研究原理本身,方法本身,概念本身)B 任务: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文学活动的本质属性,文学的创造,文学作 品本身的构成,文学的接受规律. 注意,本教材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构成的: 文学理论教程的体系统观文学理论教程的体系统观: : 第一编第一编( (导论导论):):主要是阐明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内涵主要是阐明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内涵, ,性质性质, ,所涉所涉 及的对象任务及的对象任务及其它的立足点及其它的立足点, ,理论来源与其支撑点理论来源与其支撑点. . 第二编第二编: :文学活动文学活动. .把文学看作为一种活动过把文学看作为一种活动

4、过 成成, ,阐明这一活动的的本质特征阐明这一活动的的本质特征. .第三编(文学创造):文学创造作为艺术生产论的其中一个意义被强力凸显,本 编强调了文学创造过程中的一般性规律及其最普遍最基本的审美原则. 第四编(文学作品):本编具体文学文本的类型和体裁,以及文本的层次构 成,形象类型,随后更具体到叙事与抒情两大文学类型的一般构成;文学作品 的风格.第五编:从艺术交往理论引申来的文学接受过程,吸收了马克思的生产消 费理论与受马克思影响产生的接受美学,本编阐述了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总 结了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一般性规律,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三 文学理论的品格 1、 实践性:来源于文学实践,并且要经过

5、实践的检验,还要力图指导实践. 2、具有价值取向,文学理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也要从一定的立场 观点出发对文学现象,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它要提倡和鼓励的,也 有它要反对的。我们的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就是民主、科学、现代。第二节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第二章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本章要点: 一、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几个基本观念 二、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马克思文论的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马克思文论的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 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文论认为文学

6、是人的一种生活活动(创造和 欣赏都是活动) ,目的在于强调文艺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文艺作为人类 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 “本质力量对象化”:把人的全部特性(自由自觉性)和能力通过人的 活动转移到活动的对象上去,使对象成为人的特性和能力的证明。 2 2、文学反映论:、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角度提出文学活动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从哲学角度提出文学活动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反映。首先是列宁提出首先是列宁提出“反映反映”这个词来说明文学作为人对客体的认识。这个词来说明文学作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们的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点的一面镜子,是家托尔

7、斯泰的思想,是我们的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点的一面镜子,是家 长制农村的软弱和勤劳庄稼汉的习以为常的懦弱的反映。长制农村的软弱和勤劳庄稼汉的习以为常的懦弱的反映。 ”列宁列宁“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产,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产,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 是粗糙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毛泽东毛泽东3、艺术生产论:这是马克思看到资本时代的文学活动的一个特点,有三 种意思: (1)是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做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 术现象。 (2)指实际的艺术创作 (

8、3)专指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剩余价值, 一切艺术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3)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特有的含义,可暗示从生产、消费等环节中来揭 示文学发展的奥秘。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 筑,意识形态的存在从来不是纯粹的,而是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审美意识形态”是 20 世纪东西方热爱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的术语。这 意味着文学活动既是审美的同时又是某种意识形态的表达。 注:两个相关概念:注:两个相关概念: 莎士比亚化:席勒式: 艺术交往理论:马克思论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环节中阐述了生 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被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发

9、展成为交往行为理论,随 后又在文学理论领域中被理解为交往和对话,作品成为交往的结果,连接 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二、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三个原则 1、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2、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须植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历史和现实经验 的土壤。其次,要吸收中国古代丰富的文论遗产。 3、当代性:立足当代中国文学实践进行概括和总结;其次,吸收西方 20 世纪丰富的文论思想的合理成分;研究新出现的许多学科,研究其方法使 之成为研究文论的新方法和新视角。 1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 两个含义: (1) 、以马克思主义的世

10、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 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2)以 列宁、毛泽东等及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为指导。 2 2、中国特色(两个含义、中国特色(两个含义 )1、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 经验相结合,来创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2、必须吸收中国的文学理论遗产。 (中国有古典的文化理论,如何使中 国古典的理论的营养成分来培育现代中国的文论,是一个重大的课题)3 3、当代性(文论建设要体现当代精神)、当代性(文论建设要体现当代精神)1、当代性表现在文论要立足当代中国的文学实践来概括新的经验,回答 当代文学运动

11、提出的新问题。2、直面 20 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20 世纪”被称为西方 “批评的世纪” 。文论的两大发展:科学主义文 论和人本主义文论3、应尽量利用新兴学科的理论,把他们转化为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使 文学理论提升到当代科学的水平上来。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在前苏联与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提出“社会 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中国毛泽东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 务、生活是文艺的源泉”等观点。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在西方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了西方马克思主 义的学说流派。 相比较而言,苏联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政治色彩浓厚,意识形 态强;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异化”观念,研究意识形态

12、话语 权和对主体 的建构。 导论部分的练习:导论部分的练习: 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活动、文学批评、文学史 本质力 量对象化 莎士比亚化 席勒式 论述题:1、文学理论的性质是什么?(从学科归宿、对象任务、学科品格 三个方面回答) 2、文学理论有那些基本形态?见第 12 页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或者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有那些 基本观点?如何理解这些观点? 4、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或说要注意的问题)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本章要掌握的重点: 一、一般人类生活活动有什么性质?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三、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的理解。 四、文学

13、活动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 五、为什么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人的活动不是纯粹本能性的生命活动,而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种有意 识的生命活动称为人类的生活活动。 人的生活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客观性,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仅为人的被 动感知 注: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 的总称。 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人类特有的生活活动导致了文学活动的产生,这由于: 1、生活活动使人与对象能够保持一种诗意情感关系,人与对象可以保持 一种自由的关系。 2、生活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使文学创作称为可能。 合目的性:

14、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合规律性:人的活动能够遵循客观规律。 3、生活活动的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 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当中的位置 人的生活活动由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组成。文学活动处于精神活动的 范畴。精神活动包括:理论性或认识性的活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 ;宗教性精神活动(宗教、迷信) ;伦理性或意志性的活动(伦理、道 德) ;审美性或情感性的活动(文学艺术) ; 三 文学活动构成四要素的理解 1、世界的含义: 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 活或社会现实。 (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2、相关的基本理论: 模仿论 反映论

15、柏拉图:文艺是对模仿对象的外形的模仿,不能把握真理,文艺创作依靠 迷狂和灵感,即神的赐予。 (二)作者及其在此环节中的相关理论 1、作者被重视的原因 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来表达他的感受、抒发内心的抱负、情感和思想等 等。文学被认为是作者的表现活动。 2、相关理论: 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 。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荀子乐论中所“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楚辞的“发愤抒情”说。 淮南子认为文艺创作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有充于内而成象于外” “且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故哭之发于口,涕之出于目,此皆愤于中 而形于外者也。 ” 典论论文研究作家才能与文体的关系,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强调作家的先天气质与创作个性的关系。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 。强调诗歌的抒情性。 西方注重作者的表现能力主要是 18、19 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如华兹华斯认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 雨果克伦为威尔序赋予作者“无限性”的能力。 (三)作品及此环节中的相关理论 1、作品成为文学活动因素的理论依据: 文学反映的世界不等于世界本身。 文学表达的情感也多不同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文学作品是独特的。 2、主要理论: 把作品放到本体位置的是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的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