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沉浸式议论文教学中的教师素养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98311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沉浸式议论文教学中的教师素养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谈沉浸式议论文教学中的教师素养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谈沉浸式议论文教学中的教师素养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谈沉浸式议论文教学中的教师素养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沉浸式议论文教学中的教师素养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沉浸式议论文教学中的教师素养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沉浸式议论文教学中的教师素养问题沉浸式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主张师生共同沉浸于经典文本的阅读和作品创作之中,强调学生、老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氛围能够产生感性或理性浸润的心理状态,师生们沉醉其中而完成主动、自然的学习。对于不同的文体,沉浸式教学的难异程度是有差异的。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具有相对外显的情感与意境,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感到情在其中、情不自禁、百读不厌。但是,议论文就不一样了,因为议论文相对理性、抽象,缺乏情节与意境之美, “才美不外见” ,也就容易造成理解、品味的障碍,使阅读过程缺少趣味,干巴巴的,沉浸的效果难以达成, “入文”已难, “出文”更难。其实,议

2、论文自有它的趣味所在,它于“内”趣在“智慧之理” ,于“外”趣在“缜密之言” 。因此,教学议论文,能否达到沉浸式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激活学生心智,引导学生体验到议论文理性之美、品味出议论文语言之严密。沉浸式议论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略述一二:一、 教师要善于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议论文论证逻辑之美。有时候,老师们执教议论文,常常设计一连串问题,上课时又会生成另外的一连串问题,于是议论文教学变成了许多问题的练习。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本来很简单,因为提得多了,有时顺序也乱了,也就常常使人糊涂。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们云里雾里、很是无趣。比如,教学学问和智慧一文,你如果同步抛出这样一

3、大堆提问: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为什么说一味读书会成为两脚书柜?怎样理解美丽的“肥皂泡”?为什么用“探照灯”打比方?老师觉得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些这些问题相互交叉、逻辑混乱,你接连不断地提出来,学生们就会犯糊涂。这样学习,只会让人生厌,是体会不到文章逻辑之美的,更别谈沉浸其中,乐在其中了。笔者认为,提问要抓住核心,就要有所取舍,注意提问的层次性。简单一点说,要避免相互交叉、尽量去除枝叶。两三个问题提纲挈领,要使学生们一目了然、顿悟其美。这是议论文阅读的“浅尝”阶段。一般来说,体现议论文论证逻辑性的,不离三个核心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 。 “是什么”解决文章的论证中心即论点问

4、题;“为什么”解决论证的理由问题;“怎么样”就引导学生们去解决论据选用、排列和语言组织等问题。三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们一下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此外,借助于老师结构化的板书或多媒体课件辅助,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很好地领会文章的逻辑之美。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再看学问和智慧的例子,在一堂课中,老师可以这样提三个问题:1、针对学问与智慧,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观点?3、作者是怎样论证他的观点的?。三个问题逐层深入,一目了然,具体探究时可以再进行细化。如研究第一个问题时,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然后搞清楚作者对此的观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发现问题、阅读文

5、本,问题一环套一环,课堂探究就如行云流水、渐入佳境,自然产生沉浸的学习效果。二、 教师要善于激活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体验议论文论据充分之美。议论文用论据说话,有根有据才能使论证严密,这很值得研究,但有时候,教师只帮助学生找到论据,并不启发学生去作深入探究,这就是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不能尝出醇厚的味道来。教学议论文,教师必须有能力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论据选用的精当,包括论据的针对性、全面性、典型性,要品出论点之所以成立的味道来,这是议论文阅读的“品味”阶段。要研究论据,须组织课堂探究与讨论,要让学生们把它们当作问题去琢磨一番。因此,需要老师去激发学生的疑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怎

6、么提问呢?可以从引导学生研究文本开始,也可以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开始,方法不一。从研究文本开始,一定要设计好引导语,让学生去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论据,为什么它们能证明论点,这也是搞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其中, “为什么”还包括了为什么这个论据能证明论点,论据与论点的关联处在哪里?为什么用了这个论据,还要用那个论据?大家说说议议才能弄得明白、学得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倾听学生的理解并给予正确的点拨,关键是要让学生们产生对话。如果只是老师说,学生们就常常会如听天书、面对情节性不强的一堆材料而昏昏然。从自主设计开始,就可以先把书放起来,学生们自己先说说准备怎么去论证论点

7、。激活相互对话,产生互相评论或补充。在这种练习中,要求言者力求表述严密,听者务必用心倾听并注意找出言者的漏洞。一番交流之后,再来看看文章选用了哪些论据,作一下对比,想一想为什么,收获会很大,印象就非常深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必须具备激活疑问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的基本素养。三、 教师要善于寻找经典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议论文论述语言之美。议论文论证严密,除了论据与论点的严密关联、论证思路的层层推进、细致严密之外,还离不开论述语言的精当与缜密。表述“缜密”体现了议论文的语言之美,应该沉浸其中,悟到心里。这是议论文阅读的“感悟”阶段。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方法也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方法,都有其共同要

8、求。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沉浸于议论文的语言,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沉浸的意识,教师能够因体悟到议论文的语言之美而深感兴奋;其次,教师要有带领学生找准词句、深入探究语言的能力。课堂训练自然少不了,教师思维的逻辑性也倍显重要。还是以教学学问与智慧为例,如这样一段话:“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这段话

9、光读读不行,得深入探究。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句中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 “浮光掠影” “肥皂泡” “探照灯” “珍珠泉的泉水”等喻体各自表示什么?它们的自然属性与比喻意义对应得十分贴切,增加了阅读的趣味,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其次,这段话句子间的关系十分严密,这种严密的关系通过内容的对应形成对比,通过关键词语的使用进行连接,构成整齐的句式。看,连接性词语构成了这样的句式:“只是。好像尽管但是。惟有才。惟有才。也惟有才。 ”句子形成了前后对比的格式,后面部分句式整齐,一气呵成,产生了排比的气势。从内容上看, “探照灯”克服了“浮光掠影”的不足, “珍珠泉的泉水”克服了“肥皂泡”的缺点,最后一句话“也

10、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归结到本部分的分论点“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论证非常严密。在教学时,从修辞到词语、从句式到内容,引导学生作一番分析与思考,想想这些重要的表达放着有什么好处、拿掉有什么坏处,就一定能体会到议论文语言的魅力。再如, “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说和生物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 。研读这句话不能放过“居然”一词,居然有出乎意料之意,用在句中突出了有智慧的人能够见人所未见、悟人所未悟,突出了智慧对于研究学问的重要性。这样的好词一放过,阅读议论文就索然无味了。读书时,师生共同关注语言,通过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比一比来共同加强理解,采用改写、仿写等多种手段来加深感悟。只要教师有心、引导有力,学生们就一定能够浸润在极具理性之美的议论文语言中,通过对语言的深刻体会而完成不同于散文、小说、诗歌阅读的陶醉,同时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总之,议论文教学也能够达到沉浸的效果而使教学卓有成效。在沉浸式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展现以下基本素养:一是自身阅读感悟能力和教学策划能力,二是激发学生疑问、激活学生有效思维的能力,三是带领学生品读语言的深入引导的能力。沉浸式教学,可以令议论文更好地展现其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