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第2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81955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 第2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 第2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 第2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 第2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 第2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 第2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 第2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2 讲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第第 1 1 部分部分 重难点分析、知识图解重难点分析、知识图解1.1.学习目标:理解有理数的乘除法、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以及乘方的运算,学习目标:理解有理数的乘除法、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以及乘方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灵活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法、乘方的法则解决运算问题。学习重难点:灵活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法、乘方的法则解决运算问题。2.2.知识图解:知识图解:图解图解 1 1:有理数的有理数的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有理数有理数

2、 乘法法则乘法法则 相乘;任何数与相乘;任何数与 0 0 相乘,积仍为相乘,积仍为 0 0。的乘法的乘法 倒数倒数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 1 1,这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有理数的乘有理数的乘 交换律:交换律:ab=baab=ba;结合律;结合律:abc=a(bc):abc=a(bc);法运算律法运算律 分配律:分配律:a(b+c)=ab+bca(b+c)=ab+bc图解图解 2 2: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有理数有理数 有理数的有理数的 对值相除;对值相除;0 0 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除以任何一个不为 0

3、 0 的数都等于的数都等于 0 0的除法的除法 除法法则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除法的应用有理数除法的应用 图解图解 3 3:求求 n n 个相同因数个相同因数 a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用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用“a“an n”乘方的意义乘方的意义 表示,表示,a a 叫做底数,叫做底数,n n 叫做指数,叫做指数,a an n读作读作 a a 的的 n n 次幂次幂有理数有理数 乘方的符号乘方的符号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的乘方的乘方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4、正数乘方的运算法则乘方的运算法则 根据乘方的意义,可把乘方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根据乘方的意义,可把乘方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第第 2 2 部分部分 教材详解教材详解知识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知识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1)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2) 任何数与任何数与 0 0 相乘,积仍为相乘,积仍为 0 0注意:注意:1.1.当乘数中有负数时当乘数中有负数时, ,必须用括号括起来必须用括号括起来2.2.一个数乘以一个数乘以 1 1 等于它本身等于它本身, ,乘以乘以-1-1 等于它的相反数等于它的相反数有理数乘法运算步

5、骤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1.:1.确定积的符号确定积的符号2.2.确定绝对值确定绝对值例例 1 1 (1)计算下列各题:(13)(6) (+45) (+2) (1)(1) 32 51891 89(-1) 0(-8) (2)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是什么数?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是什么数?变式训练 1;1.0(m)=_,m0=_.2.(31)73=_,(163)(916)=_.3.(5)(151)=_,xx1=_.知识点二、确定多个有理数乘积的符号知识点二、确定多个有理数乘积的符号a.a.多个均不为多个均不为 0 0 的有理数相乘

6、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简记为为正;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简记为“奇为负,偶为正奇为负,偶为正” 。B.B.多个有理数相乘时,若其中一个因数为多个有理数相乘时,若其中一个因数为 0 0,则积也为,则积也为 0 0。例例 2 2 (1)观察下列各个式子,判断它们的积是正数还是负数?写在横线上。2345 234(-5) 23(-4)(-5) 2(-3)(-4)(-5) (-2)(-3)(-4)(-5) (-2)(-3)(-4)(-5)0 (2)几个

7、有理数相乘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数; B.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数; C.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D.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数。变式训练 1;(1)(125)(25)(5)2(4)8 (2)(56)(32)+(44)32(3)5111513(4)4(96)(0.25)481知识点三、倒数的认识知识点三、倒数的认识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 1 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注意:a.a.倒数是相互的,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倒数是相互的,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8、。B.B.一个有理数与其倒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一个有理数与其倒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0 0 没有倒数。没有倒数。例例 3 3 (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3 的倒数是 ; -2的倒数是 ;0.75 的倒数是 ;3的倒数是 。32 51(2)若-3x=-1,则 x 的倒数是 。51变式训练 1:(1) (-5)6(-0.2) (2) (-4)+(-24)43 43知识点四、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知识点四、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分配律:乘法对加法分配律:例例 4 4 (1)用简

9、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25(-)(-8) (-)(-24)2081 43 87 125(-9)+(-26)- 12.25(-13.5)(-40)2043 43 43(2)计算下列两小题。(+-+1)(-48) (-)(-3)+(-5)+(-)(-2)83 163 1211 13127 13127 13127知识点五、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知识点五、有理数的除法法则a.a.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B.B.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例例 5 5 (1)计算下列两题(-3.5)(-)

10、 (-4.9)(-0.7) (-18)6 0(-34)87(-36-36)44(-9-9)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27)9 (6)(4)(1) (0.25)()(1)119 51 32 53(3.5)() (72)3 (7)3203.87 43 21 71 43知识点六、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知识点六、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n n 个个 a a一般地,一般地,n n 个相同因数个相同因数 a a 的相乘,记作的相乘,记作 a an n, ,即即 aaaaa=aaaaaa=an n, ,其中其中 a a 叫做底数,叫做底数,n n 叫做指叫做指数,数,a an n读作读作 a a 的的 n n 次幂。次幂。注

11、意注意:1.:1.一个数可以自身的一次方一个数可以自身的一次方2.2.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 ,要用括号将底数括起来要用括号将底数括起来, ,再乘方否则意义不一样再乘方否则意义不一样例例 6 6 (1)把下列的横线补充完整。 32中,底数是 ,指数是 ;在(-)3中,底数是 ,指数是 31读作 ,它的含意是 -62表示 ;(-6)2表示 ;-(-6)2表示 。(2)-23的意义是( ) 。A.3 个-2 相乘 B.3 个-2 相加 C.-2 乘以 3 D.23的相反数变式训练1:1.(2)3的底数是_,结果是_. 2.32的底数是_,结果是_.3.5(2)2=_,48(2)

12、5=_.知识点七、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知识点七、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1.1.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2.2.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3.3. 0 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是的任何正整数次幂是 0 0,0 0 的的 0 0 次幂和次幂和 0 0 的负数次幂无意义的负数次幂无意义例例 7 7 (1)计算下列各题。 (-2)4 -24 -()3 (-)3 (-0.254)200943 43变式训练1: (1)(2)4 (2)(1)2001 (3)23+(3)2 (4) 23 2(5) (6) (7) (8)353)43(1281

13、1320知识点八、有理数乘方的应用知识点八、有理数乘方的应用例例 8 8 (1)一桶质量为 20 千克的色拉油,第 1 次用去油的一半;第 2 次用去第一次用油的一半;第 3 次用去第 2 次用油的一半;。求第 3 次用的由是多少千克?请你猜想,第 20 次用的油是多少千克(结果用幂的形式来表示)?(2)有一张厚度为 0.1 毫米的纸,对折 20 次后(假设可以对折 20 次) ,它的厚度能超过 30 层楼高吗(每层楼高平均为 3 米)?假如可以一直连续对折,那么经过若干次对折后,它的厚度能否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例例9 9:已知x2=(2)2,y3=1,求:(1)xy2003的值. (2)20083yx的值.变式训练1.|a+3|+|b2|=0,求ab的值.变式训练2. 如果|a|=|a|,那么a=_;已知|a|+|b|+|c|=0,则a=_,b=_,c=_.变式训练变式训练3.3. 若a0,b0,且|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