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898110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标准还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就

2、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保障。 我们知道,学生的情感具有迁移的特征,当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情感时,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对学科产2生积极的态度。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营造情感氛围,以学生为主体,

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他们抱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因此,在课堂上,我始终保持着微笑,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其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

4、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出示了 12 个大小相同的边长为 1cm 的小正方形,要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摆出的大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3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5、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抽象思维是需要有感性材料为基础的;丰富的感性材料是学生借以获取知识的桥梁,而这些感性材料应该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现实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并把它作为数学课上的研究材料,这样不但可以使它成为构建新知的事实材料,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亲切真实,研究的就是身边的事,解决的就是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 ,1 千克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非常抽象,学

6、生很难感知 1 千克到底有多重、1 千克的物品大约有多少。为了让学生建立 1 千克的概念,我把课堂创设成小小菜市场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知材料,有各种水果、蔬菜、大米、豆子等等,并准备了一把秤,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称一称。学生通过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参与,充分感知并建立了 1 千克的概念,还为他们丰富了生活经验。课后,孩子们还带着父母到市场上买东西,估计物品的重量,积极性非常高。可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多么的灵活和专注,充分体现了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体4的特点。因此,一方面可以对他们进行集体教学,提

7、出共同的基本要求,但同中有异,他们的身体素质、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存在差异。要实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目标,必须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课程内容供学生选择,实施分层教学,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在一年级期末复习解决问题的时候,我根据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特点设置了一些开放型的题目,基础比较好、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从教师给的一系列条件中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写题目,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而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能力比较差的学困生就可以尝试去解决问题,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