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80891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一、教学设计依据(一)学情分析“矛盾”一词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矛盾” ,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 。但是,对于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却难以理解,很容易将二者混淆。鉴于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联系生活实例,

2、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三)教学重点1、矛盾的含义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四)教学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五)教学设计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具体情境的丰富性和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分析、归纳与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哲学素养的目标。(七)教学设计原则(1)坚持在生活的逻辑中建构知识的原则;(2)坚持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实践性、获得性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八)教学方法与思路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其基本思路是:贯彻主体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4、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整合问题知识建构课后思考”为线索,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学生设计探索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思维和探究活动。(九)教学媒体运用本次课堂教学以问题探究为学习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兴趣,还能为探究活动的充分进行从时间上提供可能性。本课教学媒体选择遵循科学、

5、辅助、互动、有效的原则,既有传统的大屏幕实物投影仪,也有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课件。利用 PowerPoint 制作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作为认知工具来创设情景,从设问唤醒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来同化当前新知识到提出新的问题和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媒体给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设计方案案例导入(案例导入(3 3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PPT 课件展示)郑西高铁和武广高铁开通的场景;2010 年五月份我国比较严重的几起道路交通事故,并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来思考: “车”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学生活动:跟着老师的思路对“车”在现代社会

6、所体现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初步思考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起“脚手架” 。设疑诱思,将学生自然的引入探究的主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1 1) (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分析“车”所体现出的矛盾,并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现象。学生活动: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各抒己见,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建构。学生 1;学生 2;学生 3。设计意图:教师以“引导者” “组织者”角色参与在探究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问题(分析问题(1 1) (5 5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日常生活

7、中对矛盾的理解,进行分组讨论“矛盾是什么” 。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思维点拨。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每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小组内部经过讨论后,由小组发言人在全班交流本组的观点。小组 1:矛盾对立;小组2:矛盾相反;小组 3:矛盾对抗。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习,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中。整合问题(整合问题(1) (5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分析学生的讨论结果,指出他们所概括的是日常思维、形式逻辑、形而上学中的矛盾,只看到了事物间对立的一面,没有看到统一的一面。在此基础上提出辩证矛盾的概念:辩证矛盾是标志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不

8、同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要地说矛盾即对立统一。分析完毕后,鼓励学生和老师的分析所产生的疑惑加以提问,并敢于进行质疑。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仔细领会,在老师讲解完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质疑、询问。问题 1;问题 2;问题 3。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周密的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提出问题(2 2) (3 3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从矛盾的定义中分析出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然后结合丰富的图片等资源进行一一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矛盾两个基本属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对其中的图片等教学

9、材料进行仔细琢磨,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问,并根据对两个基本属性的学习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引入新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分析问题(分析问题(2.12.1) (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把本问题的解决放在中美关系这个具体案例中考虑,请学生思考:中美两国之间有没有矛盾?学生活动:认真考虑后各抒己见。学生 1:意识形态上有区别;学生二:台湾问题上存在分歧;学生三:人权问题分歧很大。设计意图: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具体到一个学生熟悉的事例上,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2.22.2) (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总结完善学生的作答进而提出:中美两国之间矛盾如此尖锐,为什么

10、两国关系还在向前发展呢?学生活动: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学生 1:经济利益有很强的互补性;学生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学生三:反恐问题上立场、利益一致。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情境中加以呈现。分析问题(分析问题(2.32.3) (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进一步提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矛盾关系?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处理中美之间关系应注意什么呢?学生活动:多角度考虑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积极发言。学生一;学生二;学生三。设计意图:通过一步一步的分解思考,最终过渡到探究的问题上整合问题(整合问题(2 2) (3 3 分钟)分钟)教

11、师活动:中美关系充分说明了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 “竞争中求的发展”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史同一体内部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就不可能存在和展开。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仔细领会矛盾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合思路,攻破教学难点。提出问题(提出问题(3 3) (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在我们认识了矛盾之后,就会发现矛盾无处不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 。那么有没有什么地方没矛盾呢?比如“桃花源” 。然后分析桃花源中存在的矛盾。由此得出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那么我

12、们该怎样正确的对待矛盾呢?学生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认真思考。设计意图: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分析问题(分析问题(3 3) (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列举讳疾忌医的例子从反面启发学生应怎样面对矛盾。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引导,结合生活经验,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设计意图:正确对待矛盾,不回避矛盾,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整合问题(整合问题(3 3) (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仔细领会,掌握学习哲学的技巧,实现原理与方法论的对应。设计意图:掌握原理与方法论对应的技巧提出问题

13、(提出问题(4 4) (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通过 PPT 展示“成龙、周杰伦、李咏、张曼玉”的漫画图片以及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的照片,让学生识别引出矛盾的特殊性。让同学从多角度思考: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自主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4 4) (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展示四大美女的图片, “美”使她们的共性,但却美的各不相同。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思维点拨下仔细分析,踊跃发言。设计意图:运用典型事例分析哲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整合问

14、题(整合问题(4 4) (3 3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总结完善学生的答案可得出:寓于 表现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学生活动:认真思考,仔细领会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二者关系,攻破重点知识建构(知识建构(2 2 分钟)分钟)普遍性特殊性教师活动:从“问题论证答案意蕴”四个方面对矛盾及其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加以梳理,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略)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展示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重构。设计意图:强化、深化知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后思考(课后思考(1 1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对应的方法论及其意义。

15、学生活动:在课后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前面关于原理与方法论相对应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小结(小结(2 2 分钟)分钟)教师活动:本课的学习对重点难点的把握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理解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用矛盾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失败与成功,不仅勇敢地接受风雨给我们带来的一波三折、七灾八难,也能看到风雨后绚丽的彩虹。学生活动:对本节重点难点回顾的同时,能努力将矛盾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认知观念。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要学以致用,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飞跃。三、教学流程图(略)三、教学流程图(略)

16、四、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了引导教学正确、完善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形成性评价,以便为教学提供频繁的反馈信息,依据反馈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订措施调整教学。 (表略)五、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本课设计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整合问题知识建构课后思考”为教学环节展开教学过程,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全面发展创设了和谐教学环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合作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通了新的观念、新的角色、新的行为,将学生新的培养目标落实到了实处。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实施的情况做必要的适时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