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98009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谈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谈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谈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谈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热议纷纷,有关于作文知识重建的思考,有关于作文教学过程的探讨,有关于中外作文教学的比较但只要高考依然存在,它对教学的强力干预,就不容规避。记得四年前,我第一次迈进高考阅卷中心组,参与作文评分标准的制定,参与高考作文阅卷的质检,看着自认为并不苛刻的评分标准,瞪着一份份结构大抵相近、内容同样苍白的答卷,我曾经真诚地反思过自己的作文教学:“记得刚上高一时,有几个学生的作文很有灵气,我打心里喜爱和佩服。可是课堂上,学生经我的高考模式化训练,开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作文,作文的风格慢慢靠近我训练的模式了,考试的分数也不断在丰收 ,但他们飞扬的作文个性难得表现了

2、,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和歉疚。 ”所以,今天,感谢教研室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让我将近两年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粗浅的思考与稚幼的尝试在诸位面前一吐为快,自知是“野人献曝” ,期待引发大家对于作文教学的深度关注与冷静思考。一、重视了阅读,但阅读的旨归是什么?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对阅读的高度重视,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实。除了语文课本外,我们的学生订阅了语文报 ,不少老师还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编制了一些“语文晨读材料” ,以补充学生的阅读之需,到了高三,以教研组为单位,印发大量美文、时文,以扩大学生的阅读储备。但尴尬还是无可避免:对阅读的足够重视,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问题出在哪里?阅读的旨归究竟是

3、什么?教师推荐的美文、时文往往带有随机性,东挑一篇,西选一篇,缺乏长远的规划与系统的指导。在阅读材料的使用上,大部分教师放手“无为” 。学生对阅读材料或熟视无睹或囫囤吞枣,缺乏良好的阅读训练和阅读习惯,停驻于浅显的阅读层面。正如语文教育家章熊所指出的:“研究解剖作者的思考,揣摩体味作者的语言运用,培养语感,这种揣摩谋篇的教学能够有机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成为我国语文教学的特色,独步于世界教坛。 ”所以,我们教师对于补充材料的阅读,要引导学生“揣摩谋篇” 、 “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从而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这启示我们:阅读,以作文为基点和归宿,可以更逼近语文素养的核心。以教

4、材上的选文为例,这些文本都具有较高的作文指导价值,作为高中语文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从积累来说,可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经典片段,积累作家经典小故事,积累课文中的文化,积累古诗名句。从运用来说,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思考哪些材料可以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写作源” 。近两年来,我着手带领学生对必修文本课文写作资源进行了一些挖掘和整理。每一篇都是按照“素材清单”“适用话题”“素材激活”三个步骤加以整理、积累。比如在上靳轲刺秦王时,围绕文本“荆轲刺秦”的事件,以文本为原点,以人物的视角,挖掘并引入文本之外的素材,引导学生摆脱单一视角的束缚,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文本。关于

5、荆轲及其视角,我给学生印发了三篇高考范文和一篇文艺随笔,并指导他们阅读鉴赏。2002 年山东某考生的优秀作文刺秦 ,紧扣“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将荆轲刺秦的故事新编再造,对荆轲的失误作出出人意料的解释:荆轲夜探赢政的书房浏览秦王的文书后,深思“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 “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经过痛苦的心灵抉择,决意为了天下苍生,有意制造了失误,给了秦王逃生的机会,从而报答了燕太子的恩遇。文章突破了荆轲刺秦“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局限,从另一个角2度对荆轲重新评价,塑造了一个有别于历史上的荆轲的崭新形象。与此相反的,2006 年高考有一篇优秀作文当他逝去的时候 ,作者阅读

6、了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却被牧羊人抓住的材料后,浮想联翩,想到了本来似乎毫不相干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巧妙地将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的积极尝试和荆轲类比,细细地摹写易水送别、赴秦路上荆轲的内心活动。虽“身赴险地,强弱悬殊” , “以卵击石” ,但“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救黎民免于兵戈之祸” ,“我必须一搏” 。热情地讴歌荆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2004 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有一段写的也是荆轲:荆轲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榆次、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 ,鲁勾践“怒而比之” ,而他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

7、,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 ”文章批评了荆轲在别人的期待中膨胀了自我认识,颇有新见。王亚田失败的英雄刊登于意林2008 年 11 期,这篇文章深度思考了荆轲之于司马迁的特殊恩遇。他大胆地指出司马迁偏爱靳轲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刺客的地位,是由对手的地位支撑的。这也是司马迁的历史观。荆轲之所以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头,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刺的四个人高出一头;更加了不得的是,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国,变成了秦始皇。连荆轲自己都不会料到的是,他的生命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

8、王联系在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荆轲的英雄形象是由他的敌人秦始皇塑造起来的。三篇高考作文加一篇随笔,都用荆轲刺秦的故事去评述荆轲,却写出了新的见解。由此启发学生,即使面对同一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也会做出不同的评价。平时在课堂上多做些类似的思维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从写作的视角指导阅读,阅读便不会停步于浮光掠影的浅读层面。二、重视了指导,但指导的误区有没有?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常常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把许多精力放在命题立意和文章的选材上。大讲立意要如何准确、新颖, 选材要怎样的具有时代气息。其实,文章立意深刻与否, 关键应取决于写作主体学生的思想认识程度的深

9、浅。可以说, 没有认识水平的提高, 就没有立意能力的提高。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思想则是写作的灵魂。学生作文立意不高,“究其根源不是写作本身的原因”, 更不是一个纯技能的问题,“关键在于作者的思想情操的高度, 也就是人文素养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也常常看到这种现象: 教师毫不顾及学生的生活积累与主观体验, 毫无休止地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程序化指导。作文教学搞成了技术培训。一些作文法的书刊总是强调“方” “术”,论据手册 作文宝典 作文快速构思法之类的指导书刊充斥书架。一些作文教学课总打着“作文怎样写”的旗号给学生以程式的指导。其实,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陈军早就感叹过, “方法是很难教会的

10、。 ”我也曾和南京十三中的特级教师曹勇军关于写作教学进行过交流,我们深有同感,写文章其实是一个思维逐渐厘清的过程,很多时候,文章是写着写着,思路才渐渐清晰的。边写边调整,边写边修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虽然从文章学来看,诸如开篇结尾、谋篇布局等技能训练不可丢弃, 但是, 作文是记录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 是有血有肉、有鲜活灵性的有情之物, 如果训练时只注意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而忽略人的教育, 忽视个体的“需求”, 那么, 这种观念势必将作文教学引入旁门左道, 作文也便成了“编文”, 甚至养成抄袭的恶习。此外,偏重语言, 忽视思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误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虽然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

11、,有语言决定论、思维决定论以及语言和思维统一论, 并且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哪种是科学的, 但是,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偏重语言训练忽视思维培养是一个不3争的事实。我们知道,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语言是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思维, 是人的“内部语言” ;语言,是“外部的思维” 。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 影响到他的言语能力的优劣: 概念模糊, 用词就不准确; 思维缺乏条理性,说话就颠三倒四,层次混乱;思维缺乏严密性, 表现为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或者上下文不贯通, 缺乏照应;思维方法片面, 表现为说过头话, 强词夺理、不能自圆其说等等。所以,总结起来,我们在日常指导学生写作

12、中,最容易滑入的误区有三:重立意,轻人文素养的培育;重行文,轻修改过程的指导;重语言,轻思维逻辑的训练。 师从郑桂华教授的一年期间,我也就作文教学向她讨教过。她有一番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目前大多采用两种基本流程:“一是四阶段指导模式, 即教师写前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评讲交流展示 ;另一种为两阶段指导模式,即学生作文教师批改 。 ”她指出:“这两种模式其实大同小异,即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作文的进行时里缺少必要的讨论和具体的帮助,比如用哪则材料更好一些?什么立意更有价值?如何在作文过程中及时修正,改进表达,等等。即使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评语、课堂讲评甚至面批获得教师的意见

13、,但是学生当时的作文情景已经不可复现,指导和训练都无法融为课程的有机部分。 ”郑老师指出了当前中学作文课忽视了过程性的指导,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我们将作文视为一次性活动,其实 “作文”是一个反复的动态系统:“初稿讨论 、修改成稿 ”。 因此,高中作文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谋篇布局的构思阶段,并予以及时、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案例一原稿:“把它撕掉!”老师突然对他命令道。只 见他将墙 上贴着的那幅耷拉着一角的毛笔字轻轻地捏住,小心翼翼地将 纸张揭下来。改稿:“把它撕掉!”老师突然停下讲课对他命令道。他如释重负。 墙上钉着的那幅苍劲有力的毛笔字被风吹落一角,已 经在他的脑后侵扰了很久。因为怕扰乱课堂纪

14、律,他一直默默忍耐着。 “终于可以结束了。 ”他伸手轻轻地捏住了那落下的一角。同学们注目着,等待着那张纸撕裂时畅快的声音。可是,那只手却停在了空中,犹豫了几秒,随后伸高了去费力地起墙上的图钉,一分钟静静地过 去了, 纸张终于被完整地取下。同学们不满地嘟囔着,谁也没有注意到老师微微翘起的嘴角。案例二我们最近写了一篇半命题作文珍惜 ,我们班胡星灿同学交来了一份题为珍惜母爱的初稿。他在初稿中写道:“从军训开始,住校已是第三周,对食堂饭菜的新鲜感过去后,我开始怀念妈妈烧 的菜。周五回去,妈妈给我包了一顿饺子,可香啦。我在一边狼吞虎咽,妈妈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刹那 间,一股爱的热流涌上我的心头,我的鼻

15、子酸酸的。我开始明白,这就是妈妈 啊!这就是世界上最真挚、最沉甸甸的母爱啊。 ” 针对本次习作,我在“讨论、修改”的指导环节中,推荐学生研读了几篇文章:台湾女作家林新月的给母亲梳头发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及苏叔阳留在我心底的眼睛。小胡同学在反复诵读项脊轩志这篇课文之后,修改了自己的作文。紧张的住校生活,让学习并不 轻松的我一到周末就会回家 疯狂补眠。上个周六,阳光极其灿烂,我从美梦中醒来,才惊 觉已是下午一点钟。 妈妈轻轻推门进来:“懒虫,起来了?饿不?这里有饺子!”我闻到了饺子的香味, 还真饿了。 妈妈 在笑盈盈地看着狼吞虎咽的我,一脸满足。我停下了筷子,久违 了, 妈妈那含笑的面容,那 满

16、 足的幸福神态, 让我不由得心痛,住校期间,我竟然连一个电话 也没打回家。返校的时间到了,我小跑着下楼。不经意间回了一下头,看到妈妈在阳台一闪就不见了。4我开始明白,每次离开,总感觉有人在后边目送我,那是妈妈啊!妈妈就这样用无声的方式表达她对我的不舍,她对我的关切。而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忽略她的爱。对不起, 妈妈! 一阵风轻轻吹过,捎来了桂花的香味,我深深地吸着,贪婪地吸着,这是妈妈的味道啊,淡淡的清香,从来不曾远离!这位同学把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带入作文中,从而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了项脊轩志中那份浓浓的亲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重视整个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作文教学也要以此为指导,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高中作文写作也是一个收集材料、构思、组织语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整个作文写作过程的指导。作文写作是学生思维的外化,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打开思路,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