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76997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日本幕府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 A 天皇 B 将军 C 大名 D 武士 2、日本社会中, “士”的构成包括 将军 大名 商人 武士A B C D 3、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 外国势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深 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 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 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A B C D 4、尊王攘夷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尊攘派对幕府抱有幻想 幕府军队进攻 西方列强的压力和围攻 尊王派失去民众支持A B C D 5、日本倒幕派之所以打败幕府军队,是由于 倒幕派得到天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倒幕派士气高昂,武器先进,战斗力较强 大名与幕府决裂,参加

2、对幕府的战斗 西方列强保持中立A B C D 6、19 世纪中期的日本,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有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经济地位不断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力 中下级武士因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增强 部分藩主主张反对幕府统治A B C D 7、19 世纪初,日本社会矛盾激化,表现在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发生 工商业者也不满幕府剥削和掠夺 中下级武士变成反幕府的力量 西方列强加快侵略扩张的步伐A B C D 8、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

3、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9、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 育而已。 ”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10、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由半割据状态转为中央集权国家 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代替 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 A B C D 11、明治维新中,天皇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将全国划为 3 府 72 县,由中央政府派员直接管理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将

4、大名集中东京居住A B C D 12、明治维新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3、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 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 业 14、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宣布“四民平等” ,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 B。

5、 C。 D。 15、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 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 目的是富国强兵 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 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 变A B C D 16、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A 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样板企业” B 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 C 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 D 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17、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是 A 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 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 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 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国家最高

6、统帅,拥有专制权力 18、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 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19、在日本的武装倒幕中 A 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领导力量 B 中下级武士积极参加了斗争 C 明治政府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 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得以建立 20、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 A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 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C 实行征兵制 D 实行文明开化,

7、发展 近代教育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民族,其工业化并非由政府刻意追求的事先规划的结 果,而是一种源于民间私人资本“对财富的追求”和“贪欲”的结果,英国人是到了工业 革命已成气候并大大改变了国家面貌时才有发现。 材料二 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 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 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材料三 1901 年八藩钢铁厂(私人企业)钢、铁产量分别占日本钢、铁产量的 82% 和 53% 材料四 1870-1940 年日本以每年约 4%

8、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 工业国。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和日本工业化起步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的什么状况? 根据材料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持速增长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 (1)据材料一回答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如何规定的?材料二: 19 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 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武士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另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 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

9、更是困苦之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 下来的武器将军的赏赐物,也被送进当铺,或是出卖求钱。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 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2)材料二中的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何影响? 2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出现了革命与改革并存的历史现象。试从政治、经济、思想 三个方面概括指出推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外部力量和内在动力。两国改 革的成功对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4 19 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 了实现富国强兵,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

10、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DCAADDADACCBADADACBD21英国工业革命由私人资本推动,日本工业革命中政府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以轻工业(棉纺织业)为主,日本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在政府保护下垄断产生;垄断组织已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推行社会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抓住机遇,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发展经济;政府采取措施发展工商业;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对外扩张,掠夺朝鲜、中国的资源和市场发展本国经济。22 (1)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

11、幕府实行严格的封 建等级制度,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土、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统治起了瓦解作用;统治阶级发生了分化,森严的等级制度被破坏,下级武士与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联盟关系,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23 外部力量:欧美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和国力增强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内部动力:两国统治者摆脱国家贫穷落后面貌,振兴民族的愿望;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要求变革旧的封建专制制度;广大人民群众对专制统治的不满。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广的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

12、世界体系初步形成。24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不同的原因:经济方面,中日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洋务运动时, 民族工业虽然已产生,但力量薄弱,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 19 世纪中期日 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政治 方面,两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不同。中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在洋务运动中,顽固派掌 握实权,并始终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为目标;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 强大,并最终推翻幕府统治,掌握国家实权。新政权为摆脱外来压迫,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为建立近代化国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