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71806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难点分析 一、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 式 优 点 缺 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

2、 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 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 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 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 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 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 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 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 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飞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 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 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用管道运输货物(主要是原油和成品油、 天然气、煤浆以及其他矿浆),气体不

3、挥 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 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 停地运输,运量很大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 灵活性差说明:(1)在交通运输生产布局中,无论是交通运输线网的布局,还是运输任务在各种交通 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配,都必须全面考察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其功能。 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综合的、全面的。首先,要求运载量大、成本低、投资 少,以便节省用于运输方面的开支;其次,要求货物到达快,以便缩短运输时间,加速流 动资金周转;再次,要求尽可能保证持续不断地、安全地运输。不同运输方式对上述经济 指标的满足程度不同。 下表是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的比较(按数序由小

4、到大,表示优劣的大体次序)。 运输方 基建投资劳 动式 线路 运具运载量 运价 速度连续性灵活性生产率铁路河运海运公路航空5314213245231453214535421154233451232154 二、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1)交通运输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条件,不同的交通运输线,有不同的区位因素。 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如南昆铁路。在具体选择线路的走向时,经济因素仍然起主导作用。一般而言交通量最大, 线路最短,经济效益最好。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设投资,以及建成后的运 输成本和运营费用支出,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2)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建设港口 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如上海港。 航空港和车站的区位也要受到自然、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航空港的机场占地面积很大, 对自然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地形、地质、气候、鸟类等),航空港与城市的距离取决于城市 用地、交通联系、环境等综合因素;公路汽车、长途客运站的区位,要能最大限度地方便 旅客,要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交通方式有方便、直接的联系。可以在市中心边缘设站。 在大城 市中,可以在市中心边缘不同方向设置两个以上的长途客运站。(3)交通枢纽是若干条交通干线在重要的客货流集散地衔

6、接,形成各种交通运输设施的 综合体,是交通运输网的中枢点。分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两种类型。交通枢纽的 区位选择,主要受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因素和城市建设等条件和因素的长期影响。 对枢纽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地理位置和地形;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 利用有利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尤其表现在水利枢纽方面;经济因素是枢纽形成和发展的最 直接因素,因为在国家和区际主要联系方向上会形成强大的客流与货流,如我国的主要交 通枢纽均分布在南北和东西向的交通干线上;交通枢纽一般与城市共生,城市是区域内政 治、经济等的中心,枢纽设置在城市中的位置,会影响城市的对外交通,工商活动,以及 城市人民的生

7、活。因此交通枢纽的布局应与城市布局密切配合。 三、掌握中国的铁路线的位置及特征 干线名称跨越的 省市区经过的城市经过的地形区 重要意义京沪线京津 冀鲁 苏皖 沪北京天津德州 济南徐州蚌埠 南京镇江常州 无锡苏州上海华北平原江淮 平原长江三角 洲沟通了华北与华东, 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 动脉五京九线京津 冀鲁 豫皖 鄂赣 粤港北京霸州衡水 商丘潢川麻城 九江南昌赣州 龙川深圳九龙华北平原江淮 平原鄱阳湖平 原江南丘陵 珠江三角洲缓解京广线、 京沪线的运输压力, 加速老区脱贫致富, 维护港 澳的稳定繁荣纵 京广线 京冀 豫鄂 湘粤北京石家庄邯郸 新乡郑州武汉 长沙株洲衡阳 韶关广州华北平原洞庭 湖平

8、原江南丘 陵南岭珠江 三角洲沟通了华北、华中与 华南,我国铁路网的 中轴,运量最大的南 北大动脉焦柳线豫鄂 湘桂焦作洛阳襄樊 枝城怀化柳州豫西山地江汉 平原湘西山地 两广丘陵改善铁路布局,提高 晋煤南运能力,分流 京广线运量宝成 成昆线陕甘 川滇宝鸡成都攀枝花 昆明秦巴山地成都 平原云贵高原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 设,加强民族团结京包 包兰线京冀 晋内蒙 古宁 甘北京大同集宁 呼和浩特包头银 川中卫兰州冀北山地内蒙 古高原河套平 原宁夏平原促进华北与西北联系, 分担陇海线运量,建 设民族地区,巩固边 防陇海 兰新线苏皖 豫陕 甘新连云港徐州商丘 开封郑州洛阳 西安宝鸡兰州 乌鲁木齐阿拉山 口黄淮平

9、原黄土 高原河西走廊 吐鲁番盆地 准噶尔盆地沟通东部和西北,促 进西北发展,巩固边 防,横贯亚欧的第二 条大陆桥,加速沿线 工业的发展三横沪杭 浙赣 湘黔 贵昆线沪浙 赣湘 黔滇上海杭州鹰潭 萍乡株洲怀化 贵阳六盘水昆明长江三角洲江 南丘陵云贵高 原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 加强华东、中南、西 南的联系,与长江 航线相辅相成2007 届高考地理复习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第二轮专题专题专题 3 陆地环境陆地环境一、考情深度解读一、考情深度解读2.命题趋向本部分内容高考命题主要侧重于能力的考查,命题形式以现实问题为背景的各种图表、 材料分析呈现。1. 以承压水、潜水等知识为载体,考察三类径流、水体污

10、染、水循环;2. 以等高线图为载体,考察地形、地貌对自然植被、生产生活的影响;3. 以区域地理问题为载体考察地质、地形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等问题;4.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与区域 地理结合进行命题。5. 围绕人地关系的协调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命题,综合考查考生的知识回放、对接能 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地质构造与采矿、工程建设、开采地下水、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各类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洪涝与干旱、沙尘暴等)和生态灾害的形成与危害。 二、主干知识整合二、主干知识整合一、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三、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

11、)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多雨、少雨)蒸发量的多少(与温 度高低有关)。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来源的水量变化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淡水汇入无河水、冰雪融水汇入有河水、冰雪融水汇入洋流暖流流经寒流流经融冰与结冰结冰融冰2.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 (1)按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呈马鞍形曲线)。3.结合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图理解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时,应注意理解以下几点: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天气稳定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海洋表面盐度最高赤道地区,虽然气温较高,蒸发量也不小,但由于受赤道低气压控

12、制,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自回归线向高纬度,气温降低,蒸发量逐渐减小,盐度逐渐降低。高纬度海区蒸发量降低,又有一定量的降水,加上融冰的影响,盐度最低。南北纬 40-60 附件海域盐度的比较,北纬 40-60 海域附近度的海域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 40 度附近的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在赤道附近,盐度最低的海区位于赤道偏北,这是因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偏北。三、洋流的形成与分布三、洋流的形成与分布1.洋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大类型。2.洋流的分布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以及世界洋流

13、分布图来理解洋流的成因。赤道南北海域受信风带的影响,形成由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为风海流。南北半球的中纬度海域受西风的影响形成南半球上的西风漂流和北半球上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为风海流。在该环流系统的东西两侧形成以补偿因风海流流出海域的海水为主的补偿流,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赤道地区形成因南北两侧西流的赤道暖流,受陆地阻挡而回流,补偿流出海区的海水,为补偿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北印度洋海区,因受强劲的季风影响形成独特的季风洋流。冬季为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为顺时针方向流动。四、水循环四、水循环关于水循环概念及过程,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分析清楚水循环的

14、三层含义:一是水循环是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范围内进行的。二是水循环通过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径流输送等许多环节使四大圈层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同时使物质发生迁移。三是水循环是永不间断的连续运动,水循环可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重点理解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发生在整个海洋(包括海洋和海洋上空)和整个陆地(包括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水的连续运动过程。海洋表面的海水受太阳辐射给予的热量而蒸发成为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大气运动(风)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部分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面径流;一部

15、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由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海洋是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的源地(出发点)和归宿,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其次是重力能。海陆间水循环的领域(空间范围)为三种类型水循环之最,且其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意义重大,故又称为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最多(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地下径流等),联系的水体也最多(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等),因而其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五、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五、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规律的比较:分异规律定 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

16、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主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条件为主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2.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举例: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由于南纬 56至 65的地区是广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