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69208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选择题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 ,完成 12题。1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曲线是( )。AM1 BM2 CN1 DN22依图可知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大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小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解析 第 1 题,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发展快,读图可知 M2曲线与此特征相吻合,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曲线;M1表示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曲线。第 2 题,由图分析可知 N1为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

2、重的变化曲线,N2为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曲线。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两曲线相交,说明两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基本持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世界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增加。答案 1.B 2.D城市化的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 34 题。3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A B C D4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城市 2

3、000 年时城市化程度为 20%,下水道普及率为 40%;2008 年时城市化程度为 90%,下水道普及率为 80%;则 2008 年的径流量约为 2000 年时的( )。A1 倍 B2 倍 C3 倍 D4 倍解析 第 3 题,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的普及率呈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第 4 题,读图可知,城市化程度 20%、下水道普及率 4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 2,城市化程度 90%、下水道普及率 8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 6。答案 3.C 4.C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

4、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 ,回答 56 题。5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6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解析 第 5 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同时城市的规模、等级也发生变化。第 6 题,阶段以农业为主体,城市发展较均衡,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城市;阶段交通运输线路还比较单一;阶段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区域发展趋于稳定。答案 5.C 6.B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

5、读图回答 78 题。7阶段 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8阶段 中,城区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交通不便 地价上涨 污染严重 远离商业中心A B C D 解析 第 7 题,读图可知,阶段 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初期阶段,也是我国目前城市化正处于的阶段。第 8 题,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就业困难、地价上涨、住房紧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农村。答案 7.A 8.B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 910 题。9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正确的是

6、( )。A晴天日平均值约 1.7,最大值约 3.7B阴天日平均值约 0.9,最大值约 2.4C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D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10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A B C D解析 第 9 题,由图可知,阴天时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值约 1.6。晴天时比阴天时热岛强度大,热岛效应显著。云量少、风速小时,多为晴天,热岛效应显著。第 10 题,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排放的废热多,形成热岛效应。图中热岛强度峰值时刻为 8:00 前后,正值上班高

7、峰期。答案 9.A 10.B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 ,回答1112 题。11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是( )。A交通运输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地形、气候 D城市规模12该城市在图示阶段出现的现象是(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聚集,城市化水平提高B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在城市中心区日趋集中C城市中心区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解析 第 11 题,一个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与该城市的经济、交通、城市规模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自然因素对图示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影响相对较小。第 12题,城市化的出现可使郊区和城区

8、外围地带经济得到发展,工业、商业、零售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逐步向郊区转移,使郊区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大量投入,使郊区居民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答案 11.C 12.D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 9 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 1315 题。1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14 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 40%以上B20 世纪 8

9、0 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 20%以下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15 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解析 1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4 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15 东

10、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答案 13.A 14.D 15.B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1 年 8 月 3 日,中国社科院举行2011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报告中指出,2010 年中国城市化率为 49.68%,按照每年 0.9 个百分点的增速,2023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 70%,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材料二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图为“18002050 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含预计

11、)”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扩展。(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试说明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3)试说明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借鉴意义。(4)试说明 1980 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解析 第(1)题,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同时,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第(2)题,随着工业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数目不断增

12、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第(3)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应从交通、住房、医疗卫生、就业、社会治安、资源、经济发展与环境等方面分析作答。第(4)题,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状况作答。答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地域(2)表现:城市数目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动力:工业化。(3)问题: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犯罪率上升;疾病蔓延;资源短缺等。借鉴意义: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还要注重保护城市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特点:城市化起

13、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问题:绿地面积缩小;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用地紧张,耕地减少。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 ,即“热岛” “湿岛” “干岛” “雨岛” “混浊岛”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

14、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依据。(3)试解释城市被称为“混浊岛”的原因。(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基本研究思路。答案 (1) 自郊区吹向市区(2)合理。如造林位置处于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内,由郊区流向城区的空气经过生态林的调温和净化作用,可以降低流入城区的大气温度,改善大气质量。(3)城市居民燃烧矿物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等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大量尾气;大量尘粒使大气中凝结核增多 因此雾天多,阴天多。(4)“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