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66361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探究 课标导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基础梳理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2)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3)地区1_流域和长江流域。 (4)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2_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 3_的初步形成。 2传说中的帝王:传说中的黄帝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又分置官员,确定了初步的 4_秩序。 3王位世袭制 (1)禅让制:在禹之前,政治权力的交接通常以 5_的方式实现。 (2)王位世袭制:禹之子启继承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

2、6_”演化为“传子” , “家天下”的 制度由此开始,7_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4商代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 8_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9_和王权密切结合,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二、西周分封制 1背景:西周建立。 (1)商朝危机:在商纣王统治时期,商王朝出现政治危机。 (2)武王伐纣:周武王举兵在 10_击败商军主力,占领朝歌,商朝灭亡。 2内容 (1)分封对象:周朝将 11_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 (2)主要诸侯国:姬姓贵族封国燕、鲁等,商朝旧贵族封国宋等。 (3)诸侯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 12_权,对周天子

3、定期 13_并提供军赋和力役。3影响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 14_秩序。 (2)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3)后来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 15_逐渐削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 16_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2大宗与小宗- 2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影响 (1)形成了“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这样的由 17_决定的等级。 (2)宗法制在此后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参考答案 1黄河 2贫富分化 3礼制 4政治管理 5禅让 6传贤

4、7宗族关系 8血缘关系 9神权 10.牧野 11子弟 12.世袭统治 13.朝贡 14.政治 15.权威 16.血缘宗族 17.宗法 关系 重难点突破 疑难剖析 一、分封制与宗法制之比较分封制宗法制目 的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 域,巩固政权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 序,保证王权的稳定内 容周王将一定的土地 和人民分封给王族、 功臣、先代贵族后裔。 受封者的权利和义 务:诸侯在封国内享 有世袭统治权,对周 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 军赋和力役。重要 的诸侯国:齐、鲁、 晋、燕、卫、宋等核心内容是嫡长予继承 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 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 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 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 在政治上是君臣

5、关系作 用西周通过分封,加强 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 治;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统治区域;形 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 月的政治格局,使周 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 年的强国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特权的地位,也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定和团结- 3 -结 果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 的独立性,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 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力 量发生了倒置,出现 了诸侯争霸局面,分 封制逐渐瓦解宗法制并没有随分封制 的瓦解而瓦解,它在封 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 特权的凭借,宗法观念 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 继续传承关 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 制是宗

6、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 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维护着统治集团的 稳定和团结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如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 这一手段主宰国政。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商周时期的宗法制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维系政治关系。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 权,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周王只是天下共主。 典型题解 1.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 ) A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7、解析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世袭;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而两者最突出的相 同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答案B 2.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有(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家天下”的制度逐步确立并得到强化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A B C D 解析 “家天下”制度使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而当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 答案A 提升训练 1大禹治水,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下列关于大禹的表述,正确的有( ) 传说中的人物 舜的儿子 以禅让的方式取得政治权力- 4 -开创“家天下”的制度 A B

8、 C D 2 “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A B C D 3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商鞅)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 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4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 是: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其他领主的进贡。国王无权

9、对其 他领主的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5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幽王荒淫无道 B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6从图一、图二中,反映出中国古代哪一项政治制度的痕迹( )台湾蒋孝严赴大陆祭祖 图一- 5 -浙江东阳胡氏祠堂 图二 (第 6 题)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7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10、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二哥(22岁)8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统治的有利作用是( ) 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的继承而发生纷争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巩固了奴隶主统治 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A B C D 9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这句话中的“礼” 的主要含义是( ) A礼仪 B政权 C风俗 D政治制度 10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 以什么为纽带?(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11 左传载:“国之大事,

11、在祀与戎” 。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 ) A尊重祖先 B迷信无知 C重视礼仪与征伐 D善于带兵打仗 12.“每逢佳节倍思亲” ,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13阅读下列材料:- 6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 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 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

12、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本支又是大宗; 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朱绍 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依据这两则材料指出,为什么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 “以 国为姓” ,成为夏王朝的侯

13、、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编 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材料二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 ;后来双方反目,郑 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从此, “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春秋战国时期, 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 “三家分晋”和 “田氏代齐” ,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2)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自主探究 课标导学 1知道“始皇帝”的来

14、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基础梳理 一、 “六王毕,四海一” 1秦灭六国 (1)时间: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1_年。 (2)影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7 -2秦朝扩展 (1)概况 北击匈奴 a公元前 215 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 2_地区。 b修筑 3_和“直道” ,加强了北部边防。 统一岭南 a修建 4_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终于平定岭南。 b秦在 5_设置三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开拓西南:秦朝在“6_”开辟了“五尺道” ,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2)统一的意义 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扩大了 7_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 8_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 1郡县制的演变 (1)由来:9_时期,陆续出现了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行: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