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溪车辆段建筑设计说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60209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凤溪车辆段建筑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龙凤溪车辆段建筑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龙凤溪车辆段建筑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龙凤溪车辆段建筑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龙凤溪车辆段建筑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凤溪车辆段建筑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凤溪车辆段建筑设计说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1概述概述 .11.1 设计依据、范围及年限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1.3 工程概况2 2房屋建筑主要设计原则及房屋建筑标准房屋建筑主要设计原则及房屋建筑标准 .23 3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23.1 建筑总平面布置3.2 主要建筑的平面布置设计介绍4 4. 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建筑装修标准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建筑装修标准 .44.1 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建筑装修标准4.2 建筑装修标准5 5 主要建筑设备的选用主要建筑设备的选用 56.6. 防火要求及措施防火要求及措施 .67 7绿化布置的基本要求绿化布置的基本要求 .68 8特殊问题及处理意见特殊问题及处理意见 .69 9

2、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610.10.节能、环保设计节能、环保设计 .6附件附件: 一一. . 建筑物一览表建筑物一览表 .7二各种建筑设备表二各种建筑设备表 .7三附图目录三附图目录 .8附图附图: 一房屋平面、立面、剖面图一房屋平面、立面、剖面图.911 1 概述概述1.1 设计依据、范围及年限1.1.1 设计依据(1)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暨“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地方审查专家评审意见;(2)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送审稿;(3)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送审稿轨道公司审查意见;(4)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地质勘察报告 ;(5) 地

3、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及其它相关设计规范、规程。(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7) 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GB50189-2005) ;(8)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TB100501-98)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GB50187-93)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11)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GJ78-91) ;(12)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78-91)(1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17-88) ;(14) 国家及重庆市有关行业法规、标准(15) 重庆市有关局、委、区的意见和要求 ;(1

4、6) 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有关要求;(17) 研究范围道路红线和再建拟建项目红线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及省颁布的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1.1.2 设计范围龙凤溪车辆段的设计范围是指车辆段,以及与车辆段功能相关的设计。车辆段设计与区间设计的分界在车辆段出入段线与正线连接的道岔处。1.1.3 设计年限设计年限分为初期、近期、远期:初期:2016 年近期:2023 年远期:2038 年1.2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1.2.1 总体设计评审意见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对龙凤溪车辆段建筑专业无具体意见。1.3 工程概况1.3.1 龙凤溪车辆段与六号线龙凤溪车站接轨,位

5、于北碚区歇马镇石盘村。段址占用石盘村三个生产队的土地,系地产集团、城投公司储备用地,属集体地。目前该地块距居民区较远,内主要为农作物种植地,并有少量民房,地块形状规则为长方形,程南北走向,长约为 813m,宽约为 403m,最高处高程约为 271m,最低处高程约为 205m,高差较大。四周均环绕有规划道路,其中西侧规划道路已通过相关部门批示,横穿过规划地块。根据龙凤溪站处于本线的位置,其作为接轨站能保证全线正常运营、车辆组织的需要,根据规划用地的性质、地形条件及周边环境,其亦基本满足作为六号线车辆基地的条件。本段址方案已取得重庆市规划部门的同意。2 2 房屋建筑主要设计原则及房屋建筑标准房屋建

6、筑主要设计原则及房屋建筑标准2.1. 房屋建筑主要设计原则22.1.1 车辆段的房屋根据工艺专业的要求进行总平面设计。设计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分区或分层布置,力求紧凑经济,各部分布置分区明确又便于联系,方便使用管理;充分考虑重庆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域特色,并满足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及分区规划的要求。2.1.2 在总平面设计建筑布置中,在保证功能及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各个建筑按功能要求整合,以减少建筑物的数量及规模,节约用地,减小占地规模。2.1.3 设计中注意对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保护,特别是自然水体、绿化、道路的保护和结合,在环境设计时,充分重视基地内绿化及景观的设计。2.1.4

7、 针对用地地形、地质、现状条件,充分考虑消防、卫生、通风、采光、绿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及地域特点进行建筑总图及单体建筑内外部空间设计,形成自身特色。在满足功能及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建筑平面布置 、空间组合,把建筑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重点,使建筑造型与功能得 以有机的结合。2.1.5 建筑造型力求新颖美观,充分体现现代交通和工业建筑的特点及地域特色,并使其与当地地方特色和谐统一。2.1.6 合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增加建筑的科技技术含量,作到安全经济,实用美观。2.1.7 考虑建筑的节能问题,尽量减少建筑的能耗,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并作好“三废”处理。2.2 房屋建筑标准2

8、.2.1 建筑耐火等级最低为二级;2.2.2 建筑火灾危险性类别:2.2.2.1 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运用库、检修组合厂房、工程车库为丁类。洗车棚为丙类。2.2.2.2 储存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杂品库为乙类。 2.2.3 车辆段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综合楼、牵引混合变电所为乙类;其余均为丙类建筑。2.2.4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2.5 屋面防水等级采用级;地下防水等级采用级。2.2.6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一般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乙类建筑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2.2.7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3 3 建筑建筑设计设计3.1 建筑总平面布置龙凤溪车辆段与六号线龙凤溪

9、车站接轨,位于六号线正线的西南侧,与正线垂直布置,本次设计结合龙凤溪车辆段地理位置及地形情况,依据建设规划用地范围以及边界条件,在满足各种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降低成本,经过多方案比较,提出了总平面布置方案(CQ6-JD02-CS-JZ-001) 。龙凤溪车辆段内建筑物主要生产房屋包括:1-运用库、2-检修库组合、3-洗车棚、4-料棚及料库、5-轮对动态检测棚、6-杂品库、7-污水处理站、8-门卫室、9-牵引降压变电所、10-工程车库、11-汽车棚、12-综合楼(包括办公楼、食堂及宿舍、地下车库 12) 、13-不落轮旋库,总建筑面积 52687.83 平方米。考虑到便于运营

10、管理和节约用地等因素,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将各类生活、办公用房尽可能的集中布置在场地的东北侧形成生活办公区,生活办3公用房主要集中在综合楼内,将主要生产用房设于场地西南区形成生产区。房屋根据工艺需要及性质分散布置于基地内不同的位置。生活区与生产区既相互分离又联系方便。车辆段生产区由东至西划分为三个区域,东侧区域最外侧是试车线,试车线往南分别布置了检修组合工厂。同时为满足生产作业需要相应的配套生产房屋。中部区域设置了运用库和月检静调库,并在库外设置了污水处理站。西侧区域分别布置了洗车库、镟轮库、机车走行线、材料线的卸料站台。并在线束咽喉区的南侧设置了工程车库。总平面设计中,以车场为主体,

11、充分考虑各系统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作到统筹兼顾、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联系便捷。结合规划道路情况和场地内设计标高及建筑物布置,在基地面靠位置、综合楼前设置主出入口。保证场地内基本平整,便于基地内人员、车辆便捷联系,与城市道路的联系也相对方便。车辆段和综合维修中心各部门的办公、设备及生活用房集中合建为综合楼,并布置于主要出入口附近,且离主要生产房屋较近,以便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方便生产运营管理和生活。根据消防要求,在段内设置环行消防车道,并在各单体建筑、厂房周围均设置 4m 或 7m 宽消防车道,同时考虑到运用库较长的原因,在其中部设置了从库内穿过的消防车通道。3.2 主要建筑的平面布置设计介绍

12、车辆段功能复杂,工艺流程要求严格,为尽可能的节约用地,设计中根据工艺专业要求,按建筑的功能不同将其进行了整合,力求在满足运营和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建筑造型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建筑造型简洁大方,强调了细部的处理及尺度的推敲,并与周围环境及景观相协调,注重屋顶及立面处理,使建筑立面和空间轮廓线的富于变化,以期与环境有机的结合;色彩的选择力求体现地铁建筑的主题和六号线的色彩标识。3.2.1 综合楼综合楼由办公楼、食堂及宿舍楼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 14202.54 平方米。办公楼、食堂及宿舍楼分别为独立的防火分区,既相互联系,又为独立的个体。办公楼面积 12833.64 平方米,地

13、上六层,地下一层。地下一层为 77 辆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及配电所和消防水池、泵房等设备用房,面积 3983.12 平方米,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自喷系统和采暖通风系统。一至六层为 8850.52 平方米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地上六层分别设有工务车间、建筑车间、供电车间、通信信号车间、机电车间、自动化车间、工建车间等生产用房及配套的生活用房。食堂及宿舍楼面积 1368.90 平方米,地上三层,食堂设于一层,二、三层为宿舍部分。综合楼包含功能繁多,彼此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设计中,采用了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联体建筑形式,既方便彼此间的联系,又相互独立、便于管理,节约了能耗。结合建筑功能特点,按对称布置,楼前设一开阔广场,且在广场的两侧设置了绿化休闲区域。建筑造型现代、时尚,立面处理细致,建筑体量和轮廓富于变化,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