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三物理教学的构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96003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高三物理教学的构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谈高三物理教学的构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谈高三物理教学的构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谈高三物理教学的构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谈高三物理教学的构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高三物理教学的构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高三物理教学的构思(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高三物理教学的构思,杭州二中 胡亦民,-新课程理念下的复习策略,课堂教学内容的基本元素:概念、规律、背景、模型、方法。,概念: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因此可以说,概念是浓缩了的知识点 。,规律: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物理规律是压缩了的知识链。,背景:呈现物理过程的方式,它可以是图也可以是文字。,模型:一种理想化的实物或物理过程。,方法:能帮助解决问题的手段。,新课教学与复习课教学,新课教学的教学框架示意图,以夯实知识结构为教学目标的纵向线,以探索规律的应用为教学目标的横向线,以构建物理模型和使用物

2、理方为教学目标的交叉区。,复习课的立体教学框架构思,复习课教学的教学框架示意图,复习课教学设计要素设置,复习课教学水平面的设置:力 物体的平衡,复习教学竖直平面的设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力,加速度,运动,F=ma,教学交叉区的设置: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实物模型,运动模型,处理方法,选择物理背景,展示物理模型,突现处理方法,一、夯实知识结构,准确把握知识点,完整建立知识平面是夯实知识结构的重要特征.,概念有支撑,规律有依托。,例1、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途径太平洋上空,飞往美国洛山机。飞行过程中飞机离洋面的高度和飞行速度大小始终不变。,1、飞机中的乘客对座椅的压力与乘客受到的地球引力谁大?,2、

3、若飞机沿原航线从洛山机飞回上海,则两次飞行中比较乘客对座椅的压力,例2:汽车以a18m/s2作匀减速运动,它通过A处时的即时速度是v016m/s,在汽车通过A处的同时,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汽车同方向以a22m/s2 的加速度由 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问:经过多长时间自行车才能追上汽车?,误解:,一个物体以16m/s的速度从坐标原点出发沿x轴运动,同时具有8m/s2的加速度。问:3.2秒末物体的位置?,例3:测力计中的轻弹簧有10卷,剪去2卷后装回去。重新调整零点后测量一物体重为5N。问物体实际重量为多少?,例4:用光滑的粗铁丝做成一直角三角形,BC边水平,AC边竖直,ABC为,在AB和AC两边上

4、分别套有细线系着的铜环,当它们静止时,细线跟A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细线长度小于BC)A. B./2 C. D./2,二、教学中注重模型与方法的教育,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物理过程的选取、物理手段的使用、数学方法的使用等)的使用、物理模型(实物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等)的构建是高三复习教学的精华所在。,例5:如图,一切摩擦不计,弹簧原长,P、Q两物体处于静止。对P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则从施力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A.P、Q的加速度始终增大B.P、Q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P对Q的作用力始终增大D.P对Q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例6、如图所示,用托盘托住质量为m的物体,使劲度系数为K的

5、轻弹簧处于原长,逐渐下移托盘使物体向下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问物体从静止开始到脱离托盘用多长时间?,例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两木块A、B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B木块由挡板C挡住。现在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动木块A,使A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研究力F刚作用在A木块的瞬间到木块B刚离开挡板的瞬间这一过程,需多长时间?,例8:,A、B、C质量相等,剪断绳子瞬间, A、B、C的加速度?,ac0, aA1.5g,物理背景由简单到复杂,模型数量由少到多。,教学案例1:,对称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对称法作为一种具体的解题方法,能体现学生的直观思维能

6、力和客观的猜想推理能力.既有利于高校选拔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教学对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美学素质的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相信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必将有所体现.,例题1、 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0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

7、速度( D)A.方向向左,大小为ks/m B.方向向右,大小为ks/mC.方向向左,大小为2 ks/mD.方向向右,大小为2 ks/m,例题2、如图所示,两个共轴的圆筒形金属电极,外电极接地,其上均匀分布着平行于轴线的四条狭缝a、b、c和d,外筒的外半径为r.在圆筒之外的足够大区域中有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两极间加上电压,使两圆筒之间的区域内有沿半径向外的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紧靠内筒且正对狭缝a的S点出发,初速为零.如果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恰好又回到出发点S,则两电极之间的电压U应是多少?(不计重力,整个装置在真空中.),设粒子射入磁场区

8、的速度为v,根据能量守恒,有mV2/2=qU 设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定律得:Bv=m V2/R 由对称性可知,要回到S点,粒子从a到必经过圆周.所以半径R必定等于筒的外半径r, 即R=r 由以上各式解得:U=qr0B2/2m,探究1、一人在离地H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v0同时抛出两小球A和B,A被竖直上抛,B被竖直下抛,两球落地时间差为t s ,求速率v0.,时间对称:,命题意图:考查综合分析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B级要求.分析误区:考生陷于对两运动过程的分析,试图寻找两过程中速度、时间的关联关系,比较求解,而不能从宏观总体上据竖直上抛时间的对称性上切

9、入求解.解题方法:对于A的运动,当其上抛后再落回抛出点时,由于速度对称,向下的速度仍为v0,所以A球在抛出点以下的运动和B球完全相同,落地时间也相同,因此,t就是A球在抛出点以上的运动时间,根据时间对称,t=2V0/g,所以v0=gt/2.,探究2、如图所示,设有两面垂直于地面的光滑墙A和B,两墙水平距离为1.0 m,从距地面高19.6 m处的一点C以初速度为5.0 m/s,沿水平方向投出一小球,设球与墙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求小球落地点距墙A的水平距离.球落地前与墙壁碰撞了几次?(忽略空气阻力),镜物对称:,命题意图: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B级要求.分析误区:陷于逐段分析求解的泥潭,

10、而不能依对称性将整个过程等效为一个平抛的过程,依水平位移切入求解.解题方法:如图所示,设小球与墙壁碰撞前的速度为v,因为是弹性碰撞,所以在水平方向上以原速率弹回,即v=v;墙壁光滑, 所以在竖直方向上原速率不变,即v=v,从而小球与墙壁碰撞前后的速率v和v相等。,关于墙壁对称,碰撞后的轨迹与无墙壁时小球继续前进的轨迹关于墙壁对称,以后的碰撞亦然,因此,可将墙壁比作平面镜,把小球的运动转换为统一的平抛运动处理。如图所示,由h=gt2/2和n=V0t/d可得碰撞次数.由于n刚好为偶数,故小球最后在A墙脚,即落地点距离A的水平距离为零.,一、用对称思想命题的特点,一个试题由三部分构成,即物理背景、物

11、理模型、物理过程,对称思想可落脚在任一部分。从而形成命题的手段:背景对称,模型对称,过程(时间和空间)对称。,二、利用对称思想解题的思路1.领会物理情景,选取研究对象.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对条件、背景、模型、过程深刻剖析,选取恰当的研究对象如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某一过程或某一状态。2.透析研究对象的属性、运动特点及规律.3.寻找研究对象的对称性特点.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直觉思维,或借助对称原理的启发进行联想类比,来分析挖掘研究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对称性特点.这是解题的关键环节.4.利用对称性特点,依物理规律,对题目求解.,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框架顶部悬挂着质量分别为m2、m3的

12、两物体(m2m3).物体开始处于静止状态,现剪断两物体间的连线取走m3,当物体m2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对框架的作用力大小等于_,框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_.,2.、用材料相同的金属棒,构成一个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如果每根金属棒的电阻为r,求A、B两端的电阻R.,由于C、D两点为对称点,因此这两点为等势点,即C、D间无电流通过,所以可将C、D断开,其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显然R=r/2,C、D两点为等电势点,当然也可将等势点重合在一起,其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很显然,R=r/2.,图1,图2,3、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环,其上带有均匀分布的正电荷,单位长度的电荷为q,现截去圆环上部的一小段长度为L (

13、Lr)的圆弧AB,求剩余部分在圆心O处的场强.,4、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的绝缘橡皮圆筒中有一个沿轴向的磁 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负电的粒子,在很小的缺口A处垂直磁场沿半径方向射入,带电粒子与圆筒碰撞时无动能损失.要使带电粒子在里面绕行一周后,恰从A处飞出.问入射的初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重力不计),带电粒子在筒内碰一次从A处飞出是不可能的,因为带电粒子在磁场内不可能是直线运动的.如果带电粒子在圆筒内碰撞两次可以从A处飞出,譬如在B点、C点处两次再从A点飞出.如图所示,由于带电粒子轨迹弧AB是对称的,当带电粒子在A点的速度是半径方向,则在B点的速度方向也是沿

14、半径方向,同样在C点速度方向也是沿半径方向,最后从A点出来时的速度也沿半径方向出来.,5、如图所示,ab是半径为R的圆的一条直径,该圆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在圆周平面内,将一带正电q的小球从a点以相同的动能抛出,抛出方向不同时,小球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的点,在这些所有的点中,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量最大.已知cab=30,若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试求:(1)电场方向与直线ac间的夹角?(2)若小球在a点时初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垂直,则小球恰能落在c点,则初动能为多少?,(1)用对称性直接判断电场方向:由题设条件,在圆周平面内,从 a点以相同的动能向不同方向抛出带正电的小球,小球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点,且以

15、经c点时小球的动能最大,可知,电场线平行于圆平面,又据动能定理,电场力对到达c点的小球做功最多,为Wac=qUac.因此,Uac最大.即c点的电势比圆周上的任何一点都低.又因为圆周平面处在匀强电场中,故连Oc,圆周上各点电势关于Oc对称(或作过c点且与圆周相切的线cf,cf是等势线),Oc方向即为电场方向(如图所示),其与直径ac夹角为=acO=cab=30.,(2).小球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小球沿ab方向抛出,设其初速度为v0,小球质量为m.在垂直电场方向,有,教学案例2,数形结合思想与图象方法,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其应用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或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或借助于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图象方法便是很好的实例. (1)能形象地表述物理规律;(2)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3)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例题1.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自右向左传播,已知在t1=0.7 s时,P点出现第二次波峰(0.7 s内P点出现两次波峰),Q点的坐标是(-7,0),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BC )A.质点A和质点B在t=0时刻的位移是相等的B.在t=0时刻,质点C向上运动C.在t2=0.9 s末,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D.在t3=1.26 s末,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