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职业 现在行业的机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59889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职业 现在行业的机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职业 现在行业的机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职业 现在行业的机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职业 现在行业的机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职业 现在行业的机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职业 现在行业的机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职业 现在行业的机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可编编程程序序控控制制系系统统设设计计师师项项目目介介绍绍PLC 报考中心杨老师,报考中心杨老师,13164272425 电话电话 010-52489590QQ:2210795771 邮箱:邮箱:PLCpeixun_职职业业介介绍绍:由中国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主持开发的国家新职 业标准“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国家题库,日前通过专家终审,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鉴定中心等有关方面专家对题库质量给予高度肯定。该题库将于 2010 年 4 月正式 纳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据介绍,2009 年 8 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委托中国天津人力 资源

2、开发服务中心研发 PLC 设计师国家题库。历经 8 个月的攻坚奋战,中天人 力顺利完成了 PLC 设计师国家题库的开发、编写任务。下一步,中天人力将进 行 PLC 设计师的实验性培训,将为企业提供大量的职业技能人才,对促进本市 及环渤海地区就业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 国家题库的投入使用,标志着又一项新的国家职业标准在本市诞生,更为本市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引进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 心成为全国新职业开发的一个“制高点”。职职业业概概况况可可编编程程序序控控制制器器( P PL LC C)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新型

3、工 业控制装置。现代 PLC 应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 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已进入到系统的过程控制、运动控制、通信 网络、人机交互等领域。 由于 PLC 应用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指 PLC 应用除具有传统的顺序控制功能外,还增加了用于过程控 制和位置控制的各种专用接口及智能控制算法;而网络化是指以触摸屏为代 表的人机接口实现了 PLC 与用户之间的、灵活的信息交换)且逐渐成为主流 趋势,此类应用人员已经形成规模。 行行业业分分布布从市场规模推算目前从业人员在各行业的分布大致如下:纺织21.04%、冶 金 14.56%、汽车 11.94%、食品饮料

4、10.56%、电子制造 7.6%、化工 6.96%、电厂 5.16%、造纸 4.04%、石油开采及冶炼 3.86%、建材 3.28%、市 政 3.04%、其他 7.96%。 PLC 应用从业人员从事现场维护的占一半以上; 从事程序设计的占总体的 20%;其后依次是从事销售和系统设计的人员,分别占 14%和 13%。(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 2005 中国 PLC 市场研究报告 ) 目前,PLC 应用人才供应主要依靠高校(设相关专业的有267 所)、 高职(600 多所)和技校( 2000 多所)。其相关的专业一般名为 “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 “和“机电一体化 “。 从从业业人

5、人员员从 PLC 应用专业人才供需两个方面来看, 2004 年 PLC 应用从业人员数量 达 7.96 万人,到 2010 年将发展到 14.3 万人。仅 2010 年将从高校、高职 和技校 PLC 应用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人数约为 7.6 万,最终从事该专业领域 工作的毕业生也将达到 3.7 万。 从需求来分析,该职业每年新增从业 人员的比例应该占 PLC 应用从业人员的 10%左右。因此, 2006 年和 2010 年对 PLC 应用人员的新增需求将分别是 1.1 万和 1.4 万。 因此,规范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人员的从业行为,把教育与培训工作逐步纳入标准化、 制度化的轨道,对提高行业职工

6、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促进行业的大发展有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项项目目前前景景据不完全统计,到 2010 年,我国的 PLC 设计从业人员将达到 150 万人 之多。但目前我国的 PLC 从业人员只有十几万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进展,单片机领域的设计人才将更为抢手。 “可编程控制器 (PLC)程序设计 师”更是单片机领域中最炙手可热的岗位。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 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 全国可编程控制器 (PLC)程序设计师 职业岗位 培训认证项目,正是迎合单片机开发人才的市场需求,解决燃眉之急。就就业业优优势势21 世纪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产业飞速发展,但是可编程控 制

7、系统设计人员奇缺,现场维护人员技术水平也亟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深 圳市每年缺工厂自动化技术人才近一万人。学好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解决 工程自动化技术难题,提高技能,改变命运!正是你的明智选择。 培培训训对对象象 1、欲取得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证高技能人才;2、解决工程自动化技术难题的工程技术精英;3、全国电工、制冷、电梯等工种技师和高级技师论文创作的高技能人才;4、爱好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工程人员;5、有意在工业自动化方向自主创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6、电气或自动化工程设计的工程师。 7、电气或自动化工程维修的技术人员。 8、电子电工、电气设备维护的人员。 9、从事自动化控制教学的人员。

8、10、从事电子电气或自动化工程设计的在校大学生。职职业业等等级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申申报报条条件件:四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 年以上。(2)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3)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三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6 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

9、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5)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 年以上。(6)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二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3 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

10、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取得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5)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6)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7)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2 年以上。一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9 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

1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新职业试行期间):(4)取得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3 年以上。(5)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0 年以上。主主要要培培训训课课程程:1、三菱可编程基本逻辑指令、功能指令的应用,编程技巧应用和实训操作;2、西门子可编程基本逻辑指令、功能指令的应用,编程技巧应用和实训操 作; 3、机电传动控制理论和实训:伺服电机控制,变频器综合应用技术; 4、三菱和西门子触摸屏应用技术,触摸屏与变频

12、器通讯技术,触摸屏与 PLC 通讯技术; 5、PLC 与 PLC 的数据通讯、 PLC 与变频器通讯、 PLC 变频器与触摸屏综合应 用通讯技术; 6、现场总线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 7、特殊功能模块的使用和 PLC 综合应用控制; 8、学习 WinCC flexible 、GT-designer 、GX-Developer、STEP7-MircoWIN 等软件的使用; 9、工厂自动化综合应用技术等。鉴定内容鉴定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专业 能力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 百分制,成绩皆达 60 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官官方方博博客客:h ht tt tp p: :/ / /b bl lo og g. .s si in na a. .c co om m. .c cn n/ /p pl lc cs sh he ej ji is sh hi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