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主观题练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56495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主观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主观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主观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济主观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济主观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主观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主观题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济生活复习资料经济生活复习资料1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 1:2006 年2007 年 GDP 增长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份总量 (亿元)同比增长 (%)收入(元) 同比增长 (%)收入(元)同比增长 (%)200621087111111759104358774200724661911413786122414095材料一:2007 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约为 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 60%,我国为 37%。 (1)(1)表表 1 1 和材料一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和材料一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

2、象和问题? ? (4(4 分分) ) (2)(2)结合表结合表 1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应该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应该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8?(8 分分) ) (1)表一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 GDP 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2 分) 材料一反映我国最终消费率较低。 (2 分) (2)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社会 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必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 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3、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分配制度是影响居民收入提高 的重要因素,不断增加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 转变居民消费 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每点 2 分,回答到 4 个要点即可给满分 8 分) 2 2、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 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 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

4、、见效慢,而且少数 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 持,包括加大则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低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 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1)(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1212 分)分)参考答案: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 战略,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节能减排。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 企业要坚持“引进

5、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 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2)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运用马克思劳动 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9 分)参考答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 劳动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等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客观上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

6、上下波动时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低碳商品供给增加,使价 格下降。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材料一表 2 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年份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 入增长率()城镇居民消费实际 增长率()农村居民实际增 长率()200712.49.615.85.820088.68.213.25.2200910.18.713.75.4注:2009 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215 元,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5365 元。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加强“三农”工

7、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 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1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参考答案: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 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 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 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4 4、中国社科院发布 2009 年社会蓝皮

8、书 ,2008 全国调查出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 9.6%,2009 年全 国就业形势严峻,2010 年全国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就业的意义及其解决就业的办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就业的意义及其解决就业的办法。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 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 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也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丰富精 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要解决

9、就业问题,国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 就业岗位。其次,国家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 善就业结构。第三,要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最 后,作为劳动者,应该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积极就业。 5 5材料一: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 70,不良品种每年损失近 2000 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只 有 15左右。其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 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 60一 80的水 平。 材料二:我国技术工人的技术构成和文化构成技术类别

10、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初级技工技术构成5%35%60% 文化类别大专以上高中及技术初级及技工文化构成2.6%29.4%68% 材料三:2008 年 12 月 14 日,胡锦涛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明年我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针对这个情况,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1)(1)材料一、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关系材料一、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关系?(4?(4 分分) ) (2)(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未来劳动者的你应做好哪些准备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未来劳动者的你

11、应做好哪些准备?(6?(6 分分) ) (1)材料一、二存在因果联系,材料二是原因,材料一是结果。(2 分)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高素质的劳动 者,由于我国技术工人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产品合格率和我国经济的发展。(2 分) (2)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2 分)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2 分) 培养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努 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自谋职业, 自主创业。(2 分) 6 6、材料一:1978

12、 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年份1978 年1990 年1994 年1996 年2005 年2009 基尼系数0.180.340.370.4240.45约 0.46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 0.3 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 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 0.4 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 0.4 作为 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十分重 要,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 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党的十七大又指出初次分配

13、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如何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提出解决材料一所反映问题的合理对策。提出解决材料一所反映问题的合理对策。 (1)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 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又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 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提高经济效率。(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14、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 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 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 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 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 现社会公平。

15、7 7、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 重公平“。这表明党中央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这也正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材料二: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差距: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 0.45(0.4 为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警戒线); 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 8一 9,农村为 4一 5;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 6 万元,而全国事业、 企业等都在,2 万元以下;财富多的入(占城市居民的 10)占全部城市财富的 45,财富少的人(占城 市居民的 10)占全部城市财富的 1.4%。 (1)(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目前我国更加注重分配公平的意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16、谈谈目前我国更加注重分配公平的意义。(6(6 分分) ) (2)(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8(8 分分) )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4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3 分)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利,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 济效率的积极性。(3 分)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2 分)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这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 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2 分)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