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52318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教师师日常行日常行为规为规范范一思想政治行为规范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3.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遵守国家法律,维护安定团结。二工作行为规范1.精心备课,写好教案;科学讲授,因材施教;耐心辅导,诲人不倦;认真批阅作业,做好教学总结。2.精通本课程知识,掌握本专业学科系统理论及实践技能,研究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改革,钻研教材和大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考试命题不泄密,监考不循私,阅卷公平。4.采用先进

2、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板书工整,讲普通话,注重教学效果。5.爱护、关心学生,不歧视差生,努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与学生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6.虚心听取学生评教意见,教学相长。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质量。7.参加教学科研活动。经常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2三生活行为规范1.穿着清洁,朴素大方。进入公共场所不穿拖鞋、背心、超短裙,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同志不留长发,女同志不烫奇异发型。2.讲文明,不在公共场所抽烟,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用语。3.同事之间要谦恭礼让,团结互助。4.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校纪校规,珍惜声誉,为人师表。报报名咨名咨询处询处礼礼仪规仪规范范为加

3、强学校招生接待和学生管理,提高招生人员在接待、讲解和服务等方面的技能素质,更好地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扩大生源,树立学校对外良好形象,对学校报名咨询处工作人员礼仪规范如下:礼仪体现个人素质、修养,是学校“为人师表”形象的具体体现,更是展示学校形象和教职工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基本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在接待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保持本色不做作,不要不懂装懂。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真心诚意,以诚待人。(一)服务规范1仪容仪表要求。工作人

4、员出色的言谈举止,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校魅力。为此,要求工作时间必须按规定统一着装,工作装与便装不混穿。发型、服饰颜色搭配和谐,保持端庄、大方,手臂、指甲清洁。与学生见面,应微笑示意,主动问好。2工作时间应坚守岗位,仪表举止要端庄、大方、文明、礼貌、稳重。33男工作人员不得留长发,女工作人员不得涂浓指甲油、化浓妆。(二)服务要求1礼貌热情接待,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您想咨询什么专业?)。言行要温和谦恭、举止要庄重得体;要主动热情接待服务对象;不得在值班时内大声喧哗、嬉闹;禁止在值班时间收听音乐和收看影视、干私活;不能用值班电话聊天。2简单介绍学校教学环境、设施,结合宣传单,告诉适合班级和专

5、业、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学完相应课程后可达到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耐心解释,认真解答前来咨询人员的各种问题。(三)服务态度1面对服务对象应面带微笑,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服务要求。用心服务,诚心对待每一位家长、学员。2服务对象来询问有关问题时,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解答要全面、不冷落、不训斥、歧视。3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年老年少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4服务对象提出建议和意见时,要虚心听取,不与争辩,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5服务对象出现误解、出言不逊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不与其争吵、争辩,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予以解决。4窗口工作人窗口工作人员员

6、礼貌用礼貌用语语1交谈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稳,尊重他人。2与服务对象交谈时,要口齿清楚,条理清晰,用语文明,讲普通话。3接听服务对象电话时,应说:“您好,这里是石龙职校,请讲。”,“ 您有什么事?”,“请稍等一下。”“请您再说一遍。”。挂电话时,应先征得对方同意。4在接待工作中,应该说:“请填写”“请缴费”,“请您听我详细解释一下好吗?”,“您的手续已办好,请校对。”,“请保管好您的物品。”,“请您不要着急,5您申请的事项我将向领导请示一下。”。5要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如“请”、 “谢谢”、 “对不起”、 “您”字等;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我国提倡的礼貌用

7、语是十个字:“您好”、 “请”、“谢谢”、 “对不起”、 “再见”。此外,在工作中,应禁止使用以下用语:禁止使用“不知道”,“你去问 XX”,“不行,重填!”,“有牌子,自己看!”,“快点,要下班了!”,“已经告诉你了,还不懂?”,“没看我正忙吗?”,“有意见找领导去!”以及其它不规范、不文明用语。考考场场管理管理规规定定1.考生进入考场,将携带的书籍资料、电子词典、手机等通讯工具及其它与考试无关的物品,放在监考人员指定的地方。桌面只准摆放考试用的文具、学生证或身份证等。62.考试迟到三十分钟者不得入场,考试三十分钟后方可交卷。3.考生对试题内容有疑难时,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对于不涉及试题内容

8、,如遇试卷分发错误和字迹模糊等问题,可举手询问。4.考生在答卷前先填写班级、学号、姓名,以便监考人员核对。5.考生答题一律用黑色签字笔或蓝、黑色圆珠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6.除在试卷规定地方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外,不得在卷面上作其它任何标记或乱涂乱画。7.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保持安静。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偷看他人答卷,不准夹带、换卷等。8.为确保考场安全,非本场监考、巡视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考场。要注意保持考场的安静、整洁。考生交卷后,应立即离开考场,并不得在附近逗留、议论、喧哗。9.考试时间一到,考生立即停止答卷,并将试卷交监考人员收好后,方可离开考场。不得以任何理由将试卷或草稿纸带走。

9、10. 对于违反考试纪律者,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成绩作废、取消考试资格等处理。7监监考考规规定定1.每个考场一般安排两名教师监考。2.监考教师要认真做好考场监督、检查工作,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保证考试顺利进行。3.监考教师在考前十五分钟进入考场,等考生坐定后,宣读考场规则,当众拆启试题袋,分发试卷。考试开始后,逐个检查核对考生学生证等证件并组织学生填写考试签到表。4.监考教师不得对试题的内容作任何解释,但考生对试题印刷文字不清之处提出询问时,应予当众答复。5.监考教师要严格执行考场有关规定,如发现考生舞弊,可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6.监考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考试时间,按时发卷、收卷,

10、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考试时间。7.监考教师须认真执行考场规则,不得在考场内吸烟、看书、谈话或做其它工作,不准擅自离开考场。如监考教师玩忽职守,无视或包庇作弊者,将追究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理。8.监考教师须认真填写考场记录表,点清试卷份数,待考试完毕后及时将试卷封装带回。8学生守学生守则则1.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2.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者,须办理请假手续。缺课超过总上课时间三分之一者,取消其考试资格。3.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看与上课内容无关的报刊杂志,不交谈聊天,不在课堂上玩手机。4.尊敬教师和工作人员,团结同学,礼貌待人。5

11、.自觉遵守考纪,维护良好考风。考试时不交头接耳、互通答案,违者取消考试资格。6.讲文明、讲卫生。校园及课堂内不穿背心、拖鞋,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教室、寝室及校园清洁卫生。7.爱护学校公物,若有损坏,照价赔偿。8.节约水电,严禁浪费。9.遵守寝室管理规定,不大声喧哗,按时就寝,不影响他人休息。10. 严禁酗酒、赌博,严禁聚众闹事、打架斗殴。9课课堂守堂守则则1.学生在上课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必须请假。2.学生必须注意衣着整齐,不得穿拖鞋、背心、短裤或赤膊进教室。3.上课应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保持课堂良好秩序,关闭手机和电子设备,不

12、准吸烟或吃零食。4.上课时,学生不得中途随意出入教室,如遇到特殊情况需征得老师同意。5.要尊敬老师,不得起哄,喧哗;回答老师提问时应起立;有问题举手,经老师允许方可起立提问。6.保持教室的整洁卫生,爱护教室内的一切设备,不得随意移动桌椅,不得在桌椅上刻划、涂写,无故损坏教室设备应按价赔偿。7.如有违犯上述规定者,老师、其他学生应主动予以制止。情节严重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10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1提高警惕,加强防控,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2财会室、库房、报名咨询处等重点部位的门窗要安装防盗设施。3严格水、电、气、火的管理,设专人专项负责。4有毒物品,药品不得带入食堂。灭蚊、灭蝇、灭鼠药品必须妥善存放,按规定使用。5严格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 防止食物中毒。6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消防器材处于完好状态,做到人人会使用。7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