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李间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94824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李间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李间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李间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李间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李间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李间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李间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文序号:702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论文作者:李间珍准考证号:080106200001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蓝田小学指导老师:蒙诗兴主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完成时间;2008 年 4 月2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内容摘要】多媒体(Multi-media)是将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来传达一个或多种资讯,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多媒体的运用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化无声为有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培养审美

2、情趣 ,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 用多媒体增大容量, 长课短讲。与同行老师共享课件、试卷、教学心得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运用原则 ; 积极作用与反作用; 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的含义在我国,从事婚姻介绍工作的人被称为媒人。媒人所做的工作,就是在男女双方还不熟悉的时候,在他们之间传递一些信息。于是,有人就借用媒人的称呼,把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做媒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只能传递声音信息,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

3、息。当今社会的文字、语言、声像、图片等各种信息常常交织在一起,原来只能传递一两种信息的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它既能当电视机,又能当收录机,还能当电话机、传真机使用,于是多媒体产生了。那到底什么是多媒体呢?多媒体,是从英文单词 Multimedia 译过来的。它由 media 和 multi 两部分组成,media 即媒体、媒介或媒质,multi 即综合或组合的意思,因此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据百度百科“多媒体”词条的解释,媒体(Media)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

4、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1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与反作用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关注并积极投入到这一新生事物中来。多媒体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它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5、,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苦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教育者,感谢高科技的发展,给了他们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6、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桂林山水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桂林山、漓江水的美丽景色,如诗如画。这样的课文有景、有境、有情,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一开始,我就出示课件,美丽的桂林山水,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如身临其镜。学生的兴趣大增,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很早以前人们就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我认为多媒体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

7、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桂林山水 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与其说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不如说是带领学生游览桂林山水。第一课时的导言和范读,把学生的思绪引向千里之遥的桂林,进而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一下子和课文贴近了;第二课时的导言,把学生由赏漓江的水,引向游桂林的山,及时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教学自始至终在“游山玩水”的氛围中, 了解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其中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意

8、境,理解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的词语,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电教煤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当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去过桂林,不曾荡舟漓江。通过读课文,知道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是不难的,难的是4体会漓江的水怎么个静、清、绿。针对学生上述实际,我在学生从字面上抓住漓江水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做一次畅游漓江的遐想旅行的方法,制作了课件,引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深入体会静、清、绿的意境。我采取了如下形

9、式:用语言描述引入情境,用优美乐曲创设情境,用想象、联想丰富情境。学生置身创设的情境之中,并联系已有生活经验,仿佛听到了、看到了、感受到了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这时,学生对漓江水的特点,不再局限于字面的理解,而是有了真切的感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小学生绝大多数不曾见过桂林一带的山。因此,对描写桂林山的词语感到陌生,提出了“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拔地而起这个词我不懂”之类的问题。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秀美的山,并做出一折一折的手势,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屏障”这一词语,又使学生对桂林山的“秀”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又高又陡的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危峰兀立” ;板画怪石重叠的山,以帮助

10、学生理解“怪石嶙峋” ,增加对桂林山“险”的实感。借助图画、动作帮助理解词语,即在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架起桥梁,体现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结合,无论对学生理解词句还是提高认识,都大有裨益。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的教学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反作用。 (一)牵强地选取材料来制作课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不利于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就是教师对课件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材料并不理想,但又不想使整个课件半途而废,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而正是这些内容会影响到整个教

11、学效果,甚至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时候,在课件制作中涉及到多种古代建筑,有些图片没办法找到,但又不想放弃整个课件的制作,只好找别的图片来充数,影响了整个效果,甚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课后,听课的老师给我指出错误,那节课宣告失败。我也深有体会,重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时候或许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而老师忽视了教学密度,使课后学生脑子里空空荡荡,因为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导。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

12、流。尤其是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反之,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交流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象。就会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不利于实现交好的教学效果。5(三)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语文这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

13、的,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3这

14、就对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摸索、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使他日趋完善,从而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原则教育的现代化除了要求教师的观念现代化之外,还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运用得也越来越普遍。但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特别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选择时机适量的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我以为多媒体的应用不能违背下面几条原则。(一) 、适用性原则。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

15、、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是陈旧的,效率是低下的。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生学习普通话四声时,光看书本上的静态插图,既显得抽象又不生动,即使我们配以手势,学生仍觉得难以把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示,效果就截然

16、不同。阴平声图上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既平且快,声调既平且响亮;阳平声图上汽车爬坡,必须加速行驶,声调由低到高不断增大;上声图上汽车在曲折的路上行驶,先快速下坡,又快6速上坡,声调由高到低再到高,曲折有致;而去声图则是汽车在下坡行驶,声调快速下滑,声调开始响亮并迅速迸散。通过这种设计,一年级学生就可以迅速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汽车的行驶与课堂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就很容易把这一课学好。 (二) 、适量性原则。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曾经违背了这条原则。这几年来由于远程教育的普及,学校利用这个平台设立了多媒体教室。开始,我不管是什么课,总喜欢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很兴奋,但很快就发现很难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