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46306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调研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调研报 告摘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出台后,总体实施情况足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仍呈现上升趋势,我们需要进步研究和解决责任意识问题、未成年人群中重点群体的预防问题、消除未成年人犯罪诱因问题以及来成年犯的矫治、改造问题。修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完善配套法规、规章问题也宜提上日程。关键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趋势:问题,建议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全国人大内务州法委员会组成调研组,于 201 1 年上半年,重点围绕现有来成年人犯罪的趋势及原冈以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和工作建议等内容,对预

2、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作为“依法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日常工作和综合治理综合考评体系。有的地方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监督,及时总结、推广预防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二)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后,多数省(区、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作了明确和细化的规定。各地行政、检察和审判机关,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发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纷纷制定了,一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管控制度和办

3、理未成年人刑事和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规则。如有的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出台了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开展控制中小学辍学专项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还有的地方省级各有关州法机关联合制定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什配套工作的实施细则,规范 r 侦查、批捕和起诉程序中讯问(询问)未成年人等工作,细化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具体措施,并率先探索对未成年缓刑人员的社会矫正,制定了未成年缓刑人员社会矫正制度。各地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建立,推动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贯彻执行,促进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开展。(三)立足于教育和保护,对未成年人违法

4、犯罪进行预防与矫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条规定“预防末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围绕法律的规定,四省(区、市)积极采取措施,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从教育、管控和不良行为矫治等多个方面开展预防工作。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各地普遍聘请了公安民警和司法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配合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法律学习兴趣小组、评选“孝德好少年”,开展“今天我是警察”、 “预防犯罪彩虹短信大赛”、 “法制和道德演讲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

5、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白我防护意识,筑牢未成年人预防违法犯罪的思想防线。各地将法制教育纳入各类中小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做到了大纲、教材、课时、教师的“四落实”。有的地方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还研究编写了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法制教育纲要和适用于不同年龄中小学生的法律常识教材。有的地方的教育部门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法,通过“教、听、读、写、察”五字系列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法律内涵的理解,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取得丫显著的教育效果。此外,各地还积极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网络。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组织父母与子

6、女共同参与法制实践活动,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和法制意识,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避免家长不良习惯和行为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二是探索创新预防措施,增强新形势下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实效性。各地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变化趋势,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区分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的米成年人,分类实施防控措施。有的地方针对近年来未成年学生辍学问题突出和辍学术成年人中犯罪率高的情况,开展丫“控辍保学”行动并实行了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积极落实目标责仟,采取措施劝返流失学生,从源头上阻塞来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通路。不少地方针对单亲家庭、服刑人员家庭等“问题家庭”和进城务

7、工人员家庭对子女疏于教育管理,未成年人容易犯罪的问题,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熟悉辖 区内的人员和环境情况、村(居)委会中离退休人 员社会责任心强,工作易深入等优势,创造性地开 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村(居)委会,通过“人盯人”的方式帮助教 育所有“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并通过组织志 愿者为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课余辅导、生活帮扶等活动,实现了社区未成年人零犯罪。三是加强对闲散、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管控力度和对未成年犯的矫治。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在对闲散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及

8、流浪乞讨未成年人进行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建立特殊青少年群体花名册和帮教档案,联合基层公安司法机关和共青团组织,加强对这些重点预防群体的管控力度,把违法犯罪倾强对这些重点预防群体的管控力度,把违法犯罪倾向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有的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学生和全省工读学校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增没工读学校,对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综合矫治,同时,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劳动培训等部门紧密衔接的信息共享机制,为闲散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顺利就业打牢基础。各地各级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对未成年犯监管工作中

9、,认真贯彻“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综合防治和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工作,对被判处缓刑、管制的未成年人建立考核档案,由主审法官与未成年人家庭、学校、住所地的公安派出所等有关责任人签订帮教协议,并与辖区内一些民营企业共同建立了对被判处缓刑、管制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的基地,有效地预防了重新犯罪。三、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及主要原冈(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未成年犯罪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调研组所到地方的整体情况看,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虽时有起伏,呈波浪式变化,但犯罪绝对数整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参与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低龄化趋势明显,14 至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逐

10、年递增。有的地方 14 至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2010 年比 2007 年增长 r 74.9%。有的地方公安机关 2008 年至 2010 年抓获的 14 周岁以下的参与刑事案件作案人员占未成年人刑事案什作案人员总数的 12.7%。 未成年人犯罪人大部分文化程度低。调研组所到省份的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的占85%,有的占 96.7%。未成年犯罪中暴力型、侵犯财产型犯罪居多。有的省份榆察机关 2008 至 2010 年批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涉嫌上述犯罪的占未成年罪犯总人数的 7 3.7%。有的省份公安机关近三年来抓获的未成年作案人员中,涉嫌杀人、伤害、强奸

11、、抢夺、抢劫等暴力犯罪的占未成年罪犯总人数的88.33%。些地方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人数逐年上升,2010年比 2006 年增长了 208%。未成年人犯罪团伙化趋势明显。据有的未成年犯管教所统计,83%的未成年犯参与了团伙作案,未成年人团伙作案案件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总数的 52%。辍学、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不断攀升,其中失去双亲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因违法犯罪服刑或在教家庭等“问题家庭”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较大比重。据一些省(区、市)的统计,辍学闲散未成年人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 80%以上,正在服刑的末成年犯有 50%来臼农村留守儿童和“问题家庭”。大中城市中,进城务工家庭未成年子

12、女犯罪比例相对较高。一些省(区、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中农村户籍的均占 80%以上。(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一是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和白控能力差,抵御丑恶行为影响的能力脆弱,在接触有淫秽、凶杀、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影视、书刊后,容易受到腐蚀和毒害,当个人需求与客观可能性产生矛盾时引发犯罪行为。二是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绝大多数未成年犯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或文盲、半文盲,知识的贫乏、法制观念的淡薄,不仅使他们缺乏对事物正确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而且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是否犯罪、会受到何种法律制裁一无所知,在外因的诱导下,对自己的行为无所顾忌,极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据统计

13、,未成年犯中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仅占 21%,不知道或不太清楚自己的行为是犯罪的占 79%。三是忽视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加之管理方式陈旧或疏于对学生的管理,使个别在校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四是受不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不良文化、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使一些未成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心理和人格缺陷,产生错误的社会意识和反社会意识,在暴力、淫秽、色情、凶杀、黑社会等内容的不良文化和坏人的引诱、教唆下走向犯罪道路。二、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和工作建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完善解决。(一)预防

14、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意识问题及建议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紧迫性、全局性认识不足,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责任感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地方缺乏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尚未形成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机制。部分地方存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以及基层基础建没薄弱,越到基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越没人抓、没人管等问题。为此建议:第一,要准确把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面临的新彤势,进一步提高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全局性的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

15、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必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闲散未成年人、留守未成年人和流动未成年人的不断增加,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各有关部门要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要明确责任、大力协同,综合防治,通过教育和法制相结合,使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得到明显好转”的深刻含意,切实提高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各项规定贯彻到工作之中,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到实处。第,各级政府要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榆察院

16、和共青团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管理治理工作中,明确职责、任务和目标,真正做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有人做、责任有人负,问题有人管。要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纳入“六五”普法工作之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进一步动员和强化全社会保护和关爱未成年人缝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意识。(二)未成年人犯罪重点群体的预防问题及建议闲散未成年人、留守未成年人、流动未成年人及“问题家庭”中的“问题孩子”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未成年人中容易走入歧途的特殊群体,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冈,也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乏合力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缺失或缺陷屉未成年人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学校管理方式不当和疏于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流向社会、走入歧途,不良社会环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而且诱发违法犯罪。一些地方为预防这一特殊群体违法犯罪采取的举办家长学校、实施“控辍保学”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