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_孟翠花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23829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花生》_孟翠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落花生》_孟翠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落花生》_孟翠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落花生》_孟翠花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落花生》_孟翠花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落花生》_孟翠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花生》_孟翠花(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珍珠鸟珍珠鸟教案教案一、一、教案背景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二、教学课题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2.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 1 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3.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2、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育方面: 1、 培养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 激发学生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三、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落花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

3、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 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 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 的道理。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本文在叙事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2.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

4、人寻味的做人的道理。3.课文中父亲的一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五、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3.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 所欲言)预设 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预设 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4. 教师播放图片, 【百度搜索】http:/ 演示花生生长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花生结果的奥秘。5.教师总结:同学们看,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

5、钻 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 。一个“落” 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花生又叫“落花生”了 吗?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1结合预习,运用“冲关”形式,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1)朗读词语:吩咐 便宜 石榴 茅亭 榨油(课件出示) 重点指导:吩咐 便宜 石榴的读音。 (这 3 个词的第 2 个字都是轻声。 ) (2)挑战第二关,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读 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 zhn”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 水啊,施肥啊

6、,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 zhn”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 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 zhn” 。 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有一个词特别引人注目,你发现了吗? 学生交流明确:“居然”一词特别引人注目。 相机指导,说说具体理由:种花生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启发思考:从“居然”这个词,能看出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为什么就没想到呢? 学生自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深入思考。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 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 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 2:因

7、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 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居然”一词,体会作者姐弟几个的心情,并用一个词来 形容这种心情。 学生交流:喜出望外、大喜过望 通过自由读、指读、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跟读课文, 【百度搜索】http:/ 结合预习收获,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三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第 2 自然段,第 315 自然段)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小标题。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3.通过交流,进一步明

8、确:课文重点写了“议花生”这一部分,也就是课文的 3 至 15 自 然段。 四、重点研读 “议花生”的段落 1.质疑讨论“议花生”的段落。 (1)教师渲染:那是一个天色不大好的晚上,公务繁忙的父亲也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了。 在品尝花生的同时,父亲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围绕着这个问题, 一家人是怎样议论的? (2)学生默读课文 315 自然段,把家人议论花生好处的语句画下来。 (3)学生画、读句子。 (4)自由朗读,提出疑问。 预设学生的质疑情况: 预设问题 1:父亲为什么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最可贵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第 10 自然段,学生读课文。 相机指导:在

9、这一段话里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花生的可贵? 引导学生结合“埋、矮矮地、挖 ”等词语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 (板书:埋、矮矮地、挖) 预设问题 2:父亲说花生的可贵之处时,为什么还要谈苹果、石榴呢? 学生交流,明确:这是在拿苹果、桃子、石榴的生长特点和花生的生长特点进行对比。在交流中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对比呢?有什么深刻的用意吗?学生互相补充、交流,进一步明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 看,但它却能够默默地给人们做贡献,给人们带来好处。这更可贵,更让人钦佩。 教师小结:父亲说花生可贵是在于它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这正是父亲 为什么说它最可贵的原因。 (

10、5)朗读指导,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 1 名学生试着有感情朗读,读出花生的可贵。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父亲此时会怎样对它的孩子说这番话呢?教师范读。组合朗读(课件出示父亲的话,配乐渲染情境。 ) 在收获节上,父亲向他的孩子们说了这样一番话,你来读(生 1 读)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生 2 读) 。 (6)通过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学生交流:父亲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父亲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是在教育孩子们不 求虚名,默默奉献。 (板书: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2.思考、理解课文的 13 自然段。 (1)启发思考:父亲的这段话同学们理解了,那作

11、者当时理解了吗?引导学生在课文中 找一找依据。 (2)学生读第 13 自然段。 (课件出示) (3)学生互相交流、补充: 重点讨论之 1:什么是有用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有用的人”就是踏实做事,默默无闻的人; “有用的人”就是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 “有用的人”就是报效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重点讨论之 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只说好听的,不干实事的人; 只图外表好看,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穿的好,吃的好,却不为别人着想的人。 3.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 (2)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

12、并进行初步交流。 (3)课件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 自由读资料。 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用“记”字不能够表现出父亲的话作者的影响;用“印”字可以 看出作者牢牢记住父亲谈论花生好处的话,对作者的影响及其深远。 (4)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 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 子。 2.课件配

13、乐出示徐本禹、王顺友、林秀贞等人物像,教师介绍。 (这是徐本禹,他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到大山支教,他就是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他 是王顺友,20 年跋涉在崇山峻岭之间,创造世界邮政史的传奇,他也是具有落花生品质 的人。她叫林秀贞,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她也是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 他们都是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用掌声为他们精彩的人生喝彩!我也希望大家做具 有落花生品质的人! 3.启发思考:对照题目和内容,想一想落花生一课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吗?如果不是,那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呢? 学生交流: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这篇课文是作者的父亲许南英借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来教育孩子

14、们要做具有花生品格的 人,要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这篇课文是借赞扬花生的品格,实际上是赞扬社会上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这是一篇 借物喻人的文章。 4.教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 “借物喻人” 。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 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六、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 一、 教师应从始至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应充 分考虑到调动学生的原有

15、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 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内容,升华感情 与实践导行三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还要适时引导。 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 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 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 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求 知欲 三、学生搜集信息与理解课文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内容造 成了一定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七、七、教师个人介绍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青州市邵庄镇邵庄小学 姓名: 孟翠花 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 0536-3851272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青州市邵庄镇邵庄小学二级教师,工作 13 年来一直致力于一线教学工作,任教语文,体育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