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15418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区地质填图矿区地质填图 大比例尺地质图测制大比例尺地质图测制是矿床勘探初期必须进行的一项基本地质工作,常需辅以 矿区地表探矿工程和物化探技术资料完成。意义:意义:矿区地质图或矿床地形地质图,是详细表示矿区地形、地层、岩浆岩、 构造、矿体、矿化带等基本地质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图件。目的在于为详细研究 矿体赋存地段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控制矿化的地质因素,查明矿面及深部勘探工 程提供地质依据;也是进行矿床正确评价、储量计算和编制矿床开采设计的重 要依据。它是勘探矿区最基本的图件之一,也是编制其它地质图件的基础。矿区地质图一般采用的比例尺比例尺是 1500012000,必要时可用 1500,以 适应圈矿和采

2、矿的需要。编制大比例尺矿区地质图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是:编制大比例尺矿区地质图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是:其测区面积大小和范围常常是根据矿床的大小来确定的,并兼顾与矿有关的 岩石与构造等条件,以便使全部矿体及各种控矿因素都能表示在测区面积之内 。测区面积一般不超过几平方公里,甚至小于一平方公里。图纸上的测区范围 不一定要限制其左右界线平行经线、上下界线平行纬线而成矩形或正方形,而 以便于表明整个矿床地段的地质结构为原则。由于大比例尺地质测量是对有工业价值的含矿地段进行全面深入的地表地质 调查,深入研究矿区地表地质构造及矿体特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和对矿 床的工业评价,因之要求对地表各种地质现象作细致深入

3、的观察和描述,其详 细程度是很高的。它要求查明所有出露于地表的矿体露头,确定矿体的边界和 规模,研究矿体所赋存的地层、岩石、构造特点以及它们在空间和成因上的联 系,并要求将上述内容按比例尺要求尽可能地反映在地质图上。 为了保证地质图的精度,所有观测点都应采用仪器测量。为了详细查明地表地质构造及矿体地质特征,必须以地质观察为基础,保证 应有的详细程度和精确度,必须有足够的天然露头,如天然露头不足,还需补 充必要的人工露头。这样,常常要投入相当数量系统加密的轻型山地工程,因 此观测点的数目和密度也较大,其具体数目可参考有关规范。矿体地段地表地质测量不但要依靠地表观察,还要依据钻孔和物化探提供的 资

4、料,这样有助于编制更详细精确的地表地质图。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 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编测程序编测程序:分为踏勘、地层剖面研究和地质填图三个阶段。填图基本方法:填图基本方法:剖面法和追索法,必要时辅以其它技术方法。剖面法:剖面法:它是通过测制许多横穿矿体或矿区主要构造线的地质剖面而进行地 质填图的方法。先是平行矿体走向或构造线方向用仪器测出一条(或几条)基 线,又垂直基线测出一系列平行的剖面线。剖面线间距根据矿区地质构造的复 杂程度来具体研究确定,原则上要使相邻剖面线上地质体可以对比连接。一般 情况下,剖面线间距在相应比例尺的图纸上为 35 厘米。地质人员沿剖面线 作

5、地质观察,绘制地质剖面图。地质体分界的观测点,用仪器测定位置并精确 地标在地形图上。在剖面观测的基础上,进行剖面之间矿体和其它各种地质体 的连接,以完成地质填图。剖面法适用于地质构造简单,矿体和岩层沿走向变 化不很大的矿区,在植被覆盖面积大的矿区也可考虑采用此法。追索法:追索法:它是通过追索矿层、标志层、主要岩层分界线和构造线的方法进行 地质填图和矿区地质构造研究。应用此法,要求先查明岩层层序和岩体的岩相 分带,找出标志层和主要的岩层界线、岩体界线,构造线的位置,然后沿着走 向进行追索。在追索过程中,每隔适当距离,或在地质体发生变化的位置,布 置观测点,作描述记录,并用仪器测定其位置,标在地形

6、图上;最后连接地质 界线完成地质图。这种方法适用于基岩出露较好,地质体接触界线一般比较清 楚,并有良好标志层的矿区。应用追索法经常需有剖面法的补充,以检查主要 地质体界线之间的其它地质界线的变化和有无界线遗漏。故矿区地质填图常可 理解为上述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在松散沉积物覆盖普遍的矿区,地质现象的直接观测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选 择有效的物、化探方法,适当加密布置系统的轻型山地工程或浅钻,用以揭示 、追索松散层下岩层、岩体、矿体和断裂构造的分布,是保证地质图编测精度 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矿区大比例地质图的编测和部分地表工程的揭露,对矿区地表地质构造情 况较详查阶段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初步建立矿床地质模型,这就为勘探 工程的进一步正确布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