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15346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澳大利亚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澳大利亚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澳大利亚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澳大利亚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澳大利亚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大利亚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摘 要文章分析了澳大利亚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给该国经济金融运行带来的积极变化。为巩固银行业地位、提高金融体系效率,澳大利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改革,放松金融管制,主要包括取消对银行业存贷款利率限制、放开国债利率、取消外汇管制、改革证券市场等。改革后,银行业竞争能力增强,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信用过度扩张和股票市场过度繁荣等现象。澳大利亚在此后采取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维护了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ositive changes to Australias economic

2、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s by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reform including the market-based interest rate reform since the 1970s. To strengthen the banking industry position and improve the financial system efficiency, Australia exercised reform since the 1970s to relax financial controls, which ma

3、inly includes deregulating interest rates restriction on savings and loan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liberalizing interest rates on treasury bonds, removing FX control, reforming the securities market, etc. After the reform, the banking industry is more competitive and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develop

4、ing rapidly, but there is excessive credit expansion and excessively flourishing of the stock market. Australia then carried out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regime reform and maintained the financial system stability. 祝红梅Australias market-based interest rate reform and financial system efficiency impro

5、vement一、管制及放松管制的背景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受世界经济萧条和“二战”影响,澳大利亚经历了非常严重的经济衰退期,期间金融体系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出于防止储蓄资金外流、对优先发展产业实行信贷倾斜和加强对银行监管以控制风险等考虑,对金融业实行全面的严格管制。主要措施包括 : 银行存贷款利率实行严格控制 ; 对银行的贷款总量和投向采取限制性的管理控制 ; 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专业分工 ; 实行汇率管制,严格控制外汇交易。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金融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首先是银行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银行在利率、贷款额度和投向、资本构成及新设机构方面受到各种限制,发展缓

6、慢,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因不受管制的竞争优势澳大利亚利率市场化改革与 其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2012.11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简介祝红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 Author Zhu Hongmei, Policy Research Office,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Peoples Bank of China*本报告为中英政府财金对话框架下合作研究项目金融市场发展与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成果。28fx marketF外 汇 市 场Chinamoney November 2012而迅速崛起。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大大削弱,银行业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

7、份额从 1955 年的 64下降到 1980 年的 42,而同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份额从 10上升到 30(参见图 1) 。其次,管制限制了竞争,金融体系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正常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再者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英、法、德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兴起金融自由化浪潮,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放松金融管制。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澳大利亚对金融的严格管制促使国内企业转向国际市场寻求它们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这不但使澳大利亚金融管制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直接削弱了澳大利亚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二、80 年代的争论与改革对于是否开展以放松管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

8、,当时在澳大利亚有过激烈的争论。有人担心改革会导致丧失对金融系统的控制力,认为金融管制带来的问题应该通过更严格的管制措施来解决。例如,将管制措施扩展到非银行金融机构。最终,改革派占了上风,澳大利亚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了金融自由化改革。1973 年,政府取消了对银行大额存款的利率控制,进行改革的初步尝试。1979 年澳大利亚政府成立坎贝尔调查委员会,对金融管制的效率进行调查,1981 年公布了坎贝尔报告(Campbell Report) ,建议实行浮动汇率、取消对贷款数量的限制、降低银行储备金以及引进外资提高竞争等。报告的大部分建议被政府采纳。80 年代改革全面提速,改革的主要内容包

9、括 :1. 取消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直接控制。从 1981年到 1985 年,澳大利亚相继取消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存款期限和借贷数量的限制。同时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取消金融机构在业务分工方面的限制,允许银行间业务交叉并相互竞争。2. 放开国债利率。此前澳大利亚的国债市场一直由政府定价,1979 年和 1982 年该国先后在短期和长期国债发行市场实行招标制。3. 取消外汇管制,实现澳元自由兑换。1983 年12 月,澳大利亚放开澳元官方定价,允许澳元自由浮动,同时允许资金在境内外自由流动。4. 开放金融市场,允许外资银行进入。1985 年,澳大利亚政府批准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 16 家外国银行在澳

10、设立分行或分支机构。5. 改革证券市场,取消对股票市场佣金率和经纪人准入的限制。1984 年,澳大利亚将股票市场实行了 100 年之久的固定比率佣金制改变为可以协商的佣金制。1985 年,澳政府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澳证券经纪公司低于 50% 的股份。三、改革后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放松管制后,银行的约束减少,竞争能力增强并迅速扩张。20 世纪 70 年代,银行信贷占 GDP 的平均比例为 43,80 年代上升为 52,到 90 年代进一步增加到 81。银行重获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图 1 澳大利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变化资料来源:澳大利亚储备银行0 10 20 30 40 50

11、 60 70 1955 1960 1970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29位,而信用联盟(Credit Union) 、建筑协会(Building Societies)等非银行机构则因为不再具有不受管制的竞争优势而出现萎缩(参见图 1) 。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明显缩小的情况不同,澳大利亚放开利率管制后存贷款利差呈现一种相对稳定的缓慢扩大趋势,1975-1985 年的平均存贷利差 为 0.56%,1986-1990 年 为 1.07%,1991-2000年为 3.5%(参见图 2) 。银行业盈利性在 80 年代初期因其竞争力的增强和

12、业务扩张而维持了稳定的上升趋势,1985 年向外资银行开放后则有所下降。改革之后,澳大利亚金融市场迅速发展。1985-1999 年间,主要产品的交易量增长率都超过 20,约为同期名义 GDP 增长率的 3 倍 ; 其中,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参见表 1) 。澳大利亚金融改革进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金融自由化导致信用扩张、股票市场过度繁荣、债务增加,最终导致了 1987 年 10 月的股票市场大崩溃, 并进一步引发了金融危机。1990-1991 年,澳大利亚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参见图 3) 。四、90 年代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金融动荡促使澳大利亚各界对

13、金融自由化改革进行反思。1996 年 6 月,澳大利亚政府成立了“金融体系调查组” (FSI) ,这是政府继坎贝尔报告之后再次调查澳大利亚的金融制度。调查组在 1997 年提交了维利斯报告,对澳大利亚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改革建议。澳政府采纳了建议,并于 1998-2003 年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APRA)的设立是最重要内容。为响应维利斯建议,APRA 于 1998 年 7 月 1 日成立。澳政府将各类金融业务的监管权统一划归APRA,变分业监管为集中监管,以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APRA 的权力依据来源于该国银行2012.11 中国货币市场 表 1 澳大利亚金融市

14、场日均交易量(百万澳元,)1985年1999年 平均年增长率外汇50007700022债券市场 现券 远期合约1000 1004000 700014 35货币市场 现券 远期合约 回购协议600 1000 2007000 30000 1500020 26 38资本市场 期货100200021名义GDP2300006000007注:a 估计值,GDP为全年值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图 3 澳大利亚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4 -2 0 2 4 6 8 10 12 14 1980 1988 1996 2004 GDP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图 2 澳大利亚利率市场

15、化改革前后的利率情况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5 0 5 10 15 20 25 1975 1981 1987 1993 1999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存贷利差 30fx marketF外 汇 市 场Chinamoney November 2012法 、 保险法 、 人寿保险法 、 基金监管法以及 1998 年制定的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法等。在澳洲地域内,所有接受储蓄的机构都归属于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监管。澳大利亚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顺应了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维护了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澳大利亚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参见图 3) 。澳大

16、利亚金融改革的重要启示是,在行政上放松对金融业直接管制的同时,必须加强以控制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五、利率调控机制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BA)是澳大利亚的中央银行, 其法定职能包括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货币发行、外汇储备管理、清算和结算管理、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等。澳央行下设两个委员会: 一是储备银行委员会。根据 1959 年通过的澳大利亚银行法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保持国家经济繁荣和维护人民福利的货币政策。二是支付系统委员会(PSB) ,主要职责是维持澳大利亚金融系统支付和结算方面的稳定性,重点在于确保效率和消除系统风险。此外,澳央行还拥有干预危机或应对紧急情况的其他权利。20 世纪 80 年代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澳大利亚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机制也从直接方式转变为间接方式。澳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是联邦政府债券,包括现券和回购交易,其中回购占到 90。从 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