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师资考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14702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校师资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省高校师资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省高校师资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省高校师资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校师资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校师资考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十三试卷十三 一选择题 1、在师德规范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A.教师道德原则;B.教师道德义务;C.教师道德规范;D.教师道德义务 2、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并无善恶,一切取决于人从中造出什么,它为什么目的而服务于 人,人将置于什么条件下。 ”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 ) 。B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 3、处理师生关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A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D.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4、教师在教学中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 )。D A.热爱学生

2、,诲人不倦;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精通业务,学而不厌;D.以上都是 5、教学过程中伦理矛盾的体现为( )。D A.师生之间的矛盾;B.教师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引起的矛盾; C.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不能满足教学工作要求引起的矛盾;D.以上都是 6、一边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反而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 侵犯。这种情况反映了师生伦理关系中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 )。B A.传统思想和师生个性的特点;B.师生之间相互的认知度;C.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D.师生交往的时空、性别等因 素 7、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

3、,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 视了,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以上这种情况反映出是师生伦理关系中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 )。C A.传统思想和师生个性的特点;B.师生之间相互的认知度;C.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D.师生交往的时空、性别等因 素 8、师生关系最大的功能是( )。C A.调节功能;B.凝固功能;C.教育功能;D.约束功能 9、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A A.教学工作关系;B.心理情感关系;C.个人交往关系;D.道德责任关系 10、教书与育人的伦理学意义是( )。D A.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展示自身人格的根本途径;B.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

4、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C.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人民满意教师的重要内容;D.以上都是 11、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说明教师应该( )。B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D.以上都是 12、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C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D.以上都是 13、正确处理言教和身教的关系要认真把握的是( )。D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D.以上都是

5、 14、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 )。D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5、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 ,这表明教师在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上应该注意 的是( )。B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6、关于教书和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应当处理好的关系是( )。D A.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中;B.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中;C.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中;D.以上

6、都是 17、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C A.生生关系;B.师师关系;C.师生关系;D.教师与社会的关系 18、人们常把教师喻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把教师的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 ,这实质上是( )。D A.对教师道德行为的高度肯定;B.对教师个人的高度肯定;C.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肯定;D.对教师道德品质的高度赞美 19、师德原则的基本功能的实现途径是( )。B A.教育事业整体利益;B.教师个人的职业行为;C.教师的道德情感;D.教师的道德责任心 20、教师道德原则的核心是( )。C A.正确处理教师道德义务和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B.正确处理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良心之间

7、的关系;C.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D.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长期利益和教师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21、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在形式上具有的特点是( )。D A.组织性;B.自主性;C.个体性;D.以个体脑力劳动为基础的松散的集体协作劳动 22、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的最终目的是( )。A A.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等人才;B.培养具有劳动技能的高等人才; C.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专业人才;D.培养具有生产技能的专业人才 23、现实社会的教师道德基本原则是( )。B A.教书育人、乐于奉献;B.热爱教育、忠诚教育;C.爱岗敬业、忠于职守;D.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4、教师道德原则在教

8、育领域中体现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 )。D A.教师职业和社会职业行为总体道德要求的关系;B.教师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C.教师道德行为与社会对教师道德期望之间的关系;D.教师个人与他人和社会整体教育利益的关系 25、区分教师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志是( )。B A.教师道德规范;B.教师道德原则;C.教师道德义务;D.道德良心 26、教师道德他律,则是指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外在的( )。D A.约束功能;B.导向功能;C.调节功能;D.制导功能 27、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的表现形式是教师( )。C A.道德人格;B.道德品质;C.道德义务;D.道

9、德良心 28、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C 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 29、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自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D 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 30、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A A.道德义务 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 31、下列对教师道德范畴与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B A.教师道德范畴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前提;B.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道德范畴的前提; C.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

10、师道德范畴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D.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从属或者依附于教师道德范畴 32、从狭义上讲,下列属于教师道德范畴的是( )。D A.教师道德品质;B.教师道德修养;C.教师道德评价;D.教师道德良心 33、教师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 )。B A.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C.教师职业道德养成;D.教师职业理想人格追求 34、教师职业生活中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 )。C A.教师道德规范;B.教师道德他律;C.教师道德原则;D.教师道德品质 35、教师道德最基本的作用是( ) 。A A.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

11、证教育工作顺利 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 B.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智能发展;C.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D.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36、以下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教师道德一般功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现; B.教师道德的最基本作用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 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 C.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还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 D.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影响对象是学生,对社会难以产生影响 37、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不包括( ) 。D A.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12、维护教育秩序,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B.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C.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和人类文明进步;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8、在教师道德的一般功能中,唤起教师道德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机制是( ) 。D A.调节功能;B.教育功能;C.认识功能;D.激励功能 39、教师道德的认识功能是通过道德意识和( )来实现的。B A.道德理论;B.道德评价;C.道德规范;D.道德情感40、教师道德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 ) 。A A.调节功能;B.教育功能;C.认识功能;D.激励功能1、教育传统习惯在教师道德评价中具有的特殊功能是( ) 。ABCD A.它是评价教育行为善

13、恶最简易的起码尺度;B.它是教师自觉矫正道德行为的简易实用的方法; C.它适用范围比较广泛;D.它是一种极其有效地巩固道德评价成果的重要形式 2、社会舆论成为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的原因是( ) 。ABC A.舆论的重要功能是对教师行为进行善恶判断; B.通过舆论评判的形式,使学校、教师能及时获得来自学校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 C.通过社会舆论,能对教师的行为起着矫正与导向的作用;D.舆论是教师道德评价的唯一手段 3、传统习惯的特点包括( ) 。ABC A.具有代代相传的历史继承性;B.具有稳定性;C.具有渗透性;D.具有开放性 4、教师道德行为的社会评价形式有( ) 。ABCD A.社会舆论

14、;B.社会风俗;C.社会传统习惯;D.教育传统习惯 5、在进行教师道德评价时,应该做到( ) 。AB A.坚持道德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B.当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不一致时,应该具体分析; C.追求好的道德目的;D.只要道德手段是合理的,道德目的即可采用 6、关于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BC A.道德目的决定道德手段的表现形式;B.道德手段反映和反作用于道德目的; C.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间是相互对立的 7、动机和效果作为教师道德评价依据观点正确的是( ) 。AD A.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应坚持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B.动机应

15、成为教师道德评价的侧重点; C.进行教师道德评价时,应该更关注效果; D.当动机和效果不一致时,需要采取具体的方法来确定教师道德行为评价标准 8、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观点是( ) 。ABCD A.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必须既根据动机,又要根据效果; B.只有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才是道德行为评价的正确依据; C.如果只强调动机而否定效果,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观点; D.如果只强调效果而否定动机,就会犯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9、以下属于动机论的看法是( ) 。ACD A.动机论者认为一个行为之所以是道德的,是因为它出于纯粹的善良的动机; B.动机论者认为“动机善,是由于它有产生快乐或阻止痛苦的

16、趋势;动机恶,是由于它有产生痛苦或阻止快乐的趋势” ; C.动机论者认为行为动机是道德评价的根本;D.该理论完全排斥了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 10、对效果这一教师道德评价依据的认识正确的是( ) 。ACD A.效果是人们行为所产生的客观结果或后果;B.效果是主观的; C.效果论者认为行为的实际效果才是道德评价的依据;D.效果论的代表是边沁和穆勒 11、对动机这一教师道德评价依据的认识正确的是( ) 。ABCD A.动机和效果是人的行为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B.动机论者认为行为动机是道德评价的根本; C.动机论的代表是康德;D.动机是激励行为的主观原因 12、教师道德行为评价善恶标准的共同性表现在( ) 。ABC A.教师行为的方向性;B.教师行为的科学性;C.教师行为的“真善美”的统一性;D.教师行为的能动性 13、教师道德行为评价善恶标准的相对性种类有( ) 。ABCD A.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B.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左右着教师道德行为,成为构成教师道德行为标准的重要因素; C.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是影响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重要因素; D.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