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中医治疗经验探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11401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的中医治疗经验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眩晕的中医治疗经验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眩晕的中医治疗经验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的中医治疗经验探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治疗眩晕的心得体会中医治疗眩晕的心得体会眩晕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自觉旋转,站立不稳为主症的一种脑系疾病。西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梅里埃综合症的都可参照本病辩证。本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近 10 年,的临床实践,总结验证,笔者自拟定眩汤治疗眩晕证疗效显著,现将临证心得体会介绍如下:定眩汤的药物组成:天麻 15g,钩藤 15g,葛根 15g,川芎 15g,鸡血藤 30g,白术 10g,泽泻 20g,半夏 10g,山萸肉 15g,黄芪 20g,枸杞 15g,何首乌 15g。功能:扶正通络,化痰熄风。主治: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后分 2 次饭后半小时服用,1

2、 月为 1 疗程。方解: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发作性眩晕,亦可表现为持续性头昏、头重、行走不稳等症,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中医“眩晕病”范畴。本病以风、痰、瘀、虚共依共存为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以虚实挟杂最为常见。方中黄芪益气升清,清阳得升,浊阴自降;山萸肉、枸杞、首乌平补肝肾,不燥不烈,补肝而无动风碍痰之虞,益肾无损阳助瘀之弊;天麻、钩藤为平肝熄风之要药,故李东垣强调“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本草纲目记载钩藤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钩藤通心气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症自除”;半夏化痰祛湿,降逆和胃,白术健脾燥湿,治痰之本而绝生痰之源,与半夏、天麻相伍则有半夏白术天麻汤之义,

3、为治疗痰湿眩晕的代表方;泽泻渗湿行痰饮,日华子本草谓:“主头旋,耳虚鸣”,与白术相伍为泽泻汤,即金匮要略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方中鸡血藤补血行血,疏通经脉;川芎活血,行气,解郁;葛根解肌而利项背,现代研究发现葛根含黄酮甙,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增加大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三药合用能活血通脉,解除经脉阻滞,使血行畅通。以上诸药共奏熄风化痰、扶正通脉定眩之功,体现了虚实并用、调补兼施的原则。经有关动物实验,表明本方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焦性、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还原黏度比、血小板聚焦率,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降低血管阻力而扩张血管。临床观察本方能增宽椎动脉管径,提高椎动脉血流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为本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提供了客观依据。加减运用: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复加党参;肝肾不足明显者,重用山萸肉、枸杞、何首乌;肝阳偏亢者,重用天麻、钩藤,复加石决明;痰浊甚者,重用半夏、白术、泽泻;血瘀明显者,重用鸡血藤、川芎、葛根,复加桃仁;兼头痛者,重用川芎,复加白芷、茺蔚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