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优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10533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优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优化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优化常州觅渡桥小学 周平新课程标准大纲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我们可以理解问是所有学习行为的源头,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引领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以及学习思维的提升。因此教者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学习活动的品质产生质的变化。根据我们面对的学习对象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儿童,我认为数学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

2、几个方面先做起:一、一、以猜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猜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者有时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进行猜一猜,试一试,将其表述形式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用纸遮住了一个三角形,并让其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判断这可能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学生有的猜是锐角三角形,有的猜是钝角三角形,有的认为是直角三角形,学生在猜测过程中带有主观想法,而往往结果出乎意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猜的好奇心,又通过揭示问题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引入知识层面的学习氛围中。又例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正碰上常州的雨季,通过轻巧

3、的谈话提问:雨滴滴落地面时为什么会是圆形?引发学生的猜想,科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认为是力扩散均匀的原因,大部分的学生支持这一观点,原有的知识体系起了作用,生活经验较丰富的学生与其它有关圆形的物体进行整体归类,为进入新知学习建构提供了问的平台。象这种猜想性的问题平时的教学准备前或教学中都可以问一问,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压力,而且新颖有趣,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简单的猜一猜,想一想为什么,对学习时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低消耗,而且效果好。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以下的学习活动做了铺垫。同时猜想也是人们思维品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设计这样的问是很有必要的。二、以依托现实情景的问题来体现数学

4、的价值。以依托现实情景的问题来体现数学的价值。所谓现实性的问题,就是设计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更可以是亲身体验经历过的。社会本身是一个大学堂,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给予提出有现实背景的数学问题,从而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操作数学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在学习包装问题时候,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销售饮料,需要考虑如何包装、如何促销,如何做好销售业绩统计, ,你会怎么做,这样做有什么目的,科学吗?通过这一谈话式的问题展开,帮助学生经历了运用统计、计算、几何知识、美工等综合知识的一系列过程。请学生搜集商家买卖商品使用促销的方法,想一想怎样能使利益最大化,从一个小小的问到形成小

5、课题商家的七十二招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商家的用意,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选择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从学生生活世界选择的主题考虑其社会价值,并且特别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快地、智慧而富有创意的生活,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科学积极的人生态度。又例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完成“对觅小各路口上学期间车流量的统计与分析”报告的研究思考学生的出发点是想通过对车流量这一影响学生上学安全的重要因素的调查分析,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感到有意义是从问题展开到数学行为的开展的前提。再如四年

6、级在开展我来当回设计师的实践活动研究时,在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后,我发现,学生对于装修、铺地砖这样的事情是有感性认识的。随着常州的整体城市规划,常州的旧房子越拆越多,新房子的装修越来越多。几乎每个学生和家长或者亲戚一起在触摸着装修这样的事情,在一起感受着整个装修的烦恼与快乐。但真正亲身参与其中的却很少。如果仅仅是围绕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那学生的学习就从知识到知识,感受不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带领学生经历对装修的整体思考、设计铺地砖的方案、亲身实践自己的设计,经历自我探索的过程、体验装修的真感觉。基于以上的想法,这节课我与网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它的意义就更突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在

7、网上了解到相关设计方面、地砖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快速查找相关有用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信息作出一定的处理、加工、整合,变成自己在学习中需要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自己动手铺的愿望,并且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论,增强交互性,通过本课的专题研究,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体现个性差异,培养团体交流合作的精神,并且能通过网络的在线性,促进集体交流的效果。通过网络的资源将数学、美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运用技能,并获得了体验,获得了发展。通过一系列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探索问题的同时完成技能与知识的完整性,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把数学

8、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并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三、以拓展立体素材的问题引发学生多维思考。以拓展立体素材的问题引发学生多维思考。问题解法的多样性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材上的例题原为:一块橡皮 1.5元,一支钢笔为 3.6 元,买一块橡皮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如果直接把问题抛出,学生直接进入小数加减学习的环节,为了能贴近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我把问题的素材进行重组:1 元 5 角加 3 元 6 角一共是多少钱?学生在问题的抛出后给出了以下几种思考方法:1、把价格全都转化

9、为角然后进行相加得到51 角转化为 5.1 元。2、元加元,角加角,最后组合再转化。3、直接把 2 个价格转化成小数进行相加得到答案。4、3 元 6 角看成 4 元与 1 元 5 角相加为 7 元5 角再减去多算的 4 角。这几种思考过程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在面对问题根据经验给出的策略。笔者将 4 种思考过程用算式记录在黑板上,学生进行了比较与整合,学生得出了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利用元角的单位区别抓住数位对齐的关键就是小数计算方法的实质。这样的设计运用更大化的发挥了例题中问的价值。有时为教材中的例题补充问能很好的把一单元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如第十册教材上分数应用题的学习,原例题:

10、一块菜园西红柿种了 2/3,黄瓜种了 1/5,黄瓜与西红柿一共种了几分之几?例题的学习是分数的加法,如果能多问:1、黄瓜比西红柿多几分之几?2、还余几分之几?这样的多“问”能很好的延续思考的连续性。象这样的素材教材中还有很多,学生也可作为生成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保持学习思维上的一个强度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看出用好教材中设计的问题也是教者自己把握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的第一资源是教材,因此教材中的“问”的设计、变化、生成尤为重要。教材中的第一问反映的是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承载的是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教师凭借这个问可以有效的组织好自己的教学,达成教学教学目标。苏教

11、版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下,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其次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这样才能使你的“问”既有层次性又具备完整性。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简单说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乐数学“。一个好的问题能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口,确立了一个好的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找到了一个好的载体,也为数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好的结构,使数学活动成为不断生成问题不断有学生智慧闪光的活动,真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