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_以嵩口镇为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02580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_以嵩口镇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_以嵩口镇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_以嵩口镇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_以嵩口镇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_以嵩口镇为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143期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表演艺术; 社会风俗、 礼仪、 节庆; 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 实践;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在我国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入, 国务院办 公厅于 2005 年 5 月在5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的意见6中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象范围划定了六大 类: (1)口头传统, 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 2) 传统表演艺 术; (3)民俗活动、 礼仪、 节庆;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 统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技能; (6) 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 的文化空间。 112 非物质文

2、化遗产在传统村镇中的作用 生存环境的差异, 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及其保 护的理论和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 地的类型, 大致分为城市型和传统村镇型。在我国传统村镇量 多面广、 类型各异、 文化特征明显。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 截止 2009 年, 全国共有 143 个镇和 108 个村分四批被列入到 国家级, 其中福建省共有 12 个传统村镇。在城镇化进程加快 的背景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镇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 出, 其积极保护事关传统村镇的健康、 和谐发展。1 1211 见证历史发展进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 具有地域性、 历史性和动态性。随

3、着生产力水平、 价值观念、 生产生活方式 的不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随之发生变化。像因 河流的断流而导致与水有关的传统民俗活动不复存在的例子, 在传统村镇保护中是屡见不鲜。可以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 统村镇发展的一个缩影, 某种程度上她比物质文化遗产来得更 直接。 1 1212 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更加多 样, 从传说、 地方舞蹈到祭祀活动、 手工品加工等, 全面反映出 传统村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有甚者, 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因 综合了传统村镇历史文化特征, 而成为传统村镇特色的典型代 表。 1 1213 维系地域文化传统 对于传统村镇的

4、居住者来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背包 族、 媒体、 探险者带来的, 不需要外力的组织和注入, 而是融于 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 非物质文化承载着大众 价值取向、 生活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内涵, 是这些/ 内涵0上下传 承的基本载体, 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于其中, 另一方面, 一个特 定传统村镇的非物质文化, 又总是凝聚着地域精神, 体现着地 域文化传统, 因而与当地居民有着深深的情感纽结。 2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 保护0概念及其内涵的发现, 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 认知而不断变化, 特别是 1970 年代以来, 国际宪章、 建议、 公约

5、 等对/ 保护0进行不断地规定。如5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 代作用的建议6拓展了/ 保护0的内涵, 即鉴定、 防护、 保存、 修 缮、 再生。 同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0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2010 年 5 期 总第 143 期张 建#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嵩口镇为例# 67 #点。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6中明确指出: 所谓/ 保护0就是 / 指采取措施,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包括这种遗产各 个方面的确认、 立档、 研究、 保存、 保护、 宣传、 弘扬、 承传( 主要 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0。在5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6中, 我

6、国提出/ 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 理利用、 传承发展0的保护工作方针, 主要保护措施包括建档、 保存、 传承、 传播、 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遵循怎样的保护原则, 如何进行保 护, 保护方法是什么等诸多问题, 学者们做了有益的探讨。刘 魁立1 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有一个整体性的原 则, 并提出六种具体认识。乌丙安 2 借用文化圈理论拓宽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贺学君 3 提出生命原则、 创新 原则、 整体原则、 人本原则和教育原则五项保护原则。黄涛4 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和生动内容存在于特定情境 之中,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 护。 总之,

7、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思路和方法, 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提高了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效性。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辩证关系 亨利# 列斐伏尔认为, 空间是社会的产物, 同时也是一个 社会过程, 理解空间的前提是把社会空间放在其特定的社会历 史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生产方式, 并赋予空间不同的意 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与自然环境经过长时间相互作用 形成的, 其保护从文化、 民俗、 艺术等角度研究是源于非物质文 化遗产特点和表现形式上。另一方面, 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空间的支撑, 就像上文所举的因河流的干 涸而

8、导致传统民俗活动不复存在的例子。从空间和土地利用 的角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有着本质意义和现实意义。 然而,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中, 城市规划视角下 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不够全 面, 未能发挥出本学科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图立足于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空间、 土地利 用之间建立联系。 213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 生活相0、 / 生活场0和/ 生活流0 5是由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勤建教授提出的, 他认为:/ 在进行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我们要从民众生活出发, 坚持生活相、 生活场、 生

9、活流的立场观念和方法, 贯彻原真性整体性的原则, 防止出现片面的文化碎片式的保护性撕裂。 0 本文认为陈勤建教授提出的保护思路和意识具有前瞻性, 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 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理论研究。因此, 本文借助并发展陈勤建教授关于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的基础理论, 从城市规划来探讨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从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 整体性和系统性。 21311 原真性) / 生活相0 / 生活相0即生活的样子或样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 人们生活、 生产中, 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对其保护不能脱离具体 的生活样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历史变迁的活化石

10、, 正确的方法应 当遵循原生态式样进行保护, 不宜用现代人的好恶随意取舍, 更不能以创新为名胡乱篡改。当前受商业价值的驱使, 伪民俗 和伪原生态歌舞层出不穷, 已经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 破坏, 缺乏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最基本的尊重。 21312 整体性) / 生活场0/ 生活场0即借用物理学中/ 场0的概念来说明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 要兼顾文化遗产生活场的整个空间, 兼顾各种相互 依存、 相互作用的关系。陈教授特别指出: / 要注意文化遗产有 形和无形的结合0、 / 注意防止单纯文化碎片的保护0和/ 关注 生产技艺秘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0。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

11、整个社会文 化环境;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村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 分, 其保护要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合为整体, 才能全面体现 传统村镇的价值和特色; ( 3) 要对体现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的 各种类型遗产进行保护, 而不能处于某种需要保护一部分而忽 视其他, 顾此失彼, 造成文化碎片式保护。 2 1313 人本性) / 生活流0 / 生活流0即要从现实社会生活状态出发, 恢复和保持其赖 于生存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宜采取动态的生活化开 放式的保护方式, 回到居民现实生活流中。即便是馆藏的保护 形式, 也不应排除其生活化再现的可能, 要给人直接地参与和 体验。对于创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12、的原住民, 也应该在现 存社会的生活流中得到实现真正的保护。 一方面, 必须关注和尊重当地居民的现实需求。追求经济 发展和生活, 是人类天然正当的要求。保护绝不能以妨碍经济 发展、 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为代价。另一方面, 一种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全部生机活力存在于生他养他的民众之中。一个特定 的社群,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 享用和传承主体, 绝 不会在满足经济物质生活需求的时候, 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 因为这是他们的精神之根。 2 14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 2 1411 收集整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样式和生活智慧的体 现, 无论是表演艺术、 民俗活动还是手工技艺、

13、 民间知识, 都是 生活的状态和生活的必需,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以人们原生 态的生活为蓝本, 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和收集。在具体的 规划过程中, 我们以传统村镇为基点, 逐步扩大研究范围, 以其 所在的文化圈为终点, 遵循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的原则, 仔细甄 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 2 1412 价值评价 一方面,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找 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 从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 旅游价 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色, 以便了解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蕴涵的不同价值及其保护作出准确 定位。 2 1413 框架构建 指的是将那些真正具

14、有稳定性、 典型性意义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联系起来, 并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结合进来, 同时考虑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 以形成一个系统化、 层次化保护框架。 2 1414 分类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 形式多样、 创造方式有别。因 此, 对其保护既要遵循一般性保护原则与方法, 又要采取因类 而宜、 适合各自特点的方法和措施, 才能达到预期的保护目标。 2 1415 多种表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表达, 现 存遗产可以通过陈列、 展示、 说明来凸显, 具体手段是雕塑、 博 物馆、 多媒体展示等; 消失的或濒临消失的遗产应加以发掘、 恢 复, 使之重新回到当地生活之中。

15、对于一些易于抽象化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 可以通过空间符号运用在传统村镇的建筑、 广场、 街巷等。2010 年 5 期 总第 143 期张 建#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嵩口镇为例# 68 #21416 场所营造 雷尔夫(1976)认为: 不同的人通过各自的生活体验赋予空 间以意义, 把/ 空间0 ( spaces) 转变为有意义的空间) / 场所0 ( places)。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特定社会经济背景直接相关, 是集体记忆的一种体现。因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 要积 极营造/ 场所化的空间0, 让人们从环境中感知隐含在背后的价 值。 21417 结合文化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

16、仅是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 也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需要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和保护。结合 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发展文化旅游, 既可以实实在在地改善 村民生活条件, 又让旅游者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 嵩口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嵩口镇于 2008 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图 1) , 位 于闽清、 尤溪、 仙游、 德化四县结合部, 距永泰县城 56km, 福州 120km。图 1 嵩口名镇全貌 Fig. 1 Outline of SongKou town3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31111 口头传说 在嵩口名镇的发展过程中, 口口相传下来许多传说故事, 如/ 铁印直行0、 / 赶石拦溪0、 / 悬崖犁渠0、 / 红泥鳅返生0、 / 桂 花坊0、 / 赤水斩蛇石0。 31112 传统表演艺术 主要有闽剧、 伬唱、 虎尊拳。 31113 民俗活动、 礼仪、 节庆 农历初一、 十五的圩日是嵩口名镇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届 时, 舞龙、 舞狮、 闹元宵灯会、 纸狮、 赛龙舟、 地下坪、 陆地行舟、 赶圩等其他的民俗活动也同时展开。2007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