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对照表(美术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02171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对照表(美术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外历史对照表(美术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外历史对照表(美术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外历史对照表(美术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外历史对照表(美术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对照表(美术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对照表(美术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历史对照表中外历史对照表中国中国外国外国根据目前研究,最早的人类出现在非洲,距今约 200300 万年旧石器时代距今约旧石器时代距今约 250 万年距今约万年距今约 1 万年万年, 中国主要出现了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的粗石器,已能磨 光、雕琢、钻孔,符合对称、均衡等形式美 法则,初具节奏和线条的韵律美。尤其是山 顶洞人已经会制作骨针,会制作石头和贝克 的项链,被认为有了爱美的观念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 期,距今期,距今 3 万到万到 1 万多年之间万多年之间。有奥瑞纳文 化、梭鲁特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出现了装

2、 饰品和绘画、雕塑等艺术品最杰出的原始绘 画作品。 奥瑞纳文化期的末期奥瑞纳文化期的末期,各石灰岩洞穴里的壁 上、顶上及地上,产生数以百计的绘画、雕 刻以及浮雕。例如法国西南部拉斯科洞穴石 壁和洞顶上的野马和野牛壁画,即是这方面 的代表作。 梭鲁特文化梭鲁特文化这一时期艺术品很多,手镯、串 珠项圈、垂饰、骨饰针等均有出土,还有浅 浮雕以及绘在石饰板和洞穴石壁上的图画。 就连石器原料也都选择美丽的,诸如彩色石 英、碧玉及丰富多的燧石等。 马格德林文化马格德林文化艺术品数量很多,有精致的雕 刻片和立体雕像 ,而尤以晚期的洞穴雕刻 和彩色壁画成就最为突出 。发现于法国南 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

3、窟中,其中 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 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 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 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 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 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 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 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新石器时代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大约从 1.8 万年前开始,结束时万年前开始,结束时 间从距今间从距今 5000 多年至多年至 2000 多年不等。多年不等。 (中(中 国从前国从前 1 万年到四五千年)万年到四五千年) 。新石器时代除 了出现磨制石器之外,出现了陶器,以及种 植业与畜牧业

4、,在晚期甚至铜石并用。我国 现在发现了诸多遗址,著名的有河姆渡文化、 、半坡文化、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 化、马家浜文化、甘肃临兆马家窑文化、湖 北京山屈家岭文化、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山 东大汶口文化(石器时代末期,即将进奴隶 社会)遗址。 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国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 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里是农业起源最早的 地区,出现了陶器,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 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在有些地区,如中美洲,在公元 后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过仍出现高度的文 明,如玛雅文明。 欧洲文明之源著名的古希腊文明也发源

5、于此,此时期为爱琴文明时期,主要有克里 特、迈锡尼文明。美术的早期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延续直公元 前 6 世纪。仰韶文化各种类型遗址发现的彩 陶花纹形式与风格互有区别,但也有它们的 共同特点。早期以红地黑彩或紫彩为多,中 期流行先涂绘白色或红色陶衣为地,再加绘 黑色、棕色或红色的纹饰,有的黑彩还镶加 白边,十分美丽。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 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 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 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不少出土的彩陶 器为艺术珍品,如水鸟啄鱼纹船形壶、人面 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 等。陶塑艺术品也很精彩,有附饰在陶器上 的各种动物塑像,如隼

6、形饰、羊头器钮、鸟 形盖把、人面头像、壁虎及鹰等,皆栩栩如 生。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当时最先进 的水平。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有璧、环、琮、 钺、璜、镯、带钩、柱状器、锥形佩饰、镶 插饰件、圆牌形饰件、各种冠饰、杖端饰等, 还有由鸟、鱼、龟、蝉和多种瓣状饰件组成 的穿缀饰件,由管、珠、坠组成的串挂饰品, 以及各类玉珠组成的镶嵌饰件等等。反山墓 地出土的玉器中有近百件雕刻着花纹图案, 工艺采用阴纹线刻和减地法浅浮雕、半圆雕 以至通体透雕等多种技法。图案的刻工非常 精细,有的图案在 1 毫米宽度的纹道内竟刻 有四五根细线,可见当时使用的刻刀相当锋 锐,工匠的技术也是相当熟练的。大至璧

7、琮, 小至珠粒,均经精雕细琢,打磨抛光,显示 出良渚文化先民高度的玉器制造水平。玉器 的图案常以卷云纹为地,主要纹饰是神人兽 面纹,构图严谨和谐,富有神秘感。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大约公元前三四千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 说时代,进入文明。公元前公元前 4500 年,埃及进入文明。公元前年,埃及进入文明。公元前 3200 年埃及出现奴隶制的统一国家,约从公年埃及出现奴隶制的统一国家,约从公 元前元前 2686 年至前年至前 2181 年,埃及进入古王国年,埃及进入古王国 时期开始修建金字塔时期开始修建金字塔。金字塔代表是古埃及 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作为其 陵墓,也是

8、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 塔。约建于前 2580 年,完工于前 2560 年。 陵墓建筑的发展促进了雕塑的发展。各种形 式的雕像被制作出来,放置于陵墓不同的墓室中。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哈夫拉法老像 、 书记像木雕村长像 。埃及浮雕与绘 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浮雕大部分是线刻,并 涂以色彩,而绘画也常常刻画轮廓线。埃及 人惯用数学、几何学的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绘画前先在墙壁上画出准确的方格线,然后 根据一定的数值确定各部位之间的关系。由 于数的精确性和确定性,众多作品达到了高 度的统一,对后人的模仿、继承确立了标准 规范,也使这一表现形式延续了 3000 年之 久。 公元前公元前 4000 年,两河

9、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年,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 者是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者是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到了公元前 3000 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 城邦。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化,亦称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化,亦称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 其存在年代约为公元前其存在年代约为公元前 2350前前 1750 年。年。夏夏 (公元前 2070 年到公元前 1600 年)埃及进入中王国时期,约从公元前埃及进入中王国时期,约从公元前 2040(或(或 前前 2133)年至前)年至前 1786 年。年。 中王国时期圆雕 从墓室中解放出来,出现了很多独立的雕像。 这类雕像多为巨石雕刻,主要是各代法老像

10、和斯芬克斯,作为纪念碑屹立在茫茫沙漠上。 浮雕和绘画也有所变化和发展。内容增加了 神授王冠、神与法老拥抱、士兵操练等。构 图安排也出现了较多的灵活性,过去一向以 几条水平线分隔层次,人、物都在同一水平 线上,以横向序列表示前后关系,现在则有 了表现纵深关系的意图,如牧羊图 ,分 前后两个层次,前景一位蹲着的牧人正拿着 草喂一只伏卧的羚羊,这只羊的身后有另一 只顽皮的羊被另一牧人拽着犄角往后拖,而 这个牧人则处于更深一个层次。此时的人体 比例较为细长,表现较为细腻,色彩也更为 丰富。浮雕中新出现了一种凹进平面的雕刻, 即物体轮廓线以内区域低于石板表面,更深 的轮廓线沟槽与这新的平面形成凹凸效果。

11、 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卡维特王后石棺上的浮 雕。 公元前公元前 1894 年年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约公元前 1792 年1750 年古巴比伦制汉谟 拉比法典石雕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 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石碑的雕刻比 较精细,表面高度磨光。石碑上刻满了楔形 文字,全文 280 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法典的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汉 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阳神形体高 大,胡须编成整齐的须辫,头戴螺旋型宝冠, 右肩袒露,身披长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 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汉谟拉比 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

12、手宣誓。太 阳神的宝座很象古巴比伦的塔寺,表示上面 所坐的是最高的神。公元前公元前 16001600 年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 公元前公元前 16001600 年到公元前年到公元前 10461046 年)年) 中国自夏进入青铜时代,商周两代青铜器的 发展到达顶峰。 青铜器的门类繁多造型丰富。夏代和商前期 的青铜器处于早期阶段器种较少装饰比 较 简单。商代后期和周代前期制作已相当成熟, 装饰繁复华丽器物的数量和样式极多,西周 中期风格简朴器物中长篇铭文增多,春秋以 后各诸侯国自行铸器。 代表商代晚期司 母戊方鼎 、 四羊方尊 。 商代青铜器的装 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

13、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 主;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格式;多采用主纹 和 地纹结合以饕餮纹作主纹而以回纹作地 纹;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 的方法且多采用三层花纹即“三又叠法” 。 总的来说为了适应奴隶社会的生活要求商代 青铜器反映了一种神秘、威严、庄重的宗教 气氛。 商代青铜雕塑,造型方式分为两类;一种以 圆雕、浮雕和透彫形式的人或动物对青铜器 局部进行装饰;另一种为独立的青铜塑像。 商代玉石雕刻特点:河南安阳是商代玉雕出 土最为集中的地方;一造型简洁讲究对称结 构紧凑体积感强; 二是圆雕浮雕通常与 线刻紧密结合;三是若干装饰花纹主要体现 时代习尚与特定物象无必然联系;四是题材 多种多样风格

14、庄重威严富有神秘色彩。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 周初期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出圆孔用火烧烤, 视其裂纹以卜吉凶祸福,而把占卜的卜辞和 事件刻在甲骨上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 时期因为青铜器以钟鼎为主故也叫钟鼎文种 鼎文趋于商代;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金文至埃及进入埃及进入新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约公元前 1567前前 1085 年)年)新王国的突出成就是大型神庙建筑, 主要集中在中王国所开辟的山谷地带。为了 防止盗墓,法老们把自己埋在悬崖深处颇为 简陋的墓室中,而把精力用于外面的神庙建 造。位于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是规模最大的一 个建筑群,由图特摩西斯一世在中王国一个

15、 小神庙旧址上开始扩建,历经六七代法老, 近 1000 多年的时间才告完成。整座建筑群 塔楼、方尖碑层层林立,最高的方尖碑高 30.48 米,为哈特舍普苏特女王所建。神庙 的最后集大成者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建 造了一个巨大的柱厅,由 122 根 12.19 米高 的纸草捆形石柱组成,正中间另有 10 根 24.34 米高的圆石柱分列两排作为通道,成为整个 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另一座大规模 的神庙是卢克索神庙,为拉美西斯二世所建, 结构与卡纳克阿蒙神庙相似,以巨柱大厅和 巨石雕像著称。新王国建筑大量地使用石柱 促进了柱式的发展。除了传统柱式外,又有 棕榈树式、纸草花式、纸草花蕾式、莲花蕾

16、 式和神像式等多种柱头样式,柱身也有了纪 念碑的意义,多刻有纪念性浮雕和象形文字。雕塑新王国开始只有一些小型雕像,大部分 是沿袭中王国时期团块式雕刻,但比中王国 的雕刻更为抽象概括,往往只露一个雕刻精 细的头部,其他部分则隐在石块中,大面积 的平面上刻有象形文字说明。随着大型建筑 的兴起,建筑型雕刻逐渐发展起来,在神庙 或陵墓入口处出现了巨型人像雕塑和人像柱, 通道两边则有众多的狮身人面像,这些雕像 大多是利用山石就地凿刻而成或和建筑连成 一体,雄浑有力、气魄宏伟,成为新王国美 术的特点之一。阿马尔奈时期雕塑杰作是周代有了重要的变化;铭文明显逐渐增多出 现了长篇铭文,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为西周 后其青铜器中器物,其铭文书法气势雄伟, 浑厚庄重有庙堂气象被誉为金文之冠。奈费尔提蒂王后头像 ,作品表现了一位 美丽而又骄横的王后。令人惊奇的是,这尊 头颅重大的雕像没有任何底座,头部的全部重 量都由直径细小的脖颈支撑,这些大胆的处理, 在埃及美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大量建筑物的兴建为绘画和浮雕提供了更多 的场所和空间,因此绘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