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体验教育应该以自主教育为前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93428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先队体验教育应该以自主教育为前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少先队体验教育应该以自主教育为前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少先队体验教育应该以自主教育为前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先队体验教育应该以自主教育为前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先队体验教育应该以自主教育为前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先队体验教育应该以自主教育为前提,以人的潜能的发掘,创造精神的培养,人格尊严的塑造等自我改造、自主完善为价值取向,应着力引导广大少先队员由主要追求物质自我向同时追求精神自我的方向发展;由对外部世界的评判向对自我世界的教育转变;由适应社会生活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方向逼近。少先队组织所倡导的探究性活动,就是以小课题的形式,由少年儿童自己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社会调查、信息收集、小实验论证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探究性活动使队员置于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真正让少先队成为自己组织的主人,成为体验教育的主人,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这正是体验教育的活力所在。

2、二、社会实践性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的认识是以实实践不仅是指向一定对象的活动,而且还是实践者在外部环境中获得真切感受和体验,完善自身人格并提升生命质量,同时也改造客观环境的一种基本方式。可是,在旧的体制下,少年儿童教育重认知轻能力,重校内轻校外,重理论轻实践,是造成知德分离、智德分离,道德行为滞后于道德认知的发展以及知与行脱节,教育实效性低靡的重要原因。早在古希腊,人们就提倡个体通过自己参与活动或实践获得道德上的成熟。现代德育学理论认为: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不断内化,不断外化的环循往复之后,受教育者的道德才可能形成。并不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

3、就会变为他们的美德。教育专家班华也强调:“要启发受教育者将认识、体验、实践相结合,将实践置于第一位,把体验的过程作为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可见,体验教育绝不是关门读书、闭门思过,而应该冲破束缚将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在社会大舞台上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会实践具有形象、具体、活动的特点,因此,对于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少年儿童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完全符合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少先队大、中、小队开展的“我当一天清洁工”、 “我与交警同站岗”、 “走进绿色军营”、 “种好我的桌面田”等活动以及创建雏鹰之家、红领巾气象站、少年庄稼医院、小小社区活动站等,引导少先队员在社会这个大课堂

4、里进行角色体验和岗位锻炼,在相应的角色活动中自觉履行角色义务,尽情享受角色所获,在活动中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与完善。众所周知,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个体的行为。道德行为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体验正是少先队员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情感过程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并内化为素质基础。虽然,体验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这个课堂,体验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三、心理感悟性知、情、行是构成素质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三者在横向上相互促进、转化与纵向上螺旋上升,递进累积相统一,素质才能得以发展。以往,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存在着简单

5、化和急功近利的现象,由于只重视道德认识的灌输,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只注重最后的结果,少年儿童中“言行不一”、 “知情不动情”等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导致教育目标达成度低下和素质要素难以积淀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育过程的淡化和情感培养的忽视。心理学家朱小蔓一针见血地指出:“缺乏情感性是现行德育的机能性缺陷。现行德育并没有把情感作为其核心目标。而道德的深层次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少先队体验教育正是针对这一弊端,强调少年儿童情感与其道德行为间的密切相关性。强调通过心理体验和感悟来培养情感,并以此为中介,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素质养成的动因,而情感的培养依赖于心理感悟,依赖于一种对情感的感知方式。人在社会实践中,总能引起从生理到心理层面的一些变化,这仅处于体验的表层水平,若能从内心深入参与体验,则不仅仅是情绪过程,而且伴随知觉、思维、注意及其它心理机能的共同作用,就会出现情感活动,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用“心”去感知,去积累、去体会、去领悟,心理感悟性就会不断增强。通过以体验为核心的情感经验积累,使认知和情感相协调,改造和重新获得一定的道德观念,并内化为个体稳定的道德信念,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知、情、行三要素互促整合,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协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