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之年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9136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之年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之年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之年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之年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之年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中国年画中国年画摘要: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 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 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 板水印制作。 关键词:年画,起源,生存状况,保护工作计划 在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里,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过装边绫表,这类形式的绘 画多为有文化的宦官名流所作,就是今日美术方面的名词术语所常说的“中国画” 。另一种 与“中国画”恰好相反,它的内容以人物活动为主,屈才多是历史

2、小说、传奇故事、民俗 生活、耕织情景以及近代民众抗敌(反帝侵略战争)和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之列的事实新 闻。这类绘画因是木板印绘,售价有高有低,不需要装裱,每到农历腊月今年的时候,画 店则将各种不同题材内容的画儿挂在闹市或者乡镇集市上,供城乡市民百姓百姓选购。到 了新年,家家户户将画贴在门窗或室内墙壁上,以点缀节日年景,这便是“民间年画” 。 年画最早是以门神形式出现的,它历经两千多年,时至今日门神仍未衰落褪色。所以 可说年画这一华中在我国绘画史上寿命最长,灶神和纸马的发源也与门神同步,年华中两 个重要种类门神、灶神的崇信起源,至少可追溯到殷商时代,这在唐代杜佑的通典与 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可

3、以得到佐证。商周时代,祭奠包括门神、灶神在内的“天 子七祀” ,已成为定制,并纳入了典章制度的理论核心“礼”中。成为上至天子下及庶 民顶礼膜拜的宗教祭祀活动。 不同时期的年画也有不同的特点,其代表的意义及人们祈求的愿望也是不同的。 远古 时期最早的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据说,他们就是远古时期黄帝派来统领 游荡人间群鬼的两位神将神荼与郁垒的化身。除山海经记载外,汉代诸书皆有记 载。二神一直被人们所信仰,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用桃木板做门,叫做仙木, 画两位神贴在上面,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在汉代,门神、灶神已出现了雏形。汉代的门神大多直接绘于门上,

4、虽无从考证,但 今年山东、河南等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上的门画,却使我们得以窥探久远的汉代神 荼、郁垒的艺术图像。隋唐时期,门神内容发生了变化,并融合了儒、道、释等宗教色彩, 显露出世俗文化的端倪。门画中开始出现妇女、美人等世俗形象。但是汉唐以来尽管门神、 钟馗、纸马这些具有年画内涵的绘画在艺术上已有较高的造诣,画师们创作出不少传世佳 作,但直至唐末、五代,仍未能从民族传统绘画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立的画种,原因是这 些绘画尚未与民间的世俗生活紧密结合,未能形成强大的创作队伍,未能拥有广泛的观赏 阶段,以致作品在艺术上尚未成熟。也就是说,年画“以描述写和反映世俗生活为主”的 基本特征,在这些绘画

5、中还不够显著、突出。因此说宋代以前的年画,还处于孕育阶段中。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 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 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 “天官”、 “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 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 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年画形成于宋代,这既得益 于宋代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也是年画艺术本身日益成熟、定型的结果。北宋初年,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生产恢复,经济发展,促进了

6、都市的繁荣与手工业、商业的发达; 而宫廷内君臣唱酬欢宴,达官贵族佐以歌姬乐舞的文会酒聚等的脂粉之风,吹动 了以勾栏瓦舍为中心舞台的世俗文化生活,这不仅为年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 件,也为年画艺术组织起新的、庞大的观赏阶层民间大众。值得一提的是雕版印刷广 泛运用,奠定了年画艺术广为流播的坚实基础。 清代的年画艺术,随着各朝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因素的发展而衍化,各具特色。 大体来说,可分三个阶段: 康熙雍正时期是年画艺术的回复发展时期。其题材以孝义宣传为主,辅以耕织图和娃 娃图,反映了清初统治者为巩固新建的政权而致力于缓和民族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和加强 思想统治等方面的努力。 乾隆时期的

7、年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年画艺术不仅在吸收和借鉴西洋版画绘技上收 获甚丰,而且与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如戏曲、曲艺、音乐、小说等相互渗透、相互 影响,使年画艺术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民富国强、社会繁荣的真实写照。 嘉庆、道光、咸丰时期,清朝国运衰微,外有列强欺辱,内有太平天国等人民反抗, 清朝正一步步走向灭亡。伴随着这些变化,年画的题材开始广泛深刻地与政治时事结合起 来,除讴歌反帝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外,还介绍戊戌变法,激励图强,也出现了鞭挞时弊 的讽刺年画。 清代年画的艺术的高度发展,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 解放后,人们科学意识增强,迷信意识淡薄,有些地方,便把刘胡兰与赵一曼、董存

8、瑞与黄继光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民族英雄的画像、 逢年过节,贴在大门上。这样以来,门神便不为门神,而演变为门画儿了。现在过春节, 在民户大门,还有不少张贴神荼、郁垒,秦琼与尉迟恭门神像和历代武将画像的,但与古 时相比,其意义截然不同了,古贴门像,为敬神、拜佛、求福祈祷平安。今贴门像,表达 的是对平安、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在近代中国危难重重的岁月里,当中国人尚未意识到木版年画及纸马一年一换的粗糙 艺术品的潜在价值时,外国就开始有目的、大量地收集中华民族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了。从 我国各地现存的古版来说,苏州清初的年画在国内不多,大部分是咸丰之后的制品。由于 的破坏,咸丰

9、以后幸存的古版今以糟朽无存了。在流到国外的大宗年画中,大多 是沿海一带木版年画产地之制品。推其愿意,或是由于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不断被迫 签订不平等条约,开辟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划出拥有治外法权的各国租界,加上教堂 到处设立,给喜爱中国民俗和民间艺术者的收集工作提供了方便。近年来不断有日本籍人 士将在日本发现或在中国搜集到的传统年画赠送给年画博物馆和相关单位,也有将收藏的 中国清代中晚期的珍贵年画送回国内出版的。这些表明了文化回归的趋势和国内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重视。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的展开, 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品类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木版年

10、画的抢救和保护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 程。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商品化的冲击,民间年画这种以手工操作方 式生产、以来于传统年俗二生存的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目前正处于人 死艺绝、后继乏人、市场锐减、濒于消亡的境地,仅有少数作坊和传承人在从事此业。面 对年画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没有人能很细致的了解这一民间艺术,更没有人能继承下来 这些绝活。所以要想保留下这些古老的艺术,只要不断创造出新的年画艺术品,才能被现 代人所接受。经过改进的年画艺术品才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去研究,去学习这些东西。 保护工程的实施,将使全国十余个年画产地现存的珍贵老版及传统年画代表作品得到 及时抢救,使

11、一批老艺人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并回复一批具有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老版珍贵式样。民间年画和年画艺人的生存环境将随保护工程的开展得到改善,使之后继有 人。通过对年画艺术的试点的确定和民间艺术家资格的评定、认证,使民间艺人的地位得 以提高。通过普查和鉴定工作的开展,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年画艺术的家底,建立起中国年 画数据库,使原来搁置在博物馆和散落在民间的作品,得以让全社会资源共享,为年画的 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出版、宣传、开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近年来,中国不少传统艺术都寻求创新和改造,试图吸引现代社会的观众,挽救自身 的没落趋势,例如京剧以情节简单、表演复杂的折子戏和武戏以及英文字幕来使外国观众 “

12、入戏”,昆曲以年轻美貌的演员和现代舞台技赢得中国年轻观众。同其他艺术一样,年画 的新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担忧。原来为了控制成本,版画上色都比较单纯,而现在不计成本, 使得色彩丰富了,可以看到色阶的变化,但另一方面这也使它正在失去原有的风格。同时, 作为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年画先后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 日本等 20 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展出,努力赢得海外公众的了解和热爱。 传统年画是中国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结晶,其中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其中 不乏传统的优秀品德,如爱国主义、惩恶扬善、敬老爱幼、勤劳勇敢等,是当代社会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宝库,是研究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传统社会文化的珍贵材料。 通过对年画的抢救和保护,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年画目前的濒危状况,使从事民间年画事 业的艺人能从这项工程中受益,使珍贵的年画代表作能够得到全面的展示和结集出版。让 社会各界认识到民间年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提升人们对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