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中聋生与普通学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6204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聋校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中聋生与普通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聋校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中聋生与普通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聋校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中聋生与普通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聋校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中聋生与普通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聋校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中聋生与普通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聋校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中聋生与普通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聋校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中聋生与普通学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聋校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中聋生与普通学生 “手拉手”活动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研究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 杨敏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听力残疾青少年特殊的生理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在认知、 学习、交往等诸方面的困难,同时其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出现了偏差,社会上的聋人犯罪比例也不断提高。为此,我们西关小学内所有从事聋教育的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调查并分析了每位学生的心理现状,通过与普通学生“手拉手”活动的开展,对聋生进行交往方法的指导,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努力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关键词 聋生 普通学生 交往 品德教育 研究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来,有关聋人青少年犯

2、罪的报道屡见报端,社会上的聋人犯罪比例不断提高,犯罪手段由单一走向多样化,影响恶劣,越来越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健听人认为:“盲精哑毒”,聋人天生就是如此,其实不然,很多的聋人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了偏差,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聋人对社会、对健听人心存芥蒂,而社会上的健听人也对聋人心存戒备,认为他们不近情理,不可救药,造成两者之间缺少了良好的交往和正常的沟通。在这种环境下,不少聋人形成了自卑、多疑、孤僻、自私、偷偷摸摸、性情急躁的毛病。为此,我们要帮助聋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

3、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聋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帮助聋生战胜自卑心理,摆脱孤独,争取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认识生活、社会,构筑适应社会交往的良好的道德品德,以高素质融入社会。(二)研究意义1.有助于聋生快乐的成长,有助于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及全民素质的提高。2.有助于转变教师观念,扩大聋生社会活动的范围,特别是普通学生的“手拉手”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聋生的交往能力,而且有助于聋生的品德教育。3.为其他聋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三、研究方法及过程(一)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教育实验法。(二)研

4、究对象:我校11岁以上的聋生(3)研究过程1. 问卷调查,了解聋生思想品德现状针对我校聋生的实际情况,2012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聋生思想品德问卷”,本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包括40道题。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我校聋生与普通学生的交往情况,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现状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找出聋生的品德问题,针对问题确定矫正方向,制定矫正措施。问卷调查范围,见表11项目年龄人数男女调查对象1122291910百分比/65.5%34.5%本次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聋生与普通学生的交往情况的了解,下面列举其中几项:问卷显示题号调查题目百分比渴望与普通学生交往49% 1 不愿与普通学生交往51%认为自

5、己与普通学生沟通困难很大72% 2 认为自己与普通学生沟通困难不大28%认为自己的能力与普通学生相差很远83% 3 认为自己的能力与普通学生相差不多27%问卷显示:耳聋学生由于听觉能力的丧失,导致他们因聋而哑,语言能力发展缓慢。多数聋生不能使用口语与健听人进行顺畅地交流,而聋人习惯使用的手语健听人也少有人掌握。即使是作为聋生和健全人共同交流工具的书面语,在沟通上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受聋性思维和手语表达特点的影响,聋生的书面语表达经常是语病百出:如词序颠倒、成分残缺等。聋生社会交往面的扩大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相对低下,给他们与健听人的沟通带来困难,甚至使交往难以继续和产生误解。耳聋造就了特殊的聋人人群

6、,也使他们在与健听人的交往中极易产生特殊的心理障碍。聋生较为普遍的不良心理有:自卑心理、封闭心理、多疑心理、嫉妒心理、甚至敌视心理。第二部分是对聋生思想品德现状的了解,下面列举其中几项:题号调查题目答案选项百分比1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79%2愿意帮盲人过马路68%没有警察快速通过6.9%绿灯亮时通过79.3%3上学途中遇红灯,此时恰无来往车辆,你会 大家走,我也走13.8%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80.0%4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上,你会:牺牲集体利益,维护个人利益8.6%5只要是朋友,什么事都可以帮他干58%问卷显示:勤俭节约、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是

7、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聋生与同年龄的普通中小学生相比,他们的美德更加突出,而且有较强的规则意识。聋生的思想道德也存在一些问题: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不稳定,是非判断上存在片面性,法律意识淡薄。聋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高于认知水平的理论不能引起情感共鸣,在处理事情时依赖性强。聋生比较任性、固执、认死理,很难改变对某个人、某件事的看法;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偷盗行为比较突出。2.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明确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为了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理论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理论学习计划,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形式

8、多样的理论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聋童教育学、聋童心理学、德育新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系统的学习了聋生和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研读了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及影响沟通的四大障碍;了解了聋生道德情感的特点。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 创造机会,举办聋生和普通学生“手拉手”活动聋生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必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因此“手拉手”活动是培养聋生健康心理,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1)请进来,加强校内交流我们针对聋生与普通学生交往中的自卑和胆怯心理,我们组织学生观看同在蓝天下残疾人先进事迹录像片,在通过讲解教给学生克服自卑心

9、理的方法: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不仅跟别人比,还要和自己的过去比。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了增加聋生和健全人交往的机会,我们与西关小学、师专及理工中专等各类普校建立的长期联系,定期开展活动。我们邀请师专的学生来学校参加课外活动,聋生表演舞蹈、唱歌,和大学生一起做游戏,还教他们手语,大家相处的非常融洽。在平等的交往中,聋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得到了尊重和认可,逐渐树立了自信心,和健全人交往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2)走出去,体验实际交往学校的学习积累,是为了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只有社会这个大舞台,才能真正磨练学生的意志。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有计划的去外面参观、学习。我们去了理工中专、经济

10、示范园区、残疾人的企业等地。每到一处我们都要求学生完成三件事:第一、认真听讲解并记录(在教师手语的帮助下);第二、向接待人员提一个问题;第三、向校外人员介绍一样自己的特长。在这过程中,老师及时给他们提醒帮助。返校后,老师组织活动他们展示,并且进行评比。学生在活动中树立了自信心,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3)家校联合,促进学生发展为了指导家长,如何让聋生和健全人交往,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每学期家访一次,对学生情况全面了解。2、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进行“聋生和健全人交往”的专题培训。3、趁每周五家长接孩子的机会,和家长做好沟通,做到有问题不积压。4、开通热线电话,家长如有问题可以随时交流。

11、4、研究成果我们在专家的理论指导下,以及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努力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法,以促进聋生的德育教育,在社会中健康成长为目标,开展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14年8月,我们对29位11周岁以上的聋生进行了一次“聋生思想品德问卷”,问卷显示:(一)聋生的交往能力明显提高:(二)聋生思想品德现状得到改善:另外,聋生出走、小偷小摸、迷恋上网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题号调查题目研究开始现在1愿意和来校的普通学生一起玩49%79%不愿和来校的普通学生一起玩51%21%2认为自己的能力与普通学生相差很远83%48%认为自己的能力与普通学

12、生相差不多27%52%3愿意和老师交流79%90%不愿意和老师交流21%10%题号调查题目答案选项活动开始现在1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79%93%2愿意帮盲人过马路68%82%3上学途中遇红灯,此时恰无来往车辆,你会没有警察快速通过6.9%0.3%绿灯亮时通过79.3%93%大家走,我也走13.8%6.7%4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上,你会: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80.0%93%牺牲集体利益,维护个人利益8.6%6.7%5只要是朋友,什么事都可以帮他干58%34%聋生出走、小偷小摸、迷恋上网等一些思想品德问题,是一个值得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问题,这不是靠学校单方面工作就能实现的。必须构建起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合力,方能奏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聋校小学阶段品德课程校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类别: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课题批准号:【2012】GSG5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